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丨谨防年轻干部“心态老化”

大众日报记者 张浩 崔凯铭

2023-08-08 07:0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年轻干部犹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本应朝气蓬勃、干劲十足,但如今,有些年轻干部却出现了熬日子、混工作、盼退休的“心态老化”问题:有的不会不学、少做少错,奉行“乐得清闲”;有的能说会道、遇事抓瞎,喜欢“纸上谈兵”;有的降低标准、追求中游,习惯“应付了事”;有的不推不动、催了还拖,始终“行动困难”;有的得过且过、畏难怕苦,直接“早早躺平”。这些年轻干部明明年富力强,却不想干事、不会干事、不敢干事,一副暮气沉沉的模样。

从入职的“恨不得抢活干”到后来的“巴不得没活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干部责任感和事业心的缺失,也有怕犯错而选择逃避、受过挫折而萎靡不振等消极情绪作祟,还有“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的工作压力影响。如若放任不管,让“未老心衰”的病症蔓延下去,势必造成懒政怠政污染政治生态的结果,不利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和基层事业发展。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各级党组织要打好思想引导、能力培养、关爱激励“组合拳”,提振年轻干部精气神,保持“不老心”,焕发“年轻态”,以饱满热情干事创业,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强化思想引导,让年轻干部保持头脑清醒。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为年轻干部点亮指路明灯,勤扫思想灰尘,克服私心杂念,补足精神之钙,传承优良作风,严守党纪政纪,涵养道德情操,由内而外祛除“老气横秋”的心病,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好谈心谈话这个“传家宝”,近距离、有原则、全方位接触年轻干部,深入了解其内心想法和真实困惑,对心态老化问题早提醒早预防,引导年轻干部充分认识过度焦虑、整日抱怨、一味摆烂都是人生之路的绊脚石,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增强“责无旁贷”的自觉性和“尽职尽责”的使命感。星光不负赶路人,要做好正面典型宣传和反面案例警示,引导年轻干部保持清醒头脑和健康心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把压力当动力,把挫折当考验,向划水摸鱼的“老油条”行为说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回归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跑出青春加速度,用拼搏汗水书写精彩人生。

强化能力培养,让年轻干部磨炼干事本领。软肩膀扛不起硬担子,铁肩膀才能担起新使命,要推动年轻干部投身基层实践这个大熔炉,跳出贪图安逸的“舒适圈”,拒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多一些愈战愈勇、永不服输的“自找苦吃”精气神,扔掉不会干就不做事的“挡箭牌”,在经受历练中逐步消除畏难怕事的心病,褪去异想天开的稚气、任性而为的娇气、盛气凌人的傲气,练就敢闯敢试的勇气、攻坚突破的锐气、久久为功的志气。合理制订年轻干部轮岗交流计划,避免因长期从事同一类型工作产生厌战情绪,通过不同岗位的学习积累储备不同业务技能,打造适应基层发展综合需求的“多面手”年轻干部队伍。建立导师帮带机制,选派政治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干部结对指导年轻干部,面对面交流成长感悟,手把手教授解题方法,帮助年轻干部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克服初入陌生环境的水土不服,扶正扎根基层的干部幼苗,尽快成长为托举基层发展的参天大树。

强化关爱激励,让年轻干部永葆青春活力。对待年轻干部不能光压担子忽略关怀,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实干者撑腰,破除多干事多出错、不干事不出事的“洗碗效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年轻干部“敢为”,在砥砺奋进中迸发出更多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巩固基层减负成果,向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留痕主义开刀,让干部从纷繁冗杂的“无用功”中解放出来,将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投入到干事创业中,不负韶华奉献基层事业。要突出实干实绩导向,打破“大锅饭”思维和“铁饭碗”现象,杜绝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观念,对冲锋在前、担当作为的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选拔使用、职级晋升、职称评定、评先树优等方面重点倾斜,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对屡劝屡犯拒不改正的“心态老化”干部精准打击,戴上责任约束“紧箍咒”,斩断“当咸鱼”的念想,铲除滋生懒惰散漫的温室土壤,为年轻干部成长进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夏浩然,单位:高密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 崔凯铭 张浩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