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16市党报今日要闻:济南再度上榜“智慧城市样板工程”,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大众日报记者 单体敏

2020-09-26 12:32:4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济南:再度上榜“智慧城市样板工程”

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烟台:共建中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携“海洋基因”合作赢未来

潍坊:中日韩经贸洽谈会暨中日韩(潍坊)产业园揭牌仪式举行

济南:再度上榜“智慧城市样板工程”

在日前举行的“2020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上,济南新型智慧城市蝉联全国“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同时,济南也成为全国唯一蝉联城市。

本次论坛以“数字基建精准‘智’城”为主题,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本次评选活动共吸引来自北京、贵阳、济南等30个城市参评,组委会从数字基建和城市精准治理双向考量,围绕精准治理、数字基建、机制体制、公共安全、数据运营、产业发展、市民体验七大评选维度,从城市精细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智能体系建设、项目平台落地后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变革和产业创新的提升进行评选,最终评选出北京、贵阳、海口、济南等十大具有区域特色、智能引领、产城融合、惠民服务、高效治理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样板。

济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让城市更美好”的基本建设理念和愿景,创新建立“一主体两平台”体制机制,即:由济南市政府与浪潮集团合资组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市场主体——智慧泉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城市大数据云平台和智慧泉城运营管理平台,取得显著成效。

济南依托城市大数据平台,不断加大数据汇聚共享力度,截至2020年8月,城市大数据平台累计汇聚了6亿余条数据,累计为43个市直部门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数据交换4.9亿条,服务调用7500多万次。

济南率先打造5G先锋城市,超前部署5G网络,截至目前,已累计建设5G基站12909个,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率先打造“济企通”服务企业云平台,推出线上服务企业一站通达等9大应用场景,秉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打造企业版的12345服务热线。

扩大海洋优势,抢占海洋战略制高点

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9月25日上午,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将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深圳、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宁波、舟山七个城市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群雄逐鹿,是挑战也是机遇。

最大优势:海洋人才荟萃,创新能力奔涌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岛最大的优势是海洋人才和海洋创新能力。

青岛拥有涉海科研机构26家,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其中不乏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创新平台;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全职在青涉海院士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这三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海洋科研机构云集,海洋人才荟萃,必然带来强大的海洋创新能力。今年8月,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世界海洋科技论坛在线发布海洋科技指数,其中,青岛以93.65的高分位于国内之首;同样在8月,《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指数试评估报告2019-2020》正式出版。报告显示,青岛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和海洋创新两方面处于全国创新领先地位。

创新引领,推动青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也成为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一大优势。据了解,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中的20个行业在青岛都有布局,且产值过千亿元的行业有6个,过百亿元的有8个,尤其在海洋设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海水淡化等方面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石油工厂”P70等世界顶级产品在青岛建成交付;全球最大的船级社及认证组织挪威船级社等入驻青岛国际航运中心;青岛成功获批并将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近年来,青岛海洋制造业、海洋服务业、现代渔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一个个“新标签”不断成为青岛经略海洋的内生动力。

发起“海洋攻势”,不断补齐发展短板

青岛海洋人才和科研实力领先全国,但短板也很明显,海洋支柱性产业有待加强,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海工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仅占海洋经济比重的十分之一左右;科技成果产出与产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科技、产业结合缺乏紧密性,制约了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针对这些情况,青岛自去年春天发起海洋攻势,在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海洋科技创新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海洋港口提质增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滋养海洋文化等六方面加强突破。一年多的时间里,海洋攻势全面起势,“六场硬仗”落地有声。

2019年,全市新签约海洋领域项目91个,项目总投资额1565亿元;今年上半年,新签约海洋领域项目46个,涉及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海洋设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等12个不同领域,计划总投资额819.27亿元,以项目招商的形式补强了产业链条。

去年,青岛市组建海洋生物制品产业联盟、船舶和海工产业联盟、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联盟,聚联200多家成员单位,推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依托产业联盟征集形成的23家涉海单位原值1.73亿元以上的325项共享资源,构筑起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并有效促进上下游关联产业集群发展。

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的“加持”,更是为青岛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迎来新机遇。青岛利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通过精准搭建招引平台,推动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一步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标“三大特征”,青岛提速升级打造海洋“国际范”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兼具全球城市、中心城市和海洋城市三大特征。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提出人、北京大学王春宇教授指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是全球航运中心,港口物流业发达;应是全球海洋科技中心;应具有完备的海洋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海洋服务业;应具有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能够吸引国际高端人才;应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城市发展后劲大;应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以此来对照青岛,下一步的发展路径也愈加清晰。

在今年经略海洋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现场,有专家指出,在海洋基础研究、海洋经济总量方面,青岛和深圳、上海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青岛海洋新兴产业占比11%,低于深圳的31%,距离世界一流港口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应继续推动建设海洋产业的集聚中心,推动区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针对近年来青岛海洋人才存在外流现象,专家表示,青岛应优化驻青海洋高端人才的稳定利用机制,完善驻青海洋青年人才的常态化培养与激励机制,在政策环境、服务扶持、条件提供上发力,吸引人才在青岛创业。

青岛以海为媒,着力提升城市能级,提升城市区域影响力和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瞄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引领、辐射、带动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青岛将在这片蓝色沃土走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国际范”。

“两国五城”视频连线签约,共建中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烟台:携“海洋基因”合作赢未来

中国烟台,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加里宁格勒、符拉迪沃斯托克,两个国家的五座城市,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签约共建中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25日下午,中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中国)签约揭牌仪式在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举行。由烟台开发区管委、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管委、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及俄罗斯马林内特行业中心等单位共建中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首期按照“双向孵化”模式,分别在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国烟台市设立平台机构。今后,烟台将成为面向俄罗斯及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俄语区国家海洋前沿技术协同创新的新平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的新基地、海洋科技领域学术交流和人才培训新基地,成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国际交流、科技合作和产业协同创新的典范。

潍坊:中日韩经贸洽谈会暨中日韩(潍坊)产业园揭牌仪式举行

9月25日,中日韩经贸洽谈会暨中日韩(潍坊)产业园揭牌仪式在鲁台会展中心会议中心举行。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总领事朴镇雄,日本驻青岛总领事馆总领事井川原贤出席,市委副书记刘运出席并致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建华主持。

潍坊与日韩隔海相望、毗邻而居,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经过多年发展,三方在区域合作、产业协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传统友谊不断巩固,经贸合作日益深化。日韩在潍投资企业累计达到1200多家,潍坊歌尔股份、晨鸣纸业等34家企业在日韩投资设厂、建立研发基地,今年1-8月份,潍坊对日韩进出口额达155.98亿元,新增日资、韩资企业24家。

华为中国区智慧城市、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山东商会联盟、潍柴集团、华东地区韩国人商会等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作现场演讲。潍坊市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健康食品等行业重点企业,与日韩企业进行了交流洽谈。

据了解,中日韩(潍坊)产业园位于坊子区,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建有孵化器、专家公寓、居民社区等功能设施。产业园以培育大产业、构筑大平台、促进大合作、实现大融合为目标,集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4大特色产业,加快引进中日韩优质企业,全力打造一站式国际化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和中日韩产业集聚地,形成具有跨国优势的大产业集群和对外开放新高地。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单体敏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晨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