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厅|专访孔繁森事迹亲历者柴腾虎:29年来,孔繁森精神从未远去
大众日报记者 单青 高翔 张子良 李扬 马玥 吕文佳 耿俊逸
2023-05-16 07:33:0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
永久的怀念,永恒的精神,永远的孔繁森。
有这样一位长者,29年如一日,奔走在宣讲孔繁森精神的道路上——他就是山西省润民集团党支部书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名誉馆长、原阿里地委秘书长柴腾虎。
柴腾虎与孔繁森同志曾在西藏一起共事两年,亲眼目睹了孔繁森同志为西藏经济繁荣的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亲身感受了孔繁森同志与藏族人民的深厚情感。每年,柴腾虎都会不远千里赶来聊城缅怀孔繁森,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是什么让他作出这样的选择?本期大众日报“会客厅”访谈栏目对柴腾虎进行了专访。
△日前,柴腾虎(左)做客大众日报全媒创新基地演播室。
【人物介绍】
柴腾虎,山西省润民集团党支部书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用笔名阿布、晋兵,山西闻喜人,1977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先后担任干事、乡长、党委书记、副县长等。1992年支援西藏建设,先后担任阿里地区改则县副县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委秘书长。孔繁森书记殉职后,作为孔繁森事迹报告团主要成员,为宣传孔繁森事迹作了大量工作,受到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的表彰奖励。
主要作品有“阿里三部曲”——《梦回阿里》《同在阿里》《挺进阿里》和《永远的孔繁森》以及“绿苑三部曲”——《绿苑足迹》《绿苑笔记》《绿苑心记》等。
以下为本期访谈实录:
主持人:有一种信念,烛照前路薪火相传;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作为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的亲历者、见证人,有这样一位长者,在宣传孔繁森精神的道路上奔走了29年。本期大众日报“会客厅”访谈栏目,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山西省润民集团党支部书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名誉馆长、原阿里地委秘书长柴腾虎做客演播厅,与我们分享他与孔繁森的故事。柴书记您好!
柴腾虎:主持人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在见到您之前,我们还在感叹,您每年都会来到山东聊城去缅怀和悼念孔繁森同志,一件事坚持了29年。是什么让您作出这样的选择?
柴腾虎:我在西藏阿里和孔繁森书记朝夕相处两年,在这工作生活包括下乡的过程中,通过两年的相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孔繁森同志是一个与人为善、待人以诚、助人为乐的好人。同时他具有“赤诚、担当、大爱、无我”的这么一种精神,也是一个好官。但是后来他因公殉职了,突然离开了我们,我们作为身边人特别悲痛,特别怀念他。我当时就有一个想法,我有责任告诉大家孔繁森是怎样的一个好人,怎样的一个好官。而且作为一个宣传工作者,我觉得宣传孔繁森精神,也是我自己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所以将近30年来,我一直在矢志不渝地做这一件事,而且还将继续走下去。
主持人:我们留意到这么多年来,您出版了很多关于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的文学作品,其中孔繁森墓碑的挽联也是您创作的。是不是可以说,孔繁森同志对您而言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柴腾虎:对。关于孔繁森的挽联,这是因为当时他去世以后,我作为治丧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负责会场的悼念、会场的布置,包括挽联的撰写以及宣传事迹的报道。当时在为他整理遗物的时候,他作为一个地委书记,家里显得特别寒酸。除了一些照片,大概最贵重的就是一台袖珍收音机,有一些衣服是陈旧的,甚至他洗脸要用的毛巾都是发白的,上面都有窟窿,我当时心里特别难受,后来我就没有参加这个整理,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开始构思孔繁森的挽联。联想到他两次援藏,一共十年在正直工作,联想到他是这么廉洁清白的一个人,后来就创作了“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这一副挽联。
后来随着孔繁森事迹的广泛传播,这幅挽联被媒体包括社会的方方面面广泛地引用。这副挽联虽然只有38个字,但是我认为反映了孔繁森同志的人生经历,也包含了孔繁森同志“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的高尚品格,所以得到了读者和广大群众的认可。
主持人:这29年来,您一直致力于孔繁森精神的宣讲工作。那么孔繁森精神是如何影响一代代人的?这中间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事?
柴腾虎:孔繁森书记因公殉职,到今年11月29日就29年了。29年来,我一直在做孔繁森精神的宣传,大概作报告也有一百多场,听众可能也有好几万人。在这个过程中,孔繁森可以说是未曾远去,而且孔繁森精神随着我们时代的发展显得更加弥足珍贵。虽然过去了将近一代人,将近30年,但是社会上对孔繁森的怀念,对孔繁森的敬仰之情丝毫没有淡化。
比如说前年我还去了阿里地区,有一些群众就回忆孔繁森在1994年2月份救雪灾的过程中,到了他们村怎么安排群众救灾。还有一位老太太,她回忆了孔繁森是在他们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多次去帮助他们看病,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存在的问题。将近30年了,阿里人民以及全国各地的人们,依然在怀念着孔繁森。
主持人:您作为孔繁森精神报告团的主要主讲人之一,这么多年来跟我们分享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您也经常引用孔繁森同志的一句话,“爱别人、爱人民”。您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
柴腾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他有一句名言就是“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么多年来,我将这句话作为宣传孔繁森精神的精髓,来号召所有的人像孔繁森一样爱别人、爱人民。因为我觉得爱别人、爱人民这种境界感,其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宗旨。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仁者爱人,到“为人民服务”,到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孔繁森同志这种“爱别人、爱人民”的精神,像一条红线一直贯穿了我们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所以我在宣传过程中也把这作为一个画龙点睛之处,让大家引起共同的认识,都像他一样爱别人、爱人民。
主持人:孔繁森同志曾两次支援西藏,历时十载,您作为曾经的援藏干部,也多次回到阿里。通过您的视线,肯定也对比了阿里现在和当年之间的巨大变化。孔繁森精神对阿里现在的发展,到底产生了怎样具体的影响?
柴腾虎:孔书记去世29年了,随着孔繁森事迹的宣传报道,孔繁森精神走进了千家万户。本来阿里地区是一个特别偏远的地方,一个地区只有将近10万左右的人口,人们根本不知道。但是通过孔繁森事迹的宣传,人们知道了西藏阿里。在将近30年的宣传过程中,边区特别是阿里这个艰苦地区,引起了党中央以及全国各地的重视和关怀支持。特别是从1995年,党中央制定了对口援藏的政策,加大了对西藏对阿里的支持力度。将近30年来,阿里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问到底有多大变化,我就说翻天覆地都不足以表达,包括我原来在的改则县和现在阿里地区狮泉河镇,变成了一座新城,原来的一些老街建筑物全都不在了,现在建成了一个大规模的现代化新城。
如果说阿里30年来的变化,具体反映在哪些方面?我想说是在物质方面,广大群众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说交通,过去没有一条相应的道路,我们去拉萨开会,路上要走三天,而且没有正规的道路,都是在戈壁滩上自己走,走着走着就成了搓板路,然后要另开辟道路,要走1600公里。现在阿里建了机场,也有了高等级的柏油路,而且去新疆去拉萨都有一些高等级的国道,交通这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方面就是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我们在县上、在阿里地区,那里高寒缺氧,特别偏远,内心有一种像是在特别艰苦的环境中生活的“苦行僧”的感觉。但是现在乡里村里也有汉族干部,包括大学生分配的,他们都有一种饱满的工作状态,这些都是在孔繁森精神鼓舞下,有孔繁森精神作为力量支持,所以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持人: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小故事,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柴腾虎:我觉得在将近30年宣传、学习、传承孔繁森精神,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孔繁森精神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大的震撼力量,而且孔繁森作为榜样,作为领导干部的楷模,让许多人受到了感染,在工作和实践中传承孔繁森精神。
我想告诉大家,比如说孔繁森收养的藏族孤儿,这是在1992年8月份,孔繁森作为拉萨市副市长,他当时在地震废墟上收养了三个孤儿。孔繁森在地震废墟上看着他们无依无靠,他就收养了。那么到现在已经31年了,这三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有的是国家公务员,有的是机关单位的工作者,30年来他们已经越来越成熟,特别是他们一直在学习孔繁森,传承孔繁森精神。
比如说曲英和贡桑,这么多年来,他们按照薪火相传的模式,成立了一些社会组织,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前几年,他们回到了当年的地震废墟上,对本村生活有困难的老人进行了帮扶,对两个百岁老人生活上给予了关照。当时村里还有两个孤儿大学生,他们也给予了资助,这些年他们一直在做这个事情。其中的藏族姑娘贡桑,她作为机关单位的公务员,作为党务工作者,曾经两次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在驻村的过程中和群众打成一片,按照孔书记的做法,无微不至地关心老百姓。从帮老百姓的孩子治病,到给一些贫困户生活上的关照,她自发地多次到村里面。即使是完成了任务,离开了村子以后,她还不断地去关照一些应该关照的人。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他们一直以公益事业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志愿活动,贡桑还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的优秀志愿者。我觉得在他们身上已经可以看见孔繁森的样子,而且更可喜的是他们现在每天都在琢磨着做这么一件事情。
将近30年,孔繁森精神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广泛的。比如说我这次去聊城参加孔繁森精神研讨会,其中浙江省有一位理论研究工作者,他自己主动到聊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进行了参观学习,这是前几年的事,然后他自费在网上买了所有涉及到描写孔繁森事迹的书籍,一共有22本,这个在全国来说都是少有的。而且他对孔繁森精神和孔繁森事迹特别了解,对孔繁森精神的研究有独到之处,也是十分深刻的地方,所以这次在研讨会上他也做了发言,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觉得这都是孔繁森精神产生的影响,使这些人也在默默地学习孔繁森。
主持人:孔繁森精神已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党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条件下,您认为孔繁森精神有怎样的时代价值?
柴腾虎:孔繁森作为一个劳模,我一直在想,孔繁森精神是内涵特别丰富的一种精神力量。特别是在目前形势下,在我们进入新时代、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如说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等,在这些方面,孔繁森作为领导干部是一个很好的楷模,孔繁森的事迹是很好的教材,孔繁森的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主持人:当前,在全国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孔繁森精神的宣传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还能再做些什么?
柴腾虎:我觉得在我们全党开展主题教育这么一种大背景下,在明年孔繁森因公殉职30周年的背景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更加需要孔繁森这样的领导干部,我们的时代也需要孔繁森精神。所以我觉得在新形势下,在孔繁森因公殉职3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更多的形式、更多的渠道,更加广泛地宣传孔繁森,让更多的人知道孔繁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更多的人都能像孔繁森一样爱别人、爱人民,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正如您所说,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始终相信,时代造就英雄,时代需要英雄。孔繁森精神将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次感谢柴书记的精彩分享和深情讲述,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大众日报“会客厅”我们下期再见。
【延伸阅读】
柴腾虎谈孔繁森精神的新时代意义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社会与经济发展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孔繁森精神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1995年4月,孔繁森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一经宣传,立即产生了强大的轰动效应,可以说是亿万人的心灵被震撼、亿万人的良知被唤醒、亿万人的道德在复苏。
一封封书信寄向阿里,有要求去阿里支援阿里建设的,有为阿里发展献计献策的。许许多多的人在孔繁森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在不同岗位上传承与践行着孔繁森精神。
时代造就英雄,时代需要英雄。随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深入,孔繁森越来越受到人民的敬仰,孔繁森精神越来越被人民传承和弘扬,近期孔繁森纪念馆每天爆满的观众以及全国许多地方掀起的宣传、学习孔繁森热潮,就是最好的例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孔繁森精神必定会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以德治国步伐,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一股磅礴力量。
——摘自柴腾虎《论孔繁森精神形成条件、价值内涵及新时代意义》
策划:兰传斌
统筹:单青
主持:高翔
摄像:李扬
导播:张子良 马玥
剪辑:张子良
设计:吕文佳 耿俊逸
大众日报客户端出品
责任编辑: 单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