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评论员观察|关键时期抓安全,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大众日报记者 邵方超 李岳岳 任宇波

2020-04-02 07:10:44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4月1日上午,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西昌市经久乡森林火灾作出的重要指示。

当前正处于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易发高发期,加上清明临近,火灾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同时,抓实安全风险防范各项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深入排查火灾、安全生产等各类隐患,压实各方责任,坚决遏制事故灾难多发势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抓实抓牢安全生产。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具体体现,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可以说,关键时期抓安全,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NO.1 | 壹 硬杠杠

发展是硬道理,安全是硬杠杠。没有安全的发展,是无效的发展,是零和的发展。只有生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坚决遏制,发展才有安定有序的环境。

最近一段时间,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地接连发生森林火灾和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痛的事实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安全是个“易碎品”,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小隐患”,都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恶果,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当前正处于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易发高发期,加上清明临近,火灾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安全事故高发期,也是安全生产关键期。越是防范任务艰巨,越要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

把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项目推进紧密结合起来,紧盯重大安全隐患和事故易发多发领域,抓实安全风险防范各项工作,我们才能够遏制事故灾难多发势头,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筑起一道强有力的“防火墙”。

安全问题,说到底根源在思想。一些地方抓安全出现纰漏,缺的往往不是安排部署,不是经验教训,而是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和行动上的高度自觉。

疫情之下谋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红线意识、底线意识、忧患意识,坚决克服任何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把安全生产的弦绷得紧一点、再紧一点。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一丝不苟地推进安全风险防范各项工作,决不能口号喊得震天响、态度表得强有力,却没有令人信服的实际行动、实际成效。

NO.2 | 贰 点穴位

这次会议强调,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做好交通、化工、矿山、校园、项目建设、食品药品等各领域安全生产。这些就是安全生产的“薄弱关节”,就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地带”。

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看似具有意外性、复杂性,但安全生产哪个环节最薄弱,哪个领域易出事,还是有特点、有规律可寻的。对各地各部门来讲,抓住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这些要害,就找准了“主攻点”,牵住了“牛鼻子”。我们一定要精准把握生产安全形势变化,精准研判安全短板和薄弱环节,使安全生产工作的每一项举措都聚焦对焦、定向施策、取得实效。

抓安全,防患是关键中的关键。有个海因法则,意指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件潜在隐患。但在安全生产中,隐患常常因为“隐”而容易被忽视,甚至有的人认为安全事故不过是“万一”的“小概率”事件,犯不着为此费大力气。殊不知,安全事故的导火索,往往就在不经意间被点燃。

可以说,隐患是安全生产的病根,抓好安全生产,必须要坚持防患于未然,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必须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将安全防线建立在基层一线,把每一个细节抓严抓实,把每一个“认不清”“想不到”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NO.3 | 叁 责任链

我们常常疑问,为什么有的地方该开的会开了,该签的责任状签了,该处罚的责任人也都处罚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

这说明,安全问题具有反复性、长期性,容易死灰复燃。把握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而必须不厌其烦地经常抓、长期抓。

更说明,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环节,牵涉众多部门,只有拉紧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才能确保各项安全举措落实到位、执行有力。

抓好安全生产,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发力,打好“配合战”。企业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大格局。监管部门要强化安全执法检查和责任追究,做到标准高、管理严、督查实,做到检查到位、整改到位、追责到位。

抓安全生产,需要树立长远的安全规划和意识,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形成长期的安全防范之策,才能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环境,全面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水平。

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预案做扎实、做细致,把安全的网络编织得更密一些、更牢一些,我们就一定能够守护好美丽家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众日报客户端 邵方超 李岳岳 任宇波)

责任编辑: 王建国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