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总书记说说心里话|冯再国:用双手创造黄河滩区人的幸福生活

大众日报记者 王兆锋 巩姗

2020-01-24 06:22:31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去年11月份,我们鱼骨村村民,从黄河滩区搬进黄河社区,一字之变,开启了滩区群众的幸福生活。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这变化,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我们对习总书记表示衷心的感谢!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劳的双手,早日把黄河滩变成花果滩、幸福滩。”1月22日,在鄄城县董口镇黄河社区,43岁的冯再国动情地说。

去年11月份,鱼骨村搬迁前夕,冯再国在村里和村民唠嗑,做思想工作

冯再国的房子110平方米,墙壁装修典雅,立柱空调均匀地吐着热气。往窗外望去,社区小广场的风景尽收眼底。冯再国说:“以前在鱼骨村,住的房子四处漏风,冬天,屋里屋外一样冷。在滩区住,不安全,交通也不方便。”

鱼骨村,相传明朝时一条黄河大鱼在岸边搁浅,遗下鱼骨而得名,村头至今还有一座鱼骨庙。鱼骨村孤悬黄河对岸临河南省地界,与同为一个行政村的刘庄等3个村隔河相望,往来行政村和镇驻地过去靠渡船,近些年靠一座浮桥。汛期浮桥不通,原本4、5公里的路程,绕道东明黄河大桥,要走87公里;绕道走高速,要走110公里!去年,浮桥拆了8次。“多年前,村民乘船过河,船翻了,淹死了八个人。想想都后怕。”冯再国说。

去年11月份,鱼骨村民喜迁新居

“村里的孩子都在镇驻地上学,有一次放假,浮桥拆了,镇政府包了2辆公交车,绕道高速把孩子送到村里。正赶上高速堵车,下午4点出发,到村里已经晚上9点了。还有的家长为了照顾孩子,在学校里打地铺睡了一星期。现在,出门就是学校。社区离集市二百米,离医院二百米,社区里面还有致富车间,能容纳三百多人就业。”

住进新社区,冯再国的精气神更足了。去年,他流转土地240亩种地瓜,加工生产了两万斤粉条,在春节前都卖完了。安排七十多名贫困村民打工,赵金环等人 ,一年挣了一万多元,摘掉了穷帽子。

1月22日,冯再国在黄河社区与乡亲们聊天

“今年,我要再流转五百亩地种地瓜,把地瓜粉条加工生意做大,从地瓜育苗到收获、打粉、做粉条,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开专卖店,打出自己的品牌,带动更多乡亲们富起来。现在正在申请‘黄河滩’商标。”

社区里面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冯再峰一家人在院子里用大铁锅煮肉,大块的猪肉煮熟了,再抹上一层蜜用油炸,香气四溢。冯再国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口吃肉,咱滩区百姓的好日子开始了!”

冯再峰一家人在院子里煮猪肉,过好日子

在院子里 ,冯再国遇到刚从北京开车回来的冯再省。冯再省在北京工作,多年没在鱼骨村过年。鱼骨村民搬进黄河社区了,他特地回来过年。他说,要和乡亲们好好过一个热闹年。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黄河滩区迁建进度,在确保质量安全前提下,能快则快,早日圆60万滩区群众安居梦。 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市。菏泽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涉及14.7万人、2万亩的筑台、造地、建房,是滩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再加上曹县、单县黄河故道,面积达121.9万亩,涉及42.1万人。菏泽市委、市政府一直在谋划如何让滩区群众“住的好、能致富”。菏泽市依托滩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污染少、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等优势,将建设黄河滩区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坚持将滩区迁建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实现安居与富民同步推进、生态与产业同步发展,真正让黄河滩成为一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花果滩、幸福滩。鱼骨村民过河搬进黄河社区,是一个缩影。

冯再国坦言,2019年,他最大的收获是作为鱼骨村村民代表,协助镇村干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实现了全村村民从黄河滩区到黄河社区顺利搬迁。虽然自己的粉条加工生意受到一些影响,但看到乡亲们住进社区后过得很带劲,他感到很开心。搬进社区两个月,就有两位新娘嫁进来了。在以前,鱼骨村小伙子找对象是一大难。

新的一年,冯再国要再流转500亩地,种地瓜,加工更多的粉条,叫响“黄河滩”粉条品牌,不断拉长产业链,带动更多乡亲脱贫致富。他要和乡亲们一起,不负韶华,用双手创造黄河滩区人的幸福生活。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兆锋 巩姗 通讯员 丁秋松 房正 张存燕 报道)

责任编辑: 巩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