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重磅策划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③——从时空维度看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大众日报记者 张浩 崔凯铭 策划 任宇波 邵方超

2023-08-22 07:0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从时空维度看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卢春龙(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统一性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基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正是这一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性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文明的精准画像,深刻阐述了统一性这个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丰富内涵,更指明了这一特性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所在。

如何科学全面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统一性,我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展开。

首先从时间的维度来看,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华夏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名义上是统一的。而在这其中,中央集权王朝统治的时间更是超过了1000年。换言之,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王朝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常态。如果把历史的镜头拉得更远一些,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夏商周初现大一统雏形,秦汉、隋唐和元明清皆是大一统时期,每个大一统时期的时间跨度都达到数百年之久。这种长周期跨度的国家统一历史产生培育了大一统理想,代代相传,使之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信仰之一,所谓“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大一统的理念继续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与普通中国人的政治信仰。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奉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与感情,它由本民族的历史和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进程所共同促成。所以,现今中国的政治文化既受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影响,也被中国的历史进程所影响,长周期跨度的国家统一历史极大影响了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话语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对于国家统一有着明确的表达,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可谓是一体两面的价值追求。在普通中国人的政治信仰和情感上,国家的统一与强大是牢不可破的价值追求,可以说,放眼全球,很少有一国国民像中国人这样在政治文化上把国家的统一与强大作为首要的追求目标。

从空间的角度看,追求对中华文明的统一,一直是中国政治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准则,也是中华文明历代统治者的神圣使命。诸葛亮所作的《后出师表》提出“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此说法反映出儒家精英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中华文明的统一与王道的价值诉求也是一体两面的。王道之行与以德化国一直是儒家精英的最高政治理想,这一理想化的道德诉求还有着强烈的普遍主义色彩,那就是泽被天下苍生,在所有已知的华夏世界里推行王道,这也就要求中华文明历代统治者统一整个已知的华夏世界并施行王道仁政。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还在于中华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并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共同体意识支撑了中国的维系与持续。无论是汉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还是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无一例外对于王道、德教、仁政等核心儒家价值诉求采取了尊而从之的态度,并进而依此平等对待各族人民,这就有利于各族在此基础之上的交流与融合,恰恰显示了中华各族文化融为一体的积极成果。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也奠定了中国人共享的政治信念,那就是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民众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共同信念,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传递给当今中国人的一个信念就是国家不能乱,稳定与统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稳定与统一也是一体两面的价值诉求,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国家分裂往往与战乱相联系,只要国家分裂成几个部分往往带来无休止的征战,三国如此、南北朝如此、五代十国亦如是。因此,追求稳定的价值就与追求统一的价值联系在一起。求稳与统一是当今中国人政治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政治文化显著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地方,因为难得的和平与统一是中华民族历经百年的沧桑洗礼之后所争取到的宝贵发展机遇。

文明不可断是中国人的另一个重要信仰,自轴心时代之后的几千年间,以儒家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先后面临其他轴心文明的两次重大挑战,一次是自西域传入中原的印度佛家文明的挑战,另一次是自西方传入的两希(希伯来与古希腊)文明的挑战,中华文明都以包容性的态度学习吸收,进而发展丰富了自身。按照轴心文明理论,中国、印度、希伯来与古希腊文明是自轴心时代肇始的四种平行文化,独立共存至今。其中,第一次佛教文明的挑战更多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中华文明则是在竞争中学习与吸收,第二次两希文明的挑战则带有更多非和平的色彩,挑战也更为迅猛与激烈。围绕着第二次挑战,中国知识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全面西化”等诸多主张。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中华民族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判断统一性是否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基因,不仅需要从中国本身的历史传统上来看,还需要与其他地区的文明来进行评价。

自身的历史传统,解决的是内部有效性的问题;与其他地区的文明进行比较,解决的是外部有效性的问题。仅仅关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就不可能全面了解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文明只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展现它的全貌。从外部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和其他文明之间的区别,在整个人类历史的不同时间点上始终存在,所以只有与其他文明形成对比的中国基因,才能有效构成中华文明的核心基因,这是外部效度的检验标准。

当今中国的政治文化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中国人对于国家统一的支持度非常之高;二是中国人对于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的渴求度非常之高。在历史上,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也与大一统的王朝相关联,凡是国土分裂的时候,也是文明进入衰落的时期。因此,当今中国人在政治信仰上,把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放在一起追求,具有明显异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民众的特征。

总而言之,从中华文明自身的内部视角来看,统一性彰显了自身的存在并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永恒的印记。这不仅仅体现在长周期跨度的国家统一上,而且也体现在空间维度上,多民族的融合扩大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趋势。从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外部比较的角度来看,四大轴心文明在大一统思想上的态度区别明显,可以说,统一性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突出特性。

责任编辑: 崔凯铭 张浩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