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评论员观察|所谓“不确定性”有那么可怕吗?

大众日报记者 邵方超 任宇波 李岳岳

2020-04-26 07:13:59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最近一段时间,“不确定性”频繁出镜。

这一西方学者预判未来情形时常用的词,往往跟“悲观论”“崩溃论”等一并出现,且用于形容中国经济者尤多。国内一些学者也学着用,强调前景之飘摇难测。每当经济有些风吹草动, 过分夸大“不确定性”等相关论调总是随之而起。

的确,这次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局势发生巨变,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情况接踵而来,“看不清”“不确定”的因素在增多,无形之中为准确研判未来经济形势增加了难度。

比如,外需锐减,订单下滑,产品还能不能卖得出去?

经营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企业会不会裁员,就业形势会不会恶化?

全国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之前设定的全年目标任务还能不能如期完成?

种种“不确定”,让不少人在心里对未来打了个问号。

但是,未知的未必就是可怕的。

2008年的金融危机,够吓人的吧,全球经济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各种不确定性大量存在,一时间让人无所适从。

但我们很快冷静了下来,审时度势,妥善应对,于危机之中捕捉机遇、创造机遇,最终顶住压力,穿越急流险滩,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事实证明,有风险有困难不可怕,每天被不确定因素吓得慌不择路,才是最可怕的。

认识未知,总是从已知入手。找到确定性,才能看清看懂不确定性。

我们看到,春节期间,复工复产按下“暂停键”,但很快重新启动,稳步推进,现在已逐渐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很多行业受到冲击,但我们迅速把阵地从线下搬到线上,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涌现、竞相迸发。再看看我们长期形成的显著制度优势、完备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这些“已知”和“确定”,是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基石,是通往未来的坚实桥梁。

可以充分肯定地说,我们的经济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具有打逆风球、走上坡路的能力;展望前路,我们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总体判断没有改变,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当前,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前期被抑制的经济活力正在释放,发展内生动力正在增强。

对各地来说,以产业链为中心,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完善产业配套能力,话语权、控制力强了,应对产业变局不确定性的能力就会更强;

发力“新基建”,激发新需求,创造新业态,培育新动能,就能以“增量”补“减量”,力争“东方不亮西方亮”;

加快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能,营造诚信法治环境,就能稳定外界预期,化解市场观望情绪。

风雨中走过,风暴中挺立。前进的道路总是崎岖坎坷、荆棘密布,但只要把手中那些确定性的因素分析出来、利用起来,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我们就一定能降低风险性,对冲不确定性,赢得主动权,拓展新局面。

这一点,确定无疑!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李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