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被流量冲垮的面摊,和无法上岸的我们

大众日报记者 邵方超

2021-03-03 18:48:4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身处流量间,你我皆是“囚徒”。

一个临沂的农民大哥,靠双手出大力、扯拉面,坚持15年不涨价,为的是让七里八村的乡亲少花钱、吃好面。被自媒体拍成短视频上传网络平台后,他的质朴与勤劳、真诚与善良,打动了万千网友。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倒算得上是一条优质的原创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自媒体行业吃的是流量这口饭。有流量,就代表有关注,有变现的价值。于是,自媒体捧红了“拉面哥”,同时又招引来更多自媒体蜂拥围观,很快演变成了一场谁都怕错过的流量盛宴和舆论狂欢。身处流量潮头,作为普通人的“拉面哥”,被自媒体绑架了生活,不堪其扰,毫无招架之力,甚至找不到捍卫自己的任何一点手段。同时,自媒体也被流量绑架了自我,而我们也被平台的算法逻辑绑架了注意力,深陷“自己想看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赋权了我们每个人表达和创作的机会。人们因此曾一度深信,围观可以加速改变中国,因为网络平台的强大,可以让主流价值更好传播,可以让多元表达得以倾听,可以把微弱的声音打捞上来,可以让公平正义更好得到捍卫……这一切都不乏事实例证。

然而,当人人端起手机、架起机器,把镜头对准了拉面哥、大衣哥、小马云,拍起来没完没了,同质的内容一报再报,“围观”这个看起来简单的动作,远比我们的想象复杂得多。当然,一些自媒体创作的初衷,是为了与人分享信息、提供便捷,是为了寻找共鸣、交流思想,只是在流量完全沦为一门生意、相关人员缺少自律的情况下,失控便在所难免,边界很容易被视若无物,底线很容易被无情践踏。如果这样的趋势得不到遏制,就等同于变相默许、鼓励和纵容。我们不敢相信,没有新鲜内容的持续支撑,当流量耗尽,这样的围观究竟能留下什么,又能改变什么?

有人说,今天是靠互联网精准分发信息的时代,用户对什么感兴趣就推送什么信息,这是算法的基本逻辑。甚至有自媒体平台曾骄傲地宣称,算法摒弃和消除了传统媒体把关人的偏见。可是,算法的“个性化推荐”同时也为每一个用户精心编织起了信息茧房,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完全以用户喜好为指向的技术偏见?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开拓创新,更离不开对基本价值的坚守。网络平台作为承载大众文化传播的公共基础设施,有责任去弘扬传承社会的主流价值,有义务对无底线的低俗炒作保持定力。因此,平台除了基于算法的逻辑,还是应该要讲一点格调,讲一点门槛,讲一点组织纪律和价值判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符合“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评判标准,有些事做了,看上去没错,没有产生直接不良后果,不等于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倡导和鼓励的。自媒体创作者上传的信息往往良莠不齐,表达的情绪有时会剑走偏锋,这需要靠平台去自查,靠机制去约束,靠法律去规范。

因为,这涉及一个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文明开化。我们不想看到,流量涌来,万千恩宠加身;流量退去,徒留鸡毛一地。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邵方超 报道)

责任编辑: 禹亚宁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