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16市党报今日要闻|蓄势高质量发展 助推产业蝶变升级

大众日报记者 朱子钰 王彤彤

2021-04-27 17:44:1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也是创新成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近年来,我省大力地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省各地纷纷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蝶变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淄博:“新经济”助推传统产业腾飞

东营:三年破旧立新 产业结构迎“蝶变”

潍坊:“三大行动”破解“卡脖子”之痛

滨州:“一点一田一园一廊道”推动沿黄经济高质量发展

淄博:“新经济”助推传统产业腾飞

新技术催生新事物,新经济助力新发展。

近年来,作为一个传统产业为主业的山东能源淄矿集团,科学诊断、瞄准时机、精准发力,积极抢滩“新经济”、拥抱“新经济”、借势“新经济”,交出了一份业内瞩目、职工满意的经营答卷。

抢滩“新经济”

开辟崭新商业“版图”

“齐鲁云商要对接融入‘新经济’发展大潮,以打造‘平台+供应链’煤炭金融电商新模式为目标,突出‘服务’这个根本,高标准起步,全力为煤炭企业站在互联网‘风口’实现‘华丽转身’发挥作用。”早在齐鲁云商成立之初,淄矿集团就提出了定位和要求。

围绕既定目标,齐鲁云商打破国有企业传统经营模式,创新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先后从阿里、华为等国内领先企业,引进系统开发、互联网运营等领域高端专业人才30余名。先后从阿里巴巴、京东、北京大学等企业高校邀请专家教授,成功举办了11期云商讲堂系列培训交流活动。

齐鲁云商平台积极致力于构建以煤炭为基础的大宗物资交易生态圈,涵盖各类大宗物资生产、供应、销售、运输、仓储及需求,秉承“安全、高效、自由、低价”的服务宗旨,为用户提供交易运营、仓储物流、信息资讯、数据技术、供应链金融等综合性服务。

拥抱“新经济”

传统产业“华丽转身”

创新者生,守旧者亡。2018年2月27日,阿里云山东分公司经理韩飞到淄矿集团洽谈业务,重点介绍阿里云大数据、云计算的优势。了解到相关情况,东华水泥班子眼前一亮,他们主动出击,2018年7月,东华水泥同阿里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联合成立山东东华智能制造研究院,斥资2.17亿元全力研发全国首个水泥“工业大脑”,激活公司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中积累沉淀的大量数据,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让数据产生价值。

该公司通过将大数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融入生产,从磅房的无人值守,到供料现场系统的自动布料、取料,再到水泥“工业大脑”的上线运行,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借势“新经济”

大步“领跑”新兴区域

淄矿集团康格公司就是一家集技术服务、工程施工、设备制造、托管运营、技术培训于一体的膏体充填专业化公司。“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如何能够与时俱进,推进膏体充填智能化、智慧化建设,实现高标准起步、高效率运营是我们面临的难题。”该公司董事长孙刚说。

他们致力于充填开采的智能、无人、安全发展之路,围绕做优装备智能升级,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KG3000智能充填集中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网络、总线、智能管理“三项技术”建立生产数据库,能够有效提高对膏体配比、设备运行状态、生产状态的识别能力,增强控制决策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实现了由“粗放经验式”向“精准智能化”控制的生产模式转变。

与此同时,淄矿集团借势智慧矿山建设,围绕采煤、掘进、辅助运输、防冲、机器人巡检等方面,大力引进智能化系统和设备,数字孪生智能掘进、智能钻机等11类智慧平台陆续登台,并在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亮相。

东营:三年破旧立新 产业结构迎“蝶变”

既是使命也是挑战,在“阵痛”中探寻转型之路

如何在世界经济增长都将实现革命性转换之际突出重围、凤凰涅槃?新旧动能转换无疑是突破口。

根据国家批复实施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及省规划,东营强化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措施创新,编制完成全市实施规划和专项规划,突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经济转型升级“两大任务”,明确了“三区带动、四片支撑、融合互动”的发展布局,着力发展“5+2+2”新旧动能转换产业体系,顶格谋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路举措。

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立足发展“四新”经济,着眼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东营在2018年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上研究提出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新时代发展目标定位,全力实施开放、融合、聚焦“三大战略”,扎实开展“十大改革攻坚”“四项重点工作”和“九个三年行动计划”,引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实施,汇聚新的发展动能。

善于困中破局,传统产业“有中生新”,“压舱石”变新引擎

全市炼油、轮胎等结构明显优化。经过几年努力,全市炼油、轮胎等高耗能行业结构明显优化,高端产能所占比重有较大提高,炼油行业向高价值链进一步延伸,轮胎产品结构有较大优化。东营依托威联化学200万吨/年PX项目,向上整合炼化产能,向下延伸产业链条,万亿级产业集群正加速打造。全市7家化工园区、25家化工重点监控点通过省政府认定,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园丙烯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雁阵形”产业集群储备库。利华益集团作为首批入选高端化工产业的领军企业,已构建起国内唯一非光气法聚碳酸酯全产业链,名列2020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18位。

近两年,东营入选省级“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21个。高端石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石化企业达到119家,一次性原油加工能力超过7000万吨。橡胶轮胎产业整体实力显著提高,有5家企业入围全球轮胎行业75强,广饶县橡胶轮胎产业集群被列入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及全省特色产业集群。石油装备产业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化水平明显提升,产品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被列入省主导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工程。

敢于危中寻机,新兴产业由“势”到“实”,重塑产业结构版图

在东营,一提起新材料,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在行业内占据多个“第一”。今年3月,新材料产业又迎喜事———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研发基地启用与稀土催化产业园正式开园。产业园预计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稀土催化全产业链多个项目的落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与稀土催化产业同频共振,新材料产业在我市发展的路线愈发清晰。2020年,东营市统计的47家新材料企业营业收入达221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利润总额35.5亿元,同比增长122.5%,在五大优势产业中表现亮眼。

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也加速崛起,正成为新动能的主体力量。天东制药产品通过了美国FDA和欧盟EDQM认证;山东凤凰制药被列入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山东)产业化示范企业;新发药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D-泛酸钙供应商。围绕打造民机试飞基地、中转枢纽机场和山东北翼空港经济中心,加快推进空港产业园航空产业综合配套、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东营基地试验试飞技术保障中心、航空导航与飞行校验测试基地等项目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崛起。

潍坊:“三大行动”破解“卡脖子”之痛

近日,2020年度山东“十大科技成果”揭晓。由高新区推报的“潍柴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和“山东省磁悬浮产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两项科技成果入选,获奖数量居全省高新区首位,这是高新区创新竞跑,实现产业能级跃升的最好诠释。

高新区聚焦“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主责主业,展开科技企业“育苗培林”、研发平台“上档升级”、成果转化“提质增效”三大行动,全力破解“卡脖子”之痛,以一流服务打造科技型企业聚集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科技企业“育苗培林”

“高企已经成为我们公司一块金字招牌。”潍坊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技术创新部部长刘鹏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让企业上下对未来发展信心倍增。

为助推科技企业发展,高新区科技局创新“专班驻点+专员服务”工作机制,开展“七科服务”,主动送政策上门。在高企申报过程中,落实“科技专员”服务机制,专人盯靠、有求必应,帮助企业解读政策、填报材料,全流程参与直至申报成功。

“实施高企倍增计划以来,新认定高企数量大幅增加。在项目申报方面,我们还针对具体的科技项目,建立小的微信群,有什么问题大家及时反映,点对点、手把手地指导企业。”高新区科技局高新科科长陈立安说,通过科技企业“育苗培林”行动,区内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2020年,高新区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76家,一大批富有创新活力、发展后劲十足的科技企业脱颖而出。

研发平台“上档升级”

在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傅荣强向记者介绍他正在进行技术试验的新材料——“厚度只有0.1毫米的薄膜,可以实现阳离子和阴离子单向通过”。

自2003年成立以来,天维膜公司已经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2020年天维膜公司获批山东省荷电膜材料重点实验室,作为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引导产业发展。

天维膜公司只是高新区打造高端研发平台的一个缩影,目前,高新区已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实施研发平台“上档升级”,高新区正积极承接潍坊高端装备山东省实验室,聚焦南航、机械总院等高端创新资源,力争新引进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以上,加快推进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积极组建、申报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年内新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0个以上。

成果转化“提质增效”

两项成果入选山东“十大科技成果”,这是该区聚焦高端,锚定“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生动写照。

记者采访了解到,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实现本体热效率突破50%并在全球率先实现商业化,标志着我国重型柴油机技术迈向世界一流并实现了自主可控,以及对国外品牌的超越引领。

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研发的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等系列高效节能装备,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对我国磁悬浮技术的垄断和封锁,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据了解,高新区围绕成果转化开展“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年内争取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项以上,全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7%以上。在此基础上,高新区持续优化技术交易体系,推行技术合同网上认定登记,加强各类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力争新培育2家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滨州:“一点一田一园一廊道”推动沿黄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邹平市台子镇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以齐东历史文化为底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沿黄高质量发展。根据该镇沿黄发展总规划,聚焦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全力推进沿黄生态旅游核心区建设,主要打造“一点一田一园一廊道”,从而实现沿黄资源从“沉睡”到“唤醒”,村容村貌从“农村”到“家园”的逐步转变。

“一点”筑魂

齐东古城遗址公园,地处国家级黄河水利风景区内,坐落于齐东古城旧址,占地面积220余亩,该项目以齐东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主线,依托镇属国有企业管理运营,通过“一点”的打造助力沿黄生态保护和全域旅游发展,擦亮“齐东故地、醉美台子”沿黄旅游品牌。

据了解,齐东古城遗址公园一期于2020年2月投资建设,5月建设完成,10月正式开园,总投资360余万元。公园将原来的两个村坟地、低效杨树林地进行全面改造,采用多树种、景观化、组团式绿化方法,种植法桐、海棠、金枝槐等乔木9051株,栽植扶芳藤球、小叶女贞球、丛生紫薇等灌木3267株,培植月季、松果菊等色带7486平方米,绿化草皮1.36万平方米,形成多彩协调的生态景观。

“一田”固农

六万亩高标准农田,东起高青界,西至码头界,南起魏桥界,北至黄河大堤,项目总投资9900余万元,涉及辖区56个村、总面积6万多亩。该项目已平整土地420亩,新建小型泵站144座,配套小型潜污泵191台套,建设低压管道近200公里,给水栓3830个。新架设变压器50台,架空高压线20.21公里,地埋低压线缆24.23公里。完成桥涵闸配套80座,疏浚沟渠8条,长度15.25公里,总土方14.46万立方。新改建道路17条,长度18.1公里,种植林木3.9万棵。

通过项目实施,将实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格局,显著提升邹平市西北部传统盐碱区域耕地地力条件,保障粮食安全,有效巩固土地流转成果,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该项目属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增加“田美”元素,对改善小区域生态环境也发挥了良好促进作用。今年,台子镇将再建3万亩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镇域全覆盖。

“一园”留人

建设美丽家园,稳步推进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投资150余万元,建设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解决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全镇完成造林绿化12163亩,连片治理绿化示范村15个,62个村的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林地面积2854.8公顷,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6%;镇驻地绿化面积12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境内道路绿化率达98%,骨干河流绿化率96%。其中,大齐村创建为山东省森林村居,长庄村、高家村创建为滨州市森林村居,台子镇创建为滨州市森林乡镇。

今年,台子镇按照“增绿量、提品质、添色彩”工作思路,制定《村庄绿化实施方案》,实施“绿美乡村”绿化工程,广泛栽植国槐、白蜡、紫薇、海棠等绿化苗木20余种4万余株,做到乔木、灌木、常绿、开花等科学搭配。3月底已全面完成村庄绿化工作,构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乡镇绿美新格局。

“一廊道”引人

通过打造十公里水果长廊,将黄河文化主题园、胡楼引黄闸、黄河浮桥、齐东古城遗址公园等水利景点串连成线,形成22公里黄河生态廊道。十公里水果长廊位于台子镇黄河大堤外侧淤背区,东西长12公里,南北长100米。自2015年启动建设,培育起冰葡萄、水蜜桃、黄河蜜梨、油杏、无花果等特色林果种植,形成花香十里,果熟四季的生态长廊,2020年林果产值达到400余万元。

黄河生态廊道,既是一条景色宜人、果实累累的长廊,也是一条人文景观丰富和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休闲绿道。依托黄河生态廊道上2000亩海棠园、1000亩无花果采摘园,台子镇深度开发旅游观光、休闲采摘、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打造农旅融合发展基地。目前,已连续举办四届黄河旅游文化节,打造了春季海棠花节、秋季无花果采摘季两大品牌活动,吸引游客20余万人,叫响了“齐东故地、醉美台子”沿黄旅游品牌。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朱子钰 王彤彤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 朱子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