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为“希望小屋”添瓦,常守大爱之光

大众日报记者 申红

2020-08-07 15:30:5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8月4日,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王琪珑一行冒雨奔赴临沂市郯城县泉源镇,代表山东大学对“希望小屋”工程的推进成效表达关切。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小组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和特色成效”在临沂开展帮扶。工作小组会同山东大学青鸟计划实习小队,在我校驻村干部、郯城团县委共同协助下,走进“希望小屋”,在我校捐助“硬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学业帮扶、心灵陪伴,让“软件”也渐次落地。

希望小屋:新时代“希望工程”的新举措

山东大学郯城001号希望小屋挂牌

“希望小屋”工程是山东希望工程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精准服务于青少年需求的突破方向,也是山东共青团助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在乡村振兴的脱贫攻坚任务工作中,“希望小屋”工程以“实事求是,精准帮扶”作为工作宗旨,以帮助贫困家庭中的优秀青少年群体更好地接受教育为目标,致力于不断改善来自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此,山东大学团委积极响应号召,科学迅速启动工作程序,通过走访调查精确定位帮扶对象,建设“希望小屋”30处,助力孩子们的成才梦想。在泉源镇,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小组深入实地,走进“希望小屋”,这间小屋的主人是王德永、王梦杰两兄弟。哥哥王德永成绩优异,就读于郯城县实验一中,弟弟王梦洁刚上小学,家中爷爷奶奶患有癌症,父亲因患有糖尿病只能做一些轻体力工作,全家的经济收入都依靠母亲外出打工,这个家庭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山东大学在了解具体情况后筹款对该家庭进行捐赠,并在团县委的协助配合下完成了小屋的建设工作,对兄弟两人的卧室进行了整理与装修,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学习环境。

捐赠的桌椅、书橱与书籍

硕博服务团与青鸟计划的成员共同为贫困家庭安装调试空调

扶贫先扶智,让希望之光常亮不熄

除了完成小屋的前期建设外,山东大学还依托教育资源优势承担了小屋的后期帮扶工作,“建巢”后不忘“暖巢”,派驻服务团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定点学业辅导与心理教育,扶贫先扶智,使小屋不仅有“皮子”,更要有“里子”。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小组同王德永、王梦杰两兄弟深入交流,就学习目标与未来理想等方面展开讨论。2020年,郯城县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任务已接近尾声,郯城县所有贫困户均已实现脱贫摘帽,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3000元人民币,基本解决困扰原贫困家庭的义务教育问题、基础医疗问题与住房问题。脱贫攻坚工作一直在路上,而人才振兴更是实现长久富裕的关键。人才的建设需要知识作为基础,“希望小屋”的山大方案就为知识的积累提供了依托,鼓励校友反哺母校的精神传承,鼓励优秀的学子到基层,到农村,到最需要知识的地方去,为当地的农村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为孩子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帮扶,教育孩子们学成后建设家乡,继而为农村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希望之光常亮,人才之火永续。

硕博服务团成员在“希望小屋”中与兄弟俩就学习目标与未来理想深入探讨

山东大学“希望小屋”捐赠证书

山东大学始终坚持扎根齐鲁大地办大学的办校方针,坚持服务山东战略,以“希望小屋”工程的建设为契机,积极致力于为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小屋,山大有定制方案,通过县团委协调配合、山东大学师生不定期回访回看的工作形式,确保“希望小屋”工程落到实处,确保小屋常暖、希望常亮。“希望小屋”工程面向广大农村优秀学子,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是脱贫攻坚重要的一步,更是乡村人才振兴关键的一招。“希望小屋”中的莘莘学子,在学成归来后投身家乡建设,并在其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希望小屋”,贡献山大力量,必将载梦飞翔,亦必将载梦返航。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申红 通讯员 马海波)

责任编辑: 段浩然     签审: 王菁华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