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9世纪北美冰块如何飘洋过海来到中国?

2020-08-02 10:02:00 发布来源:今参考推荐

中国古代有夏季享用冰雪的记录,但最大问题是价格不菲难以普及,唐人冯贽在《云仙杂记》中就说当时“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壁”。

冬季取冰需要的人力庞大,冰窖的建设也是一笔巨资,而另外一种硝石制冰的技术也存在成本太高的问题。所以古代只有大富大贵之家才可以在夏季随意享受冰饮。而且,想在人口生活密集的地区找到干净的冰源也是问题。《宋史》就记载了南宋孝宗和礼部侍郎的对话。宋孝宗说:“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而到了明清时期,为了让皇家独霸干净冰的来源,甚至发布了禁止民间私自采冰的法令。

西方人在近代虽然率先开展工业革命,但也迟迟没有攻克机器制冰的难题,一直到19世纪初,欧美和中国的情形一样:冰淇淋和冷饮乃是宫廷和贵族的美食,普通老百姓难得一品。

转机出现在北美。因为北美的夏季比欧洲炎热,所以食物容易腐坏。18世纪挑剔的欧洲旅行者经常嘲笑北美腐败的肉类和乳酪。再加上北美农业发达且商品化程度高,对采冰的需求越来越大。到1805年,一位波士顿商人弗雷德里克·图德,听到别人的一句闲谈“为何不把池塘里的冰送到加勒比海的岛屿去卖”。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真的动起了心思。

波士顿在北美西北部,冬季气温低,而且又有大量湖泊,冰不是稀罕之物,而加勒比海则靠近热带,气温炎热,冰送去后肯定有市场。

图德说干就干,一年以后他将130吨冰块送到加勒比海销售,但却遭到惨败,净亏4000美元。

原因主要是热带地区的消费者虽然喜欢冰,但却缺乏保存冰的手段,所以不敢大量购买。而要是小规模贩运的话,收入就太微薄不足于弥补成本。图德运去的130吨冰,大半都在卖出去之前融化了。所以,关键在于解决冰的储藏和运输问题,其次才是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

图德花费了大量时间,去实验在热带地区如何保存冰块,他发现老式的地窖藏冰法,在一个季度后冰块会融化六成。而在不断实验各种建筑材料以及结构后,他建设的新式冷库,可以将冰的损耗率降低到8%以下。

过去用人工采冰费力且采冰的形状不一,所以在运输途中会在船舱里摆动甚至撞坏船体。而图德的公司在1824年发现了新式的采冰法:把两块带锯齿的冰刀装上雪橇,由马拉着在冰面上重复跑动,多次后冰面就被划成棋盘形,最后人工取出来,就是标准的方块冰砖了。

图德还发现,在船舱中用厚厚的锯末隔在冰块之间,可以防止冰块融化后凝结在一起,从而可以让冰块放在船舱中几个月都不会融化。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加勒比岛屿的人们终于习惯于享用图德送去的冰块,一个原本不存在的冰块消费市场就这样被开拓了起来。

商人对市场的渴望是无穷无尽的,1833年,图德雇佣一艘帆船,装载了180吨的波士顿冰块,前往印度销售。4个月后,冰块送到且保存良好。从此,从北半球运输冰块到热带地区已经不存在问题。

而在我国南方,吃到冰块是稍晚一些时候。根据香港商史记载,1844年一名叫丢杜的美商,从北美贩运冰块来港,并在一年后建立了丢杜天然冰公司,从此独霸香港冰业市场20年,今天香港有条雪厂街就是因此得名。因为当时本地人只听过雪,而不知道冰,因此把冰厂叫雪厂,最后将错就错成为了地名。

今天很多人担心全球化遭到挑战,其实全球化早已进行了数百年时间,其程度之深早已深深浸入我们的生活底层,全球化趋势可能遭到挑战却不可能终止。

(蔡非/《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 陈衍焜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