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传播市南好声音 | 援助湖北护师姜莉:阻止病毒的真正“解药”是团结的力量

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2020-07-03 09:19:1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7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举办“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传递市南好声音百姓宣讲大赛,青岛市市立医院主管护师姜莉,倾情讲述了她和130多位战友前往武汉抗疫的真实故事,以及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重新定义活着的价值”。

在家人日夜牵挂,殷殷期盼的50多天里,姜莉和130多位战友日夜奋战在援助湖北抗“疫”前线,两位50多岁的前辈打头阵,带领队伍在一个陌生、崭新的环境中一步步开展工作,走上正轨,精益求精。

“我们的付出武汉人民铭记在心,那是出院时的鞠躬致意,是在机场送别我们医疗队时,湖北人民高喊的‘感谢山东’。”

“有人说,封闭的城邦并不能阻止病毒的蔓延,真正的‘解药’是团结的力量。是的,这正是团结的胜利。我们做到了,武汉做到了,中国做到了!”

姜莉说,援助湖北归来,卸下那份荣耀,应该更多思考自身价值,你所期望获得的信任与尊重更多地来自自己创造的价值,而并非单纯地给与,只有认同了职业的价值,自身的价值,才会通过自我驱动而加速成长。“曾经,我因为肩上的责任之重而倍感压力,现在我要感谢这种压力和使命感,那是加速成长的动力。于千万人之中发现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同,因为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心之所向 光华不熄

宣讲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主管护师姜莉

谁都不会想到,2020年会以这种方式开始。最初听到武汉封城的消息是在除夕夜的前一天,既震惊于这前所未有的举措,又替武汉人民难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灾难转眼间就来到身边,每个人都裹挟其中,难以脱身,与其难过恐惧,不如思考怎样施以援手。

回想出发当天,我们医疗队的很多人是在孩子的哭喊、爱人的眼泪中匆匆告别,很多人对父母隐瞒了消息,有人在工作岗位背上空行囊出发。我感到大家都很沉重,可是异常冷静。也许终于释然,自己不是一个旁观者。不说伟大,只能说勇敢,面对未知的险境,是不是毅然决然地迈出那一步,毕竟在当时并不知道面对的是怎样的征程,还有没有归途。

载着我们132人队伍的包机在众多关注的目光中飞上蓝天。爸爸在写给我的家书中说:“也就从那一刻起,我的心一起跟着飞机去了武汉,多么想跟女儿一起去武汉,能看着她每天平安无事。”爸妈、公婆四位老人,每天在各个电视台轮流切换,看疫情播报,希望武汉的疫情尽早控制,这样我就能早一天回家。

在家人日夜牵挂,殷殷期盼的五十多天里,我们130多位战友日夜奋战,两位50多岁的前辈打头阵,带领队伍在一个陌生、崭新的环境中一步步开展工作,走上正轨,精益求精。

记得第一次穿戴完整防护服时,我很想握着别人的手,因为轻微的缺氧而恐惧,所以进入隔离病房,看到有的病人摘下高流量通气就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有的因为缺氧平躺着不敢动,我特别理解他们的感受,除了生理上的不适,更折磨人的是心理上的恐惧。那种未知吉凶的感觉,是还能大口呼吸的人不能感同身受的,对很多人来说这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怖之处。

50多天朝夕相处,细心感受周围每个人的鲜活可爱,忘不了辛永宁主任在日记中写到:此去武汉为何,战新冠疫情,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犹记得我们的队友,1992年出生的方政,在驻地入党积极分子座谈会上说:“我这辈子,可能只有这一次报效国家的机会,我无法兼顾自己的小家庭,甚至可能无法陪伴孩子出生,但我不后悔。”

队员陈付娟推迟了婚期,她的未婚夫说,如果有可能,我愿意追随你的脚步;刘翠云在抗疫一线还要时刻担心生病的母亲;队员段立美有家族性糖尿病史,南方顿顿米饭她不敢吃饱,家人给她寄去了粗粮煎饼;位兰玲护士长在抗疫一线做了姥姥,大家一起看她小外甥的照片,那是多么温暖的瞬间。

与大家朝夕相处的50多天里,鲜有人提及各自家庭的困难。多少次我在驻地酒店的走廊穿梭,常常听到一个个房间里传出和家人视频的声音。我想,大家都一样,只在工作间隙,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将对孩子的思念,对老人的牵挂反复咀嚼,独自排解。

我们的付出武汉人民铭记在心,那是出院时的鞠躬致意,是在机场送别我们医疗队时,湖北人民高喊的“感谢山东”。有人说,封闭的城邦并不能阻止病毒的蔓延,真正的解药是团结的力量。是的,这正是团结的胜利。我们做到了,武汉做到了,中国做到了!

忘不了4月15日,两辆大巴车将我们从隔离点接回青岛市立医院,远远地看到举着我们自己头像的牌子晃动,人群中一阵阵欢呼。

我看到老公抱着小女儿,她还不到两岁,但是眼睛乌溜溜地转悠,寻找我的身影。在我抱到他们的时候,那种温暖和踏实的感觉,是我从来没有体会过的。

我们有多珍惜和家人的美好时光,病人就有多珍惜。即便我穿白大褂,他穿病号服,对爱的期许并无二致。

这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多少人长眠于这个冬天再也没有醒来,又有多少人沉浸于失去至亲的悲痛,无法开始正常的生活,而这些都不应该被忘记。

4月4日的全国哀悼日,我们还在隔离期间,从各自的房间走到阳台默哀的几分钟,很多人都哭了,因为深入疫情中心而体会更深刻,那些因疫情去世的科学泰斗,一线医生,各行各业的人,每个人都那么珍贵,让人心疼。多么希望2020年早点过去,最好,从未开始。

不去谈宏大的命题,如果你曾看到一个生命在你眼前流逝,他的人生再无任何一种可能;如果你经历过这种绝望,便不会忍心放弃任何一个生命,不会因为看惯了生死而看淡生死。

因为援鄂的时光,经历了每个医生或护士都视为奢侈的纯粹医患关系。因为隔离的缘故,给我自我的空间,独立思考的时间,从自己惯常的环境里跳出来才更容易重新审视,重新定义活着的价值。

我们总是被冠以太多奉献,医者仁心的伟大的情怀,但是真实的人生难以用伟大来概括。援鄂归来,卸下那份荣耀,更多的应该思考自身价值,你所期望获得的信任与尊重更多地来自你所创造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给与。

曾经,我因为肩上的责任之重而倍感压力,现在我要感谢这种压力和使命感,那是加速成长的动力。

于千万人之中发现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同,因为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报道)

责任编辑: 王菁华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