2020年,世界经济“疫路”艰难前行

大众日报记者 武宗义

2021-01-07 06:03:41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大众报业客户端

【编者按】

岁月不淹,春秋代序。2020年,新冠疫情突起,影响无远弗届。从今天起,《环球论坛》专栏特地邀请部分国际问题专家,就过去一年的世界经济形势、英国脱欧、中东局势和欧洲反恐等问题进行回顾和展望,今起陆续推出,欢迎关注。

2020年,世界经济“疫路”艰难前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玉环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等遭遇重挫,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出现分化。展望2021年,新冠疫情、保护主义、金融风险等因素将继续阻碍世界经济增长,不过,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各国推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努力下,世界经济复苏仍然值得期待。

2020年世界经济新态势和新特点

第一,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显著衰退。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遭遇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严重衰退,尤其是二季度各国普遍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制造业和服务业停摆、失业率飙升,多国GDP跌幅创下历史记录,三季度以后伴随各国逐渐解封,经济有所回暖,但由此导致的疫情扩散再度引发经济封锁政策,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削弱。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国际贸易和投资出现大幅萎缩,世贸组织(WTO)和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分别预计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下降9.2%和7%-9%;据UNCTAD统计,2020年上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减少49%,全年则将减少至多40%。全球金融市场也出现剧烈波动,以美股为代表的多国股市呈现先触底再反弹态势,尤其是上半年美股多次熔断,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但是随着各国推出救市政策,股市逐步反弹,美股甚至屡创新高。全球大宗商品亦出现反弹,原油价格受需求萎缩影响曾暴跌至二十年来历史低位,随后逐步回升,铁矿石、铜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则已超过年初水平。

第二,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加速重组。受疫情及经济封锁政策影响,部分跨国产业链被迫按下“暂停键”。疫情全球扩散造成制造业生产停摆、国际国内需求锐减、国际贸易和人员流动不畅、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部分依赖跨国产业链的企业和国家面临困境,例如,疫情使全球20余个国家上百家汽车整车工厂停工停产,供应链中断威胁全行业安全。在此背景下,各国开始采取措施重构本国的关键行业产业链,特别强调减轻对别国制造的依赖,推动产业链更加多元和安全,全球产业链本土化和区域化趋势加剧,例如,日本政府拨款22亿美元支持日企回流本土或转移至其他国家,法国政府提出实现医药产业链独立,并拨款2亿欧元改善本国药品研发和生产基础设施,等等。

第三,数字经济成为复苏新动能。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2020年受疫情影响,数字技术在在线医疗、疫情监测、线上消费、复工复产等方面得到深度应用,各国经济数字化转型步伐显著加快,数字经济将成为推动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动力。例如,2020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抓紧布局数字经济;韩国也计划投资76万亿韩元建设大数据平台、5G、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基础设施,发展“非接触经济”,等等。

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回顾

第一,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经济复苏前景存在隐忧。受疫情影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出台经济封锁政策,制造业和服务业大面积停摆,严重拖累经济增长。2020年美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0.6%、-9%和-2.8%,前三季度美国GDP同比下降3.8%,IMF预计2020年美国GDP将下跌4.3%。不过,在一系列货币政策和财政纾困政策刺激下,美国三季度经济指标例如GDP、失业率等回暖明显,但长期经济复苏仍然取决于疫情防控。欧洲和日本经济亦大幅下降,前三季度欧元区GDP大幅下滑7.4%,英国GDP同比下降11%,日本GDP降幅为5.9%。伴随四季度美欧日疫情又有所失控,法国、日本等先后“封国”,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第二,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世界经济最突出亮点。由于中国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得以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分别为-6.8%、3.2%和4.9%,IMF表示在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4%的情况下,中国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此外,中国外贸表现格外亮眼,在政府稳外贸等政策措施支持下,中国外贸快速恢复,2020年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已由负转正,增速达7.5%,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均创下季度历史新高。中国经济运行不断改善、逐步恢复常态,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第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处境艰难,复苏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在疫情冲击下,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遭遇困境。由于上半年石油价格暴跌,经济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俄罗斯遭受重创,IMF预计2020年俄罗斯GDP下降4.1%。印度由于疫情失控失业率飙升,IMF预计2020年印度GDP将大幅萎缩10.3%。此外,巴西和南非也面临窘境,社会隔离措施严重冲击巴西的服务业,IMF预计巴西2020年将出现近120年以来最大的经济衰退,南非经济则将萎缩6.7%。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疫情防控相对有效,不过由于亚太国家大多数是外向型经济体,受世界经济影响较为直接,不少国家经济增速亦出现大幅下滑,除越南是东盟唯一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之外,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GDP增速都将出现负增长。

2021年世界经济展望

2021年,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将直接取决于全球疫情防控。尽管中国、美国等纷纷推出新冠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将缓解主要国家实行社会隔离措施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但是2020年底英国出现新冠变异新毒株并陆续传往其他国家,为国际疫情防控增添了新障碍。除疫情因素以外,世界经济增长仍将受到其他负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保护主义或将延续,阻碍国际贸易投资复苏,美国新一届政府上任后,恐难在短期内取消对中国产品加征的高额关税,以中美经贸摩擦为代表的贸易战可能持续下去,成为国际贸易投资增长的重大阻力。二是全球金融风险隐患加剧,其中银行业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企业杠杆率和违约率可能会继续飙升,将给全球银行业带来重大风险;三是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空间受限,例如疫情背景下二十国集团(G20)等在协调全球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几无可能,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仍然陷于僵局,能否在2021年取得突破性进展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等。不过,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等因素影响下,2021年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仍存在利好条件,曙光依稀可见。

【相关链接】

世行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4%

1月1日,市民在新加坡市中心冒雨出行。新华社发(邓智炜摄)

世界银行5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说,基于对新冠疫苗将广泛推广使用的预估,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4%。

多家机构预测2021年世界经济走向复苏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世界银行5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说,由于新冠疫情持续蔓延,2021年上半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低迷状态,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中国经济将增长7.9%。

其他多家金融机构近期也陆续发布经济展望报告,对2021年世界经济走势作出预测。这些机构普遍认为,由于疫情影响还在持续,2021年世界经济或将开局不顺,但新冠疫苗普及和更多财政刺激政策生效将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摩根大通公司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5%。虽然年初经济增长势头不强,但随着疫苗研制成功,对人员流动限制逐步解除,2021年全年经济增长前景较为乐观。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预测,202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5.4%。受疫情影响,2021年世界经济开局会遇到困难,而随着疫苗广泛接种和更多财政刺激政策生效,年中经济增长率会回升;全球通胀率仍会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国家央行利率会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

明晟公司分析师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6.4%,首先由新兴市场引领,其次是欧美发达经济体。全球经济将经历V型复苏。

花旗集团表示,202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5%。由于世界各地接种疫苗时间不同步,预计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仍需很长时间。

高盛集团预测,202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6%,但就业复苏步伐将较缓慢,通胀率将低于央行目标,发达国家央行很可能在今后数年维持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

【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专栏作者简介】

张玉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5年进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包括:

世界经济、中美经贸关系、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等。

【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专栏简介】

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环球论坛》开栏于2007年5月19日。栏目主打热点国际新闻解读,着力在新闻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靠独家权威新颖的观点和论证确凿、鞭辟入理的深度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环球论坛》专栏欢迎读者用户赐稿。如有线索或推荐作者,请拨打热线(微信):13964185298;或发邮件至mzamza02@126.com。

欲阅读更多环球论坛内容,请扫描下边的二维码,关注大众日报“大众环球论坛”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武宗义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