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论坛║伊拉克议会选举能否弥合内部分歧?

大众日报记者 武宗义

2021-10-14 06:22:3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背景新闻】

伊拉克公布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初步结果

10月11日,什叶派宗教领袖萨德尔的支持者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庆祝。

伊拉克独立高等选举委员会11日公布了日前举行的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的初步计票结果。初步计票结果显示,什叶派宗教领袖萨德尔领导的“萨德尔运动”获得73个席位,位居首位;国民议会议长哈布希领导的逊尼派政治团体“进步联盟”获38席,位列第二;前总理马利基领导的“法治国家联盟”获37席,排名第三。

伊拉克议会选举能否弥合内部分歧?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姚锦祥

10月11日,伊拉克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初步计票结果出炉,什叶派的“萨德尔运动”获得最多的73个席位,基本维持了选举前的政治格局。这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的第五次国民议会选举,外界均在关注此次选举能否有助于弥合内部政治派别林立状态,以及选后将对伊拉克内政及地区安全形势带来何种影响。

低投票率展现伊内部不满情绪

此次选举也是2019年伊拉克大规模反政府抗议爆发以来的第一次选举。两年多来,伊拉克可谓示威不断,民众将矛头指向政府的腐败、服务不力以及高失业率问题。虽然历经波折组建起新政府,但伊国内深层次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加之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更加凸显。此次选举之所以提前数月举行,也是对近期示威活动重燃和民众不满的“回应”。

不过,这种回应并未很快重拾民众的信心。此次选举的投票率大概只有41%,不仅低于2018年的44%,也是后萨达姆时代的最低点。这意味着民众对政府的改革意愿并不十分买账,一些梦想幻灭的青年人和中产阶级更愿意呆在家中,甚至还有一些抵制投票的行动出现。对他们来说,无论谁上台可能都无法解决伊拉克当前面临的问题,他们希望对美国推动建立的民主制度进行调整,对权力分配作出更合理的安排,并对长期掌权带来的腐败问题做出更强有力的制度约束。

选举结果仍难改变分裂格局

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推动建立的伊拉克政治体系,将总统、总理和内阁职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这造成了伊拉克政治体系高度多元、复杂且分裂的基本前提。而且,这些力量之间历来缺乏包容,难以达成共识。就连最主要的什叶派阵营内部,也在进行激烈的权力争夺和相互制衡。2018年的议会选举之后,什叶派内部形成了五大派系,争相扩大自身在议会中的权力,不愿让步或接受其他派系的领导。这也导致至今伊内部并未出现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很多经济政策都会被各方利益集团所掣肘。

另一方面,伊拉克内部的教派和族群矛盾,也并非短期内可以弥合的。特别是“伊斯兰国”扩张时期,进一步挑拨和刺激了不同族群间的仇视情绪,而屠杀事件也使得逊尼派时刻担忧会遭受少数族群的报复。从这次大选来看,什叶派依然成为最大赢家,但没有一个政党能获得绝对多数,这意味着组建新政府的谈判仍将是个巨大挑战,可能会耗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而关于权力分配的谈判可能会再次激化不同力量间的矛盾与分裂,目前已经有一些什叶派政党要求对选举结果提起上诉,并声称选举充满欺诈。不过,这种权力斗争却无法解决民众最迫切的需求——也就是就业和公共服务。可以说,伊拉克的政府权威依旧十分孱弱,当一个“弱政府”面对一个分裂型的社会时,很难期待它会在国家治理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未来的外交和内政走向

从外交的角度来看,亲伊朗的法塔赫联盟在此次选举中受到沉重打击,议席从48个下降到约12个。成长迅速的是什叶派穆斯林学者萨德尔领导的“萨德尔运动”,他希望将自身与伊朗支持的什叶派力量区分开来,并坚持民族主义的立场。他反对一切国家对伊拉克内政的干预,这包括美国,当然也包括邻国伊朗。这为伊拉克未来实行更加独立,且更加平衡的外交创造了前提,有助于为伊拉克营造一个更稳定的周边环境,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有利于其社会经济重建工作。

不过,除了在外交上更为平衡和灵活之外,伊拉克的关键任务还是在于如何处理民生治理层面的短板。最近,伊拉克智慧宫等一些智库积极与中方同行交流,希望探讨改革和治国理政经验,这也显示出伊方意识到问题所在,并着力寻找解决方案。选举的结束并不会直接带来安定,抗议和示威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各政治派别也应意识到,唯有真诚和解,达成妥协,才能提升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巩固中央的政治权威,这才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具治理效能的政府。

【作者简介】

姚锦祥,2013~201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博连续项目,获法学博士学位。其中2015~2019年就读于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科,获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双学位项目)。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国中东政策、日本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等中东问题研究。

【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专栏简介】

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环球论坛》开栏于2007年5月19日。栏目主打热点国际新闻解读,着力在新闻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靠独家权威新颖的观点和论证确凿、鞭辟入理的深度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

责任编辑: 武宗义     签审: 王如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