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张道根:“山更高、沟更深”,我们应该怎么办

2020-08-14 10:01:30 发布来源:今参考推荐

未来全球政经局势五大趋势

回望历史,纵观大势,未来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可能发生五大趋势性变化:

第一,逆全球化凸显。世界仍然是坑坑洼洼的,而且许多地方山更高、沟更深,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日渐强化。

第二,无极时代来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美国一家独大、一超多强。现在,美国以退为进,世界领导力明显衰退,同时积聚力量、收缩战线,中美战略竞争加剧。G20也好、G7也罢,作用发挥得都不好,世界恐怕会进入一个G0时代。

第三,转向自给自足经济。世界各国都从全球化生产、贸易、投资中,获得了以前没有的好处。然而,疫情使世界经济分工协作体系由全球化拓展向区域性收缩转换,经济活动由向世界各地辐射的全球性活动向靠近消费者的地方性活动转变。

第四,滞胀型衰退再现。美国纽约大学努里尔·鲁比尼教授认为,未来十年全球将出现“L形大衰退”。许多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负增长3%。由此,无就业扩大式增长、区域型高成本生产以及过量货币引发的通货膨胀将交织并存。

第五,无序动荡世界。以我为主、相互猜疑的多极时代,地缘政治冲突,民族、种族、宗教、阶级等矛盾有所加剧。全世界都需警醒,防止历史重演。

从长计议,稳住经济基本盘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国际政治、经济结构的问题,标志着自由主义超级全球化走到尽头,世界进入秩序重构与全球化再平衡的时期。

面对新变化,我们该怎么办?首要的是集中力量稳住经济基本盘。中国经济下行调整难免,但结构要优化、质量要更高,从长计议稳住中国经济这艘大船。

第一,增强忧患意识,防止陷入“四大陷阱”。一是“修昔底德陷阱”,即美国加大对中国的全面遏制;二是“中等收入陷阱”,即中国会不会像巴西、阿根廷等曾经风光一时的国家那样,跨越不了进入高收入国家的台阶;三是“财富驱动陷阱”,就是在国民经济走过资源推动、大规模资本投资推动阶段后,走不过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四是“日本20年长期失落陷阱”,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导致国内需求长期疲软,经济总体处于很低速的增长阶段。

中国人均生产总值刚达1万美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不完善、不发达。跨越不过以上“四大陷阱”,就要出大问题、有大危机。为此,我们要稳住经济基本盘,保持战略定力,不盲动、不慌乱。相信只要不犯方向性错误,就不会趴倒不起。同时,保住就业、保住基本民生、保住市场主体,就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该淘汰的要淘汰,该重组的要重组,该调整的要调整,不能逆势而动。还要看到的是,稳经济基本盘,一大前提是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不出现经济金融危机,不发生较大的社会不安全、不稳定的动荡。

第二,我们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改革开放奠定了我国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大、空间广、韧性强、后劲足;出口依赖度大大降低,内生增长动能不断增强,消费对GDP增长贡献度从2007年的45.3%跃升至2018年的76.5%,基本实现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的增长转型。同时,工业体系完备程度居世界首位,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走在全球前列,人力资本整体实力和开发潜力大等优势,都没有改变。

第三,用力太猛、下药太重,欲速则不达,稳住中国经济不能只顾眼前。按照2020年财政赤字率3.6%以上计算,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扩大了1万亿元以上。财政赤字扩大主要转移支付给地方,解决民生问题,维护日常社会运行。相较之下,美国的联储资产负债表从3月初的4万亿美元已扩张至7万亿美元。中国没有搞大规模财政赤字货币化,没有搞挖洞填坑式凯恩斯扩张政策。美元是世界货币,财政赤字货币化以及大规模放水,美元储备价值可能下降,但美元作为交易货币的市场需求在危机中可能更旺盛。在这一点上,中国不能学美国,也学不了美国。

办好中国自己的事,让14亿人安居乐业,是天大的事

事实上,我们扩大内需有基础、有潜力、有后劲。

首先,中国2019年净出口(货物+贸易)总额已是负值。其次,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大于美国人口总量,消费需求规模巨大。再次,服务业占GDP比重52%稍多,远低于美国的80.6%、日本的69%、德国的62%。服务业的可贸易性低于制造业,因而我们发展餐饮、商业、旅游、住房等服务业大有空间。此外,中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城市化率还可以提升,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潜力巨大,扩大内需的后劲不可谓不足。

要围绕满足消费需求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一是把握国内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变化,拓展品牌化、个性化、细分化、定制化、专业化商品和服务消费,激发新供给;二是创造新模式、新业态、新方式,引领拉动消费性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消费产业发展生态;三是打破各种行政垄断、市场障碍,培育和发展各种有市场需求的高端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养老照护等服务产业;四是支持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鼓励零工经济、自雇就业、灵活就业等择业形式,开拓多样化、多渠道就业途径。

归根结底,把占世界近1/5人口的国家搞好,让14亿人安居乐业,是天大的事,我们要聚精会神办好自己的事。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 陈衍焜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