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村今日“桃花源”:看柏树崖村“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

大众日报记者 晁明春

2020-06-30 13:52:0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远山含翠,溪水潺潺,风送草药香,良田生机;错落有致的农舍藏在绿荫深处,山风吹过,清新的空气让人舒适……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柏树崖村坐落在泰山北麓的绵延群山之中,来这的游客一路走、一路拍,感叹“世外桃源,人间仙境,随便拍一张,都可以当电脑桌面了”。

对于背靠大山集体零收入的“空壳村”来说,柏树崖村走出“泥潭”迈向“小康”,无疑是前路艰辛、任务艰巨。

自2016年1月起,济南市委办公厅接续派出两任第一书记对口帮包柏树崖村。2018年3月,第一书记张鸾来到这个有着300余户人家的穷山村,在脱贫攻坚路上开始了新的登攀。在上任第一书记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张鸾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努力干事创业,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户“双脱贫”,在成功入选“省旅游特色村”的基础上,一跃成长为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村。截至2019年底,村集体收入超过15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近两番。

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已经华丽转身,成为市民、游客心目中的“桃花源”,“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靠产业解开“绿”与“穷”的结

抬头是山,低头还是山。柏树崖村山高、林密、路远,美得让人心动,穷得让人心痛。

原来的柏树崖村是集体零收入的“空壳村”样本:田,土壤丰厚却是老弱病残无力种植的家当,巴掌大小、收成靠天;房,挂在山上的破旧土房坯房石头房……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也守着代代贫困,“绿”与“穷”的结,咋解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村虽穷,但生态资源丰富,换个角度审视,张鸾的思路一下打开:突出区域特色,按照“大健康”发展定位,围绕中药材、发酵饮品、民宿游三大产业做文章,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农业“新六产”发展之路。

2019年,流转村里近百亩土地,发展中草药基地项目,种植金银花、丹参、黄芩等多种中药材,村民在获得了稳定的土地流转金的同时,还能足不出户在自家土地上打工获取报酬,实现增收致富“双保障”。同时,在优化本村传统大山楂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小红星”山楂,改良山楂品种,实现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南部山区是省城的绿肺和济南人民的后花园,必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张鸾创新思路,决定顺势而为:依托本村专业合作社,以本地特色的药食同源农产品山楂、葛根、金银花等为主原料,与专业高科技团队合作,采取委托加工、异地生产的方式,创建自己的“泉享药谷”发酵饮品品牌。如今,该品牌已成功在超市设立专柜。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线下销售全面受阻,张鸾紧跟潮流,带领村里的年轻人自主开发微信小程序“泉享药谷”,并开通电商直播平台,探索出一条线上微商销售新渠道。

沿着蜿蜒的山路往高处走,一栋具有北欧建筑风格的民宿出现在眼前。依托2016年产业扶贫项目,该村流转八套村民闲置宅基地建设民宿,打造“安子峪民宿养生谷”。

“天然氧吧”吸引来不少游客,安子峪民宿经营者刘士建说,民宿的需求旺季一般有10个月,周末及节假日时常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大学生回村建民宿不仅改变了刘士建的生活,也影响和带动了其他村民。目前,民宿营业额年均超百万元,村集体同步增收5.8万元,带动贫困户打工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走出这条脱贫路,大山里的村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坚信:绿水青山真能成为金山银山。

精准帮扶结硕果

来过柏树崖村的人都会被这里秀美的景色所吸引,为这几年发生的变化所惊叹。但走进山村深处,仍有一部分老弱病残的村民,虽已摆脱了贫困,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张鸾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和重要性。他对症下药,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没有能力耕种,就将其土地流转给民宿的四季果园,增加土地流转金收入;研究制定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配方案,实现差异化、精准化分配;设置扶贫公益专岗,如,根据年龄的增长和劳动能力的变化,从绿化维护调整为护林防火巡查;认真落实各项扶贫兜底政策……

2018年以来,张鸾带领村干部一起搬沙扛石,修建水池,为核桃园村村民通上自来水,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共为47户贫困户设置扶贫专岗44个,督促符合条件的34户贫困户签订孝善协议,为23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提供生活安全保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鸾说:“要奖勤罚懒,鼓励通过勤劳付出增收致富。”张鸾将社会帮扶的慰问品发放变“托底式”为“奖励式”,重点奖励于积极参加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公益劳动的扶贫专岗人员,树立正确导向,带动形成了积极向上、勤劳付出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党建引领为脱贫攻坚工作打牢思想基础

抓党建是根本和前提,更是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和保障。

张鸾在扶贫帮扶工作中将党建作为牛鼻子,牢牢抓在手上——建章立制,规范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各项制度。落实以制管人,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定期例会和轮流坐班制度,并通过微信群及时下发通知组织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员及村民代表的号召力和规范化管理。同时,注重党员队伍发展,两年来共发展6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积极分子被吸收为预备党员,2名预备党员转正,为村级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党组织力量进一步壮大。

在升级改善村级办公场所环境的基础上,柏树崖村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规范图书阅览室,充实丰富大量书籍,同步推进幼儿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健身操、广场舞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如今的柏树崖村,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思路一转天地宽——党建引领、勠力攻坚,精准脱贫、不漏一人,拓宽门路、增收致富……小山村再也不是那个贫困的小山村,而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路上的示范村、样板村。(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晁明春 通讯员  刘志毅 报道)

责任编辑: 晁明春     签审: 王菁华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