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封院不封爱,做好养老机构老人心理慰藉
2020-03-17 08:02:01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自1月26日开始,招远对全市25处养老机构实行全封闭管理,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建立疫情防控预案备案制度。招远市民政局、各镇街党委政府、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和入住老年人共克时难、同心战疫。全市养老机构入住1491名老年人、373名工作人员,无一例确诊或者疑似病例,也无一例密切接触者、或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没有一例被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现象。全部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员情绪平稳,有信心也有能力战胜疫情,迎接战疫胜利的到来。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抗疫观念
各养老机构让员工和老人通过收看新闻广播等及时了解全国形势和疫情的具体情况,告知老人和职工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同时让他们了解防范措施并告知新型冠状肺炎可控可治,不必恐慌,要服从院方的统一管理,平稳安全度过疫情期。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不断强化严实作风,发扬持续作战精神,咬紧牙关、持续用力,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高度警惕并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
同时,加强养老机构内部管理。为严防输入性病例,封闭管理期间生活用品需经过消毒通道运输,杜绝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出公寓。养老机构设立单独隔离室,护理员们吃住在院,每天两次为老人监测体温、室内外消毒通风。同时暂停集体用餐,改为由专人送餐至老人房间。
做好后勤保障,免除工作人员和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招远市民政局为各养老机构免费发放口罩2000只、防护服48套、蔬菜1万斤、苹果4000斤,牛奶30箱、阿胶8盒、挂面8箱,联系平价购买口罩11000只、防护服45套。各镇街政府也给敬老院送去了口罩、牛奶、蔬菜、水果、汤圆等防护、生活物资,比如毕郭镇政府、阜山镇政府、玲珑镇政府、辛庄镇政府等。
疫情期间,老人们的营养更要保证,才能增强他们的抵抗力。打破常规食谱,根据老人爱好和生活习俗经常改善生活(炸面鱼、包水饺、包包子等)。经常发放水果、小零食等。同时根据老年人的要求,统一给老年人购买水果、牛奶、零食等食品。虽然封闭期间暂停了包括老人生日会在内的集体活动,但养老机构每天还是尽量在天气好的时候让老人分批分散出来晒晒太阳,在护理员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机构内护理人员的待遇和生活水平。民政局下发指导性文件,鉴于目前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持续1个多月封闭化管理,承担了远超日常的工作量。各机构要根据工作人员增加的工作量,自1月26日起提高工资标准。目前,毕郭政府、阜山政府、金康老年养护中心已经进入程序,正在提高机构内护理人员的工作待遇。同时,提高机构内工作人员的伙食标准,合理增加水果和营养品,让机构内工作人员吃的好、吃的饱、吃的安全。
对工作人员家庭进行慰问。帮助其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免除工作人员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当前防疫及养老工作中。比如毕郭政府为敬老院职工纪升强购买兽药2次,并送到西城子村家中,使其家中饲养的肉猪病情及时得到控制,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做好老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心理慰藉工作
利用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提供老年人与亲属沟通服务。积极做好和家属的沟通解释工作,缓解家属紧张情绪,争取家属理解和支持。由于见不到家人,又不能外出,有的老人会感到紧张、焦虑和孤独。为了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公寓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心理疏导,并通过手机视频等方式让老人跟家属“见面”。金都老年福利中心、轮胎西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在门口设立安全线,家属和老人在安全线外戴口罩、相距2米以上,说话、谈心,缓解老人和家属的思念之情。
加强老年人心理调节,做好正面宣传引导。为老年人提供电视、广播、阅读等文化娱乐服务,及时转移老年人注意力,纾解焦虑情绪,对老人进行心理调节和情绪疏导,做好正面宣传,引导老人正常作息、规律生活。护理员每天进行消毒、测体温、测血压等。养老机构给予老人积极关注,主动与老人沟通减少封闭感,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同时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和支持。引导广大老年人以积极心态防控疫情,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随时掌握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多种方式提供亲情化沟通服务。合理调整安排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加强工作人员心理调节,提高工作人员伙食水平,保证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鼓励和引导员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要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错时间、不扎堆。
组建心理干预咨询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防控疫情幸福心理援助行动”。全市各养老机构普遍克服人手不足等困难,一方面确保各项疫情防控举措执行到位,一方面细致照护,确保照料护理要求落实到位。尤其是一线护理人员,更是辛苦异常。有相当一部分护理员已连续工作整整了45天!他们虽然不像一线医护人员直接参与抗疫,但也是值得尊敬和感谢的“逆行者”。针对工作人员情况联合爱心社会组织在线上开展情绪疏导、精神慰藉服务,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做好减压释负工作,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老年人和职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李建 报道)
责任编辑: 从春龙 签审: 李忠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