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飞 岳欣:科学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系统特征

大众日报记者 张浩

2022-08-04 10:50:14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科学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系统特征

□ 梁飞 岳欣

在中国发展壮阔历程中,走向共同富裕始终是温暖人心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可见,新时代共同富裕内涵丰富,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扎实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必须科学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系统特征。

首先,科学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整体性。整体性指系统以整体为主协调系统与要素、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部分服从整体,以达到整体效果最优。新时代共同富裕具有整体性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共同富裕在人群覆盖范围上的整体性,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共同富裕惠及全体人民,“大家都有份”。目前,我国如期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共同富裕并不是少数先富者的“特权”,共同富裕一个人也不能少,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整体的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是指共同富裕在内容面向上的整体性,是“全面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单向度的富裕,而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综合,是多向度富裕。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新时代共同富裕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个向度有机构成的全面富裕。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必须着眼于整体,通过惠及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整体推进,从而构建全体人民和全面的共同富裕。

其次,科学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结构性。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各要素间之间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的秩序和方式。新时代共同富裕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同等富裕和同时富裕,必须科学把握其系统结构性,正确处理好内在各要素的关系。一是深刻把握“共同”和“富裕”的关系。“共同”是相对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而言,表明人们对社会财富的占有方式,属于生产关系层面;“富裕”则是相对于社会贫困而言,表现人们生活丰裕的样态,属于生产力层面。共同富裕是消灭社会贫困和消除社会两极分化的整体富裕,是“共同”与“富裕”两个方面的内在统一,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因此,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双向发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和牢固的制度基石。二是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和公平对实现共同富裕同样重要,既要反对两极分化,也要摒弃平均主义,平衡好二者的“跷跷板”。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障。针对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通过构建效率和公平的良性互动机制,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不断缩小收入、地区和城乡差距,“分好蛋糕”;不断激发全社会共同劳动和共同创造的巨大活力和内在潜力,促进更有效率和更加公平的高质量发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共同富裕。

再次,科学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层次性。层次性反映一个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内在特性。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和全民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的实现必然是一个分层次、分阶段推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战略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在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必定会遇到复杂多变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当前我国正面临逆全球化波谲云诡的国际格局和世纪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扭住主要矛盾,稳扎稳打,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统筹兼顾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不断缩小收入、地区和城乡差距,精准施策,妥善处理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诉求。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从持久战的视角渐次推进共同富裕,科学统筹推动共同富裕发展全局在动态中持续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既要排好序尽力而为,不搞“一劳永逸”;又要选好点量力而行,拒绝“一蹴而就”。

最后,科学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开放性。任何系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完全封闭的系统,只有开放才能保持系统的生机与活力。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发展过程,不是排他性发展,而是全面开放。其一,开放性要求“先富帮后富”和避免“杀富济贫”。先富起来的人要坚持“先富帮后富”,决不能先富了就想垄断发展的机会,而是要向社会开放,促进全社会共享发展。其二,开放性要求坚持对外开放,融入国际大循环。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入国际大循环,推动世界开放经济发展,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经济循环体系。其三,开放性要求坚持对内开放,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对外开放,而且要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必须破解“玻璃门”“旋转门”“国内生意比在国外难做”的痛点,坚决取消各类地方保护主义,不断消除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降低跨区交易成本。促进各类企业待遇同等、要素资源使用平等、法律的对待和保护相等,建立标准化、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通过深层次对内开放,打通经济运行的堵点,促进各要素在全国统一市场自由流动,畅通国内大循环。通过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相结合,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张浩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