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疫情下,“强线下行业”该如何自救?

2020-02-13 10:02:00 发布来源:《今参考》推荐

春节假期结束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陆续显现出来。人被“圈”在家中,诸如:管理培训、企业咨询等原本的“强线下行业”,离回归正常还遥遥无期。很多“强线下行业”,要么等待,要么转型。

疫情下的线上转型经验

“疫情之后,未来线上业务的需求会变得更大。”上海改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丁晖认为,随着疫情期间更多人在线上交互体验的提升,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线上发力。“现在客户也养成了在线上互动交流的习惯,大家发现其实线上的效率更高。”

而目前线下的咨询、培训机构,大部分还没有转到线上。丁晖认为原因在于“大家对线上的认知本身是不完整的。现在很多专家一说到线上,就认为自己要去做那种搞怪的、博眼球的事。”但转型线上只是一种手段的变化。“价值的传递,不会因为你的手段调整而发生本质的变化。你是一个专家,就认认真真地把专家的角色当好。我们要有稳定的认知,然后选择和自身匹配的线上工具。让工具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被现在的工具改变。”

具体到操作层面,丁晖认为企业转战线上会面临三方面问题。

第一是品牌塑造。如何建立线上个人品牌,是每个想要转型线上的企业和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都是运营和打造个人品牌的单向过程。”

第二是要在线上进行以获客为目的的互动。“抖音、西瓜视频、快手,都是以短视频和顾客互动,是一种获客手段。”

第三是交付。“在线上给客户做交付,需要有更多手段,包括:学员管理、档案建立、学员教材、现场讲授、问题互动、课后考试、答辩,这些场景都需要有更复杂的体系去支撑。”

而现在绝大多数公司,还不可能完全脱离线下。丁晖谈道:“比如我做咨询,很多时候是基于对方现场给我的一些肢体语言,通过语言性反馈和非语言性反馈,我才能更有效地去判断。但是在线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感知度会大大降低,咨询效果会降低。”

所以,即使在线的交互体验越来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被线上所替代。“如果只是单向的知识传播,或者是一些工具、方法论的讲解,将来会越来越多地在线上呈现;但如果是需要通过面对面沟通,去体会、感知的事情,则必须接触,这部分至少短期内还是不可替代的。”

如何应对疫情:年度目标不变,但是节奏变了

那么,对于其他“强线下行业”疫情期间的应对,有什么建议呢?

丁晖建议道:目标不变,节奏变——“全年的目标不需要有太大的变化,就是节奏变了。因为疫情短则一两个月,长也就四五个月,迟早会过去。2020年一季度不能做线下的交互,那么就重点去做一些顾客的维护工作。”

对于依赖面对面交流的“强线下行业”来说,现在是找新方法服务客户的好时机。“去接触客户、了解客户,一旦疫情过去之后,这些需求会疯狂式的反弹。那个时候,一方面就看谁能更早动手。另一方面则是看谁能提前储备好交付的产能,从而有能力承接反弹的需求。”

零牌顾问机构资深顾问张帆认为:强线下企业在疫情期间虽然不能开展正式的线下业务,但一定要与客户和供应商都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供应商的困难、客户的困难,然后共商对策。此外,张帆建议企业,要开始重视手上的现金,进行合理规划。根据自己的财务报表,对二月、三月、四月,以及之后六个月现金进行筹划,重审年度经营计划。

“强线下企业”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要恐慌,调整节奏,苦练内功。而具体做法,丁晖对企业家如是衷告:“第一是与客户保持关系;第二是准备未来生产交付的产品;第三是员工能力提升。这三个内功如果全部练好的话,在这种特殊时期下,其实对整个企业品牌的塑造和传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没有到来不了的春天,也不会有结束不了的疫情,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经此一役,强线下行业该如何自我革新?

危机就是转机,并非安慰人的标语,突发事件是难关,也是业务更上一层楼的契机。非常时期、非常事件会压垮一些商业形态,但非常时期也是重塑人们消费观念与习惯的机会。曾经绞尽脑汁想触达更多潜在用户的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企业服务、本地生活便利服务等,万万没有想到,疫情催化了“互联网+”的垂直服务。

同样,疫情也给了线下企业认知和使用互联网工具的机会,更给了线下企业开拓线上的决心和斗志。而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丁晖就坦言:“其实过去10多年,我们一直在准备技术、准备方法论,因为我们知道:未来有一天这个行业一定会发生变化,需求一定会发生变化,只不过它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发生我们不知道,但是这个变化一定要来。”

“这次疫情以一个公共事件的形式,在春节这个时间点突然到来,把我们激发了出来。”

(王爽/《中外管理》)

责任编辑: 陈衍焜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