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相范雎之失

2020-06-30 10:02:00 发布来源:​《今参考》推荐

昭襄王四十一年,深受秦王赏识的范雎被任命为相国,大展其才。范雎协助秦王对内强化君权,对外确立远交近攻之策,楚、齐被极大削弱,魏、赵颓势渐显,秦国的战略目标锁定上党地区,“小步快走”,攻伐不断,志在必得。形势大好之际,范雎春风得意,自身缺陷却逐步暴露,并被失误一点点地放大。

范雎为相的同年,秦国任命谒者王稽为河东守。无论是图谋上党,还是东进中原,秦国必须有效控制河东,作为战略腹地运筹周转,而大战必出大功。河东看似接近前线,实无刀兵之忧,却能在秦强势扩展时顺得其利。王稽既非猛将,又非谋臣,得此重任,原因只有一个,他是秦新任相国范雎的恩人。

王稽是在魏国发现的范雎,后帮助他入秦,并向秦王力荐。范雎倡导远交近攻策略,符合秦国扩张的目标,为秦王所倚重,逐渐崭露头角。范雎拜相后不久,王稽就向范雎“求官”,直言提出了“事有不可知者三”,用赤裸裸的语言提醒范雎“时不我待”,秦王、范雎、王稽三人中万一有人离世,就无法实现报恩之举了。

王稽急切有求,范雎欣然回应,把手中公权用于报答私恩,将“苟富贵,勿相忘”发挥到了极致。恰逢范雎为秦主持攻伐上党,需要可靠之人经营河东这块战略后方,便向秦王举“亲”不避嫌。秦王大方应允,王稽得偿所愿,成为了河东守,而且“三年不上计”。比王稽的任命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范雎的另一名“恩人”郑安平被举荐为秦军将领。郑安平何许人也?他是范雎早年在魏国谋生时的好友,范雎受到魏齐、须贾迫害的时候,搭救范雎并私下将其推荐给远道而来的王稽。以此为将,完全违背了秦军严肃法纪的优良传统,既难以服众,也难以克敌。

范雎“爱憎分明”,不仅“一饭之德必偿”,而且“睚眦之怨必报”。他说服秦王驱逐“四贵”、虚尊太后而一鸣惊人,并批驳穰侯舍近取远,攻齐以足私利。当时秦处在从“远削大国”转向“近取实利”的关键阶段,之前伐齐是着眼大势的必然之举,以后非前,有失公允。白起是秦国的锋线利刃也是穰侯的爱将旧部,以亲疏远近而论,范雎自然难以与之水乳交融。秦将相失和,上党难以一鼓而下,尤其长平大战之后,围攻邯郸陷入长期对峙,局势日久生变。王稽、郑安平本非经略之才,骤居高位,范雎本希望他们多立战功,巩固地位。在秦军势如破竹的时候,他们能够滥竽充数、浑水摸鱼,坐享前军之利;一旦秦军受挫、前线吃紧,庸才便会显出原形。

邯郸久攻不下,秦国内外疲弊,陷于拉锯苦战,三晋趋向联合,伺机反扑。国有危难,范雎仍然乘机构陷白起,导致“战神”冤死杜邮,秦之栋梁摧折,前军士气大挫。此后,郑安平率部支援前线大将王龁,然而进退失据,大败之后投降赵国。后方的王稽也走到了尽头,他镇守一方却不体恤下情,恃宠自傲,结怨军中,引发众怒,终被秦王严处。

身边亲近之人相继出事,范雎难以全身而退。根据睡虎地秦简记载,郑安平、王稽死后,范雎受到牵连,可能被赐药而死。范雎眼光独到、胆略过人,在秦之崛起过程中堪称治国名相,然未行公义之道,失于私义私恩,误己误人误国,令人扼腕叹息。权乃公器,非有正道难以善始,非有公心难以善用,非有敬畏难以善终。大道为公,为人之德,秉政至要,诚然如是。

(东力/《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 王玉霞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