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丨即墨区区长: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12-12 07:0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孙 杰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国家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深入贯彻落实经略海洋、制造强国、“双碳”等国家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部署要求,瞄准蓝色、新兴、低碳、高端方向,全面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推动绿色新兴产业聚企成链、集链成群,助力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焕发活力,努力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坚持向“海”图强,努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强劲韧性和巨大发展潜力。即墨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重要指示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全域皆蓝,努力将海洋经济打造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示范带动。着眼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依托青岛蓝谷这一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推动重大涉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集中布局,先后引进落地“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山东大学、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等“国字号”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50余家。着眼打造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推动科创与市场无缝衔接,实体化运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通过产业引导基金跟投、产业招商中心跟进、载体空间定制化打造,打通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全链条。着眼打造海洋高端新兴项目集聚地,聚焦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五大产业方向,规划8处涉海专业园区,引导涉海项目分类聚集、就近落地、链条发展。

坚持向“新”发力,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前沿科技趋势,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绿色低碳升级的新引擎。即墨区对标全省产业重点、立足区域产业基础,研究确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招大引强”迅速拉起“新”产业框架。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绿色新兴产业,实施龙头项目招引突破行动,集中资源精准发力,推动产业从无到有、加快成长。通过“招群引链”持续延伸“新”产业链条。健全项目落地评估机制,依托已落地龙头项目,大力招引符合绿色低碳和区域发展方向的高质量上下游项目。依托奇瑞青岛基地就近规划千亩零部件产业园,落户一批产业链关键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百亿以上。通过“链主协同”加快做大“新”产业规模。坚持区域与企业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制定工业“倍增计划”试点企业评选及扶持办法,对入选“链主”企业“一企一策”精准支持,同步发挥企业懂产业、资源多的优势,争取深度参与产业链政策制定、配套项目招引等工作,成为招商引资“助手”、产业链发展“高参”。

坚持向“数”而行,以数字化推动“老树发新芽”。即墨区中小工业企业众多,嫁接互联网、深化产业赋能,对于节能减耗、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意义重大、潜力巨大。工作中,即墨区将产业数字化作为重要抓手,统筹发挥政府、平台、协会、中介、企业等作用,全力向“数”而行、深挖“数字”潜力。一方面,抓“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企业提效降本。深入贯彻“工赋山东”“工赋青岛”部署,与海尔卡奥斯等十大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加强合作对接,加大对参与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十大双跨平台等参与改造项目支持力度,400余家企业完成了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另一方面,抓“数字化整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深度优化。坚持“市场的事情市场办”,引导支持市场主体搭建信息化产品供需平台,整合各方市场资源提供信息发布、货源组织、信用背书、物流仓储等全流程服务,形成相互连通的供应链体系。

坚持向“科技”要生产力,促进企业产品结构高新化高端化。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发挥政府资源优势,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打通科技成果嫁接转化渠道,通过产学合作、创新提升,向高附加值领域加快发展延伸。为破解技术攻关难,综合运用重大科技专项等扶持政策,统筹协调调动各类资源,精准支持企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为破解成果对接难,加强与省人才集团、驻蓝谷高校院所等合作,开展揭榜挂帅、供需对接等系列活动,促进本地企业与专家学者合作攻关。为破解配套支持难,建立企业自主创新项目储备库,优先保障用地、资金等各类要素,推动500余家企业产品迭代、工艺升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

(作者系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副书记、区长,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

责任编辑: 张浩 崔凯铭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