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会丨“11533”领航工程: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新时代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11-28 11:17:5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安茂国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以下简称“鲁南院”)党委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探索实施“11533”领航工程,推进党建与主业发展、队伍建设、幸福民生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新时代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新时代现代化一流地质强院。

一、党建引领,做改革发展的“先行人”

鲁南院党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引领作用,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效转化为领导和驾驭新时代地质工作的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新实践,创新谋划了“11533”党建工作思路,把牢新时代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方向。

围绕“一个目标”——党建引领,争创全国文明单位;树牢“一个党建理念”——引领、凝聚、创新、融入;推行“五个一”党支部建设模式——打造“党委委员+机关科室+二级单位+野外一线项目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型党支部,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的工作导向,做到“一支部一特色一党员一面旗”,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实施“三项举措”,树立“有为有位”导向,实施“筑巢”“引凤”工程,锻造过硬干部人才队伍;创新“党建+”三结合,以党建促创建——不断提升文明素质程度,以党建促文化——不断提升地质事业感召力、影响力,以党建促民生——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融合发展,做地质主业的“领航人”

鲁南院党委打破机关、部门各自为战的传统支部建设模式,通过调研摸底,诊断各二级单位业务管理薄弱点,把二级单位和一线项目部的难点、痛点,作为业务与党建融合的契合点、切入点,探索实施了“五个一”党支部建设,将科室管理优势与二级单位发展优势结合,促成机关科室与二级单位“结对子”,实现了“管理主建”与“业务主战”二者的良性耦合互动、深度融合促进,同时充分发挥院党委成员“头雁效应”,切实提升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青年党员 “突击队”作用。

一是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头雁效应”新担当。充分发挥党委委员“头雁效应”,围绕社会需求挖掘攻关方向,主动为地方政府决策和顶层设计提供智力支撑。针对国内采煤塌陷区现状,创建获批自然资源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举办三届院士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我国东中部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治理把脉问诊,为地方争取采煤塌陷地治理资金1亿元,成功探索了可复制推广的采煤塌陷地治理“济宁模式”,助力矿业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化发展。实施了“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湖下煤炭开采生态功能影响论证”项目,解放煤炭资源储量2.24亿吨,推动“煤炭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试验区”提案列入《山东省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针对闭坑矿山地下空间隐患,探索化“包袱”为“财富”,努力做好资源型城市后半篇文章,开展闭坑矿井地下空间水热资源协同利用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资源能源保障提供地矿方案。

二是狠抓制度落实,发挥“管理主建”新效能。机关科室以“制度落实年”活动为契机,积极与基层单位同频共振,提升全院高质量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管理经验优势,切实帮助支部做好党的建设、项目管理、薪酬分配、科技创新、生产安全等各项制度健全和规范运行,协助所在支部切实提升部门精细化、健康化管理水平。深入调研管理低下、堵塞症结,优化项目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就事择人、流转环节精简、多端在线审批,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在创新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基层管理水平的同时,针对管理存在的表面化、形式化问题,大力开展各级党组织问事问效和党员评议,对职工反映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严格落实“销号”制,由院纪委跟踪督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回应党员群众的关切,形成了“二队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三是深化作风建设,实现“业务主战”新气象。以“作风建设年”要求为目标,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凝聚担当作为正能量,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制定了纪检工作“六个一”活动方案,开展党委委员之间、党委委员和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职工谈心谈话活动,做到了全院干部职工谈心谈话全覆盖,以谈话“深度”凝聚思想共识、以谈话“力度”激励担当作为、以谈话“温度”收获真心真情,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纪律和规矩意识,实现了摸排思想动态、了解工作质效、落实提示提醒的良好效果。完善支部党建考评体系,紧盯“关键少数”,召开“强作风建设,抓制度落实”问事问效专题会,开展创新成果展评,提升了机关科室的服务意识、靠前意识,二级单位的协作意识、担当意识,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增进了管理和生产的深度融合。倡树不忘初心,用心用情做好地质文章,从应用源头寻找科研意义和方向,引导技术创新和成果培育,实施了“依托基础研究,实现资源勘查突破;依托科技攻关,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依托创新融合,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依托平台共建,实现科技成果共享;依托团队培育,打造核心竞争能力;依托产研并进,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的“六个依托”战略,实现了资源、环境、生态、灾害等领域的多点突破。

四是加强党团联动,助力“地矿青年”新作为。充分调动党团联动合力,将青年团员培育为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发展为优秀党员,造就一支爱党敬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积极发挥团员“突击队”作用,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开展“地质人、环保梦”“土壤生态零距离”等地质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即履行了社会责任、宣传了地学魅力,又助力团员青年增强使命感、荣誉感。大力发扬党员“先锋队”和青年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掘选树各个岗位上的青年党员典型人物,摒弃论资排辈传统观念,为青年赋能提供平台、创造机会,打造一批拉得出、叫得响、冲得上的过硬青年党员突击队:关键金属突击队评价了省内第二个中型以上规模稀土矿,打开了我省稀土勘查的新篇章;找水突击队为邹东缺水山区找水打井80眼,解决了4.7万人饮水及2.4万亩耕地的浇灌问题,得到老百姓广泛赞誉,为贫水山区科学找水积累了宝贵经验;生态修复突击队形成了“南阳实践”国家级应急试点成果,助力济宁市入选全国第一批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大数据突击队开发的“社会治理智能化指挥平台”入选2021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航测突击队在河南洪涝灾害中,冒险应急驰援新乡,受到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表彰……青年模范及团队先后获省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省青年地质科技奖等多项荣誉,展现了地矿青年的青春担当、青春作为。

三、筑巢引凤,做干部人才的“引育人”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鲁南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提出“1234567”工作思路,紧紧围绕育梯队、选人才、强平台的建设目标,大力实施“筑巢引凤”行动,不遗余力地为干部人才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培育梯次衔接的人才队伍,形成了人才供应的正循环。

一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修订完善院《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竞聘管理办法》,严把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竞聘标准,党员干部和技术人员竞聘“不打招呼、不定调子”,选拔聘用了一批政治过硬、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使人才有盼头、有奔头;制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335工程”实施方案》,通过遴选三级人才梯队、推行三项人才工程、实施五大育才行动,完善技术人员成长成才路径,构筑适应我院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储备体系,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技术骨干。

二是实施“筑巢”行动。高度重视科研平台的筑巢引领作用,建设了“一库、两站、四中心”七个省部级高端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抢占地质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努力在新兴地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瞄准“国家队”标准,以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实施为依托,通过举办省、市级高级研修班、地质大讲堂,开展技术比武、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有担当的干部人才。今年以来,1人获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1人获金罗盘奖;孵化出国家行业协会科技成果奖3项,获批各类地质成果奖13项;授权发明专利23项,在审发明专利22项;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11篇,参与制定国家、地方标准7项。

三是实施“引凤”行动。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和王贵玲、蒋忠诚、崔兆杰三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业内顶尖专家为院顾问,与中国地质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济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研究生培养和实习基地,与济宁团市委合作建设了济宁市青年人才加速器,通过事业单位招聘和高级人才引进等多渠道引进了一批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注册师,畅通了干部人才引进和培养渠道,优化了干部人才队伍结构。

四、心系民生,做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鲁南院党委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努力做职工群众信赖的贴心人,以“铸梦山水间,幸福鲁南院”为民生主旨,深入学习省直机关单位优秀党建成果,创新“党建+”结合模式,以党建促创建、促文化、促民生,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工作、生活的殷切期盼,营造了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良好工作环境,铺就了和谐文明幸福之路。

一是将党建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将文明创建活动列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了无偿献血、环保创城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兖州区委组织部开展了“国企联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丰富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开展了“三八”“五一”“五四”“端午节”等大型文体活动;举办了党建知识竞赛、党史邮票展等活动;高标准抓好党员活动室和党建文化墙建设,建强建好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新阵地,不断丰富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职工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是将党建与地矿文化建设相结合。加强“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全院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增强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和地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开展“践行‘二十字工作理念’,建设一流地质强局”大讨论活动,不断总结提炼以地质“三光荣”“四特别”为传承,以“地质报国”为初心,以“红色地质”为旗帜的鲁南院地矿文化精神,讲好地矿故事,传播地矿声音、创建地矿品牌,不断提升地质工作的影响力。

三是将党建与民生福祉相结合。院党委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工作。高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鲁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了院史馆,圆了几代鲁南院人的科研基地梦;依法依规为职工发放节日福利,按季度为职工发放安全劳保用品和疫情防护用品,采购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并进行了安全应急急救知识培训;广泛开展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慈心一日捐等情系职工系列关爱帮扶活动,用心用情处理好失联党员信访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作用,确保职工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幸福和谐美丽的新时代现代化一流地质强院。

(作者: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

责任编辑: 刘宪伟     签审: 梁开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