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萝卜为啥一根能卖12元?来看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2020-05-28 09:22:2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在农业大省山东,一副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过去两年,山东省牢记总书记嘱托,全面实施《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倾力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为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细细谋划。

多个各具特色的齐鲁样板涌现,其中,潍坊通过创新创造探索出先进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就创造出了全国闻名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和寿光模式,新时代依然引领乡村振兴,多地学习其经验的同时,也因地制宜创造出更多别样特色的样板,智慧农业发展势头尤其引人关注。

产业引领创造出不同样板

山东围绕乡村振兴制定13项重大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农业科技“展翅”、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

“乡村振兴说到底还是要产业振兴,离开了产业振兴一切都是空谈。”27日,山东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清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潍坊市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借助科技实现产业升级,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入园企业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由守昌介绍说:“通过产业园创建,潍县萝卜一根就卖12元以上,头茬西瓜每斤最贵可达30元。”

据寒亭区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潍县萝卜、寒亭西瓜加工产值一度是种植业产值的3倍。

产业园还推行“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协议收购保底收益”等模式,园内农民收入可观。在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下,周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投资7000万元新建了采摘观光基地、虞河农业观光带2000亩,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17家、农村电商200余家。

潍坊突出抓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目前,全市有种植大户6.8万家、农民合作社2.6万家、家庭农场7227家、农业龙头企业3100余家,数量居山东之首。

这只是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冰山一角。“未来山东应顺应乡村发展规律,针对沿海、平原、山丘区、滩区、湖区的不同面貌,探索乡村振兴的适宜性路径。农业形态多样化,每种类型也会有不同的样板。”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在张清津看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有产业优势,特色农业、龙头农业、设施农业发达,这些优势会助力未来的齐鲁样板打造在产业引领上更加突出。

背靠绿水青山做足智慧农业文章

根据规划,到2022年山东全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将取得重要突破,到2030年山东特色美丽乡村整体塑形,到2035年全省乡村“齐鲁风情画”全面展现,全部村庄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山东村庄正改换新颜。

在潍坊市坊子区玉泉洼村,村民生产和生活功能分区,规划建设有果蔬种植区、观景垂钓区、农耕文化园和游客餐饮中心等。村党支部书记刘向东说,过去村庄建设比较杂乱,现在有了产业规划和建设规划,村民增收变得更加容易,生活也更加舒适。

狮子刘村过去是滨州一个普通乡村,如今这里鲁西北特色民居风格明显,环境干净整洁,农家乐宾客盈门。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乡村风情融汇,既丰富了城市群众休闲生活,也鼓了本村农民口袋。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以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资源,贡献了8%的粮食产量、9%的肉类产量、12%的水果产量、13%的蔬菜产量,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4%。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疫情影响下,智慧农业加速普及,无人机洒药、在线技术课堂、大数据管农田、农资农产品线上交易等在多地为农户排忧解难。“黑科技”越来越多,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农业的产业形态。

董彦岭认为,在绿水青山的背景下,今后,山东要利用这些固有的优势,搞好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智慧农业的文章。在城乡融合的同时,农村也要享受到基础的公共服务。

张清津还提醒,乡村振兴不要走入误区,乡村振兴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要“一村一策”,不能机械地照搬模式,更不是把农村人口都留到农村,城镇化仍是必然趋势。

责任编辑: 曲昂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