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学党史第99期│日照地区抽调干部南下
大众日报记者 吴宝书 丁兆霞
2021-03-05 22:55:2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进攻后,迅速解放了大片新区,急需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干部。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等上级的统一部署,日照地区的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南下干部大调配行动,直接从家乡南下的干部人数达600人,加上从华东和中原野战军转业而加入南下队伍的大批日照籍干部,二者合计多达上千人,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南下路线,呈现出主流与支流交错的较为复杂的南下格局。
一、第一支南下路线
日照籍干部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支队南下。1947年9月,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挺进豫皖苏边地区,力图打乱重点进攻山东的敌军后方部署,协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进攻,同时协同早已进入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完成开创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为此,华东局先后抽调一些干部随同部队南下,到苏、浙、赣开辟新解放区。这批干部主要从鲁中、胶东地区和滨海地区抽派。
1948年春节刚过,滨海地委开始发动干部南下。几日内,莒县有近100人报名参加,日照县报名者超过100人。他们顾不得享受节日的温暖,马不停蹄地踏上南下征程,各自避开敌占区,步行向中原局驻地豫西一带迂回行进。6月初,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支队。7月底,陆续到达临汝县、宝丰县等地,受到中原局领导的热烈欢迎。8月下旬,根据中原局的决定,莒县籍的南下干部大多被分配到河南的登封、密县等地工作,个别人分到陕南地区;日照县籍的干部多被分到江汉、陕南地区工作。
二、第二支南下路线
日照籍干部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南下。为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长江以南大片地区,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决议》。根据决议要求,华东局准备1.5万名干部随军南下,接管新区政权。为此,华东局于12月25日发出了《华东局关于执行中央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决议的指示》,就1.5万名干部的落实情况做了具体分配。此次抽调南下干部的最大特点是,开始时成建制抽调,即按照区、地、县的建制来搭配好接管班子,然后整套地抽调南下。此种抽调方式既利于在以后南下行军时管理好人员庞大的干部队伍,又利于所抽调的干部因彼此熟悉而能够迅速投入到接管工作中。落实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指示,1949年2月1日,鲁中南区党委发出《关于执行华东局准备一万五千名干部外调的指示》。根据指示要求,鲁中南区六地委、六专署确定抽调1套地级、7套县级、70套分区级干部,准备随军南下支援、开辟新解放区工作。
日照县委根据六地委的指示,从全县抽调张学义、郭建培、刘家根等79名在职干部和7名勤杂人员组成一套新的县、区班子,县委组织部长张学义负责带领南下。1949年2月16日,县委召开干部大会。县委书记赵明德作动员报告,张学义宣布南下干部名单。南下的86名干部被编成1个中队、3个分队、7个班,其中1个为通讯班。中队领导分别是张学义、郭建培和刘家根,3个分队长分别是陈常修、毛永申、卢育生,每班12人。25日,这些南下干部徒步启程,每天行程80至100华里,经过几天的行军到达陇海铁路新安镇车站,再从新安镇乘火车经徐州到达临城(今枣庄市的薛城)华东党校学习。
1949年2月,莒县县委召开了全县干部大会。县委书记孔福亭作形势报告,进行南下动员教育。首批南下干部由18名县、区干部组成,孔福亭为负责人。随后,又抽调88名干部组建莒县南下干部中队,并在中队成立了党支部,县武装部长刘胜洲任支部书记,王杰、解信秋、洪仕等人任支部委员。12日,县委在南关干训班召开南下干部会议,县长王新华致辞。会后,在南关教堂北大门外举行了欢送南下干部仪式。
五莲县委在滨北地委领导下,于1949年2月抽调61名干部及何得民、徐正华等7名勤杂人员,组成南下干部队伍。队伍由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李滋圃和仁里区委副书记张福祥带领,经滨北地委统一培训后,编为滨北南下干部大队一中队,于28日动身启程。
到3月中旬,从鲁中南、渤海、胶东等战略区抽调的大批南下干部,陆续从四面八方汇聚鲁南临城地区,集中进行了整训学习,然后统一整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在行政、生活、管理、教育、供给、卫生等方面都建立了严密的组织机构。这时,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共分成4个支队,其中,日照县和莒县的南下干部被编入第一支队,这个支队主要由鲁中南区干部及华东大学学生组成。五莲县的南下干部被编入第四支队,这个支队主要由胶东区干部组成。同月下旬,南下干部陆续从临城南下,但各支队南下时间和路线并不相同。
日照县和莒县的南下干部跟随鲁中南支队大都被分配到浙江省。浙江省委决定滨海地区的干部负责接管台州地区,杨心培、刘鸿若、张振华分别任台州地委书记、专员、副专员。日照县中队接管温岭县,张学义任县委书记兼县长。同时,日照县中队抽调12名干部接管海门直属区,由陈振中任区委书记。他们于5月份抵达天门后,很快同当地干部一起分赴各县、区投入新的战斗。莒县的华东南下干部中队由刘胜洲、王杰等人主抓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解信秋负责食宿安排。他们顺利渡过长江后,在杭州坐上火车,到达浙江省金华专区,莒县中队到义乌县开辟工作。1949年5月8日,义乌解放,21日,莒县南下干部立即到达义乌,开始接管工作。五莲县南下干部于1949年4月21日随军渡江,23日夜渡过长江天险,开始接管上海市郊嘉定县,李滋圃任县委书记。
三、第三支南下路线
日照籍干部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南下。194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针对进军华南、西南所需干部问题,作出了《中央关于准备三万八千名干部的布置》,确定在宁、沪等地招收青年知识分子、青年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到西南工作。根据邓小平的提议,这支随军干部部队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直属第二野战军政治部领导。在组建西南服务团过程中,他们还从华东局和北方解放区抽调了6000余名军队和地方干部。
参加西南服务团的日照籍干部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支援前线的领队和管理干部,如冯立泰、杜信等人带领民工支援淮海、渡江等战役后,在南京被编入西南服务团。二是先期南下的日照干部又被选中继续南下,从而加入了西南服务团,如李士杰等人1949年南下参加南京军事接管工作时被组织选中。三是直接从部队中抽调编入西南服务团,如王凤元等人于1949年8月在部队中被抽调到西南服务团重庆支队三大队,南下重庆后参加新区建设。
往期回顾:
每周学党史第98期│子弟兵团随军南下支援全国解放(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吴宝书 丁兆霞 通讯员 潘维胜 范歆 报道)
责任编辑: 栗晟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