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丨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应该做好哪三方面的结合
大众日报记者 张浩 崔凯铭
2023-12-05 07:0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历史观既是世界观,强调将具体历史事件置于广袤的历史视野中进行分析,全面系统地把握社会历史与社会运动,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方法论,即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认识问题,指导实践。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中国既要“顺势”“随势”也要“谋势”“塑势”,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提升历史主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对社会发展前景进行主动营造。
树立大历史观 把握三个结合
□ 崔丽华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发展和实践需求,明确提出了树立大历史观的要求。总书记多次强调:“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沿革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历史观既是世界观,强调将具体历史事件置于广袤的历史视野中进行分析,全面系统地把握社会历史与社会运动,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方法论,即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认识问题,指导实践。因此,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必须从三个结合上持续发力。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必须将历史与未来相结合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就必须用历史照应现实,远观未来,通过纵向视角、长时间段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做到将历时与未来相结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还有人和习近平总书记探讨,中国的发展规划为什么能够着眼长远并都能落实?他指出,我们看的不是眼前几年,而是“两个一百年”,时间尺度更长远。这段话蕴含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在民族复兴关键时期的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今天,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用好历史的望远镜,立足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180多年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100多年中国共产党奋斗史、7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4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史,只有这样才能在乱云飞渡中保持自信从容。还要用好时空穿梭机,通过升维思考,预判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通过纵向视角、长时间段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做到将历时与未来相结合,弄清历史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沉溺在历史的片段、历史的细节中,执着于将碎片化的历史现象、历史枝节作为历史的主流和主线,不从整体层面审视历史事件,存在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其结果只能导致对历史评价的片面化,更有甚者胡乱编造历史。为此,我们必须对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判与克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他进一步指出:“在讲授中国历史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引导学生学习英雄、铭记英雄,自觉反对那些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自觉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在正确掌握客观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历史认知思维,要明确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要以全面、系统、彻底的视角建构历史逻辑,进而更好地强化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地正本清源,更好地形成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必须将中国与世界相结合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就必须将中国置于世界的发展浪潮中,要有广阔的世界视野,通过横向比较,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到将中国与世界相结合。从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始终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始终在新形势中把方向、观主流、抓本质,始终在新考验新挑战中把握历史主线、主题,于大势着眼、从大局开新。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踏上了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发展奇迹”。这些成就的取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在开放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与繁荣,与此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稳定繁荣。
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当前,国际体系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已从世界经济的依附者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从国际体系建构的旁观者、游离者逐渐成为国际体系变革的推动者,从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逐渐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中国始终顺应历史潮流,肩负大国责任,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成为大变局中不变的稳定力量。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正前所未有地提高。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就要将中国与世界相结合,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不会动摇,中国将继续张开双臂,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必须将洞悉历史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就必须将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将洞悉历史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要认清历史有其发展规律和大势,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不断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把握机遇的能力。毛泽东指出:“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牢固树立大历史观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把握时代的脉搏与分析演变的内在机理,从而敏锐地捕捉人类社会发展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进而把握国家和社会的独特历史命运和运动规律,这样才能于变局中开新局。
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中国既要“顺势”“随势”也要“谋势”“塑势”,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提升历史主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对社会发展前景进行主动营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迈向未来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新时代必须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
洞悉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跟上时代潮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成功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必须将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主观与客观贯通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张浩 崔凯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