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悦读|大众日报海外版:中日新报76期

大众日报记者 单体敏

2023-04-17 15:26:2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以花为媒,向世界讲好牡丹故事

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举办:中外专家学者齐聚菏泽,共商牡丹国际传播之道

本报菏泽讯  近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外文局主办的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在菏泽举行,30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论坛。论坛以“打造中华文化标识,向世界讲好菏泽牡丹故事”为主题,以思想碰撞引领深入对话,深入寻找挖掘菏泽牡丹国际传播价值。

近日,“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大面积种植的牡丹陆续进入盛开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目前,菏泽牡丹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个品种,全市牡丹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图为游客与牡丹花拍照留影。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这场思想交流盛宴精彩纷呈:从成果展览、主旨演讲到圆桌研讨、发起海外牡丹园建设倡议等,加强资源整合,强化创新思维,搭建中国连接世界的“牡丹桥”,成为与会嘉宾、专家学者的共识。

在牡丹园领略菏泽牡丹之美,到“山东手造·创艺菏泽”展示体验中心观看牡丹瓷制作过程,走进牡丹加工企业了解牡丹籽油等生产过程……会前观摩、主题研讨、媒体采风、国际友人“牡丹茶话会”等一系列文化展示体验活动,让论坛成为一次“可视听、可体验”的牡丹文化探寻之旅。

“花卉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是促进两国民心相通的重要媒介,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的举行,对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在视频演讲中说,期待菏泽牡丹成为向世界传播爱和友谊的桥梁,成为世界了解山东的重要名片。

“参加本次论坛让我对牡丹有了更深入了解,不仅是其审美、文学、艺术等价值,同时还有其商业和工业价值。”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公使衔参赞)胡里奥·埃拉伊兹·埃斯帕尼亚表示,牡丹是菏泽的宝藏,应该用好这一元素,使其成为一个被世界所理解的通用文化标识。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认为,做好菏泽牡丹国际传播,可以从多个维度入手。“牡丹观赏价值极高,承载着繁荣昌盛、和平幸福等美好寓意,又能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药用和食用等价值,这些角度都值得深入挖掘、提炼与总结。”

在圆桌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以牡丹为媒,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章”“依托新媒体等手段做好牡丹文化推广传播”等话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牡丹可以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旅游目的地打造方面,可以牡丹作为切入口,既让海内外游客欣赏菏泽牡丹的‘国色天香’,也引导他们走进菏泽人民的生活场景中。”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雷蔚真建议,应该利用好网络直播这一新的传播手段,提升牡丹相关产品宣传推介效果。“做好菏泽牡丹文化国际推广,首先要提炼一个好的理念,其次是充分发挥短视频社交平台的优势。目前,菏泽已经有较好的直播文化,同时牡丹相关产品种类丰富,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加快推动牡丹文化走向全世界。”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文化传播创新合作基地·牡丹文化国际传播中心”签约和揭牌仪式,并就海外牡丹园建设发出倡议。

(齐静 杨帆 蒋鑫)

《海外国家牡丹园建设倡议》发布

本报菏泽讯 近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外文局主办的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在菏泽会盟台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现场,专家学者建议中国与海外友好国家以花为媒、深化合作,共建综合性牡丹科研植物园,向全球发出《海外国家牡丹园建设倡议》。倡议具体内容如下:

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蕴含着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美好寓意,彰显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增进不同文明的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助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中外人民相知相亲,我们愿在尊重国家主权、文化差异和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与相关国家的联系和对接,共建牡丹花园、共促经贸繁荣、共享发展成果。

在此,我们向国内外同业发起倡议:

一、加强沟通衔接,凝聚合作共识。积极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发展规划和政策对接,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海外国家牡丹园建设,搭建沟通协作新平台。

二、推动互联互通,共享合作机遇。构建政策对话和信息交流机制、平台,及时公开牡丹园建设规划、相关政策、项目需求、参与途径等信息,动员各方力量,实现互利共赢。

三、密切人文往来,夯实民意基础。秉持友好合作精神,发挥“牡丹外交”作用,广泛开展多领域交流合作,将海外国家牡丹园打造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架好民心连通桥。

(齐静 杨帆 蒋鑫)

山东将构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打造6张综合性标志性亮丽名片◆整合设立100亿元旅游发展基金

本报济南讯  近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共7部分29条,创新突出目标引领与合理布局,明确打造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好客山东”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构建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拉动,长城、大运河、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引领和“四廊一线”贯通、八大片区支撑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发展目标上,提出到2025年,率先实现文旅行业由全面提振复苏向高质量发展跃升;到2027年,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省,年接待游客超过1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万亿元;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文化旅游强省和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副省长邓云锋在发布会上介绍,《意见》创新突出市场化社会化导向,提出大力支持民营文旅企业发展,鼓励民营经济、社会资本、行业协会进入旅游业发展政策体系;突出开辟新赛道制定新标准,将推出高等级景区创建新举措,到2027年创建30个5A级标准的旅游景区;突出构建完备政策体系,重点建立“1+3+N”的政策体系,即1个重点项目清单、3个专项文件(进一步促进文旅消费的若干措施、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旅游住宿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及度假旅游、海岛旅游、旅游购物、自驾露营、旅游演艺等N个专项实施方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政策体系;突出组织实施落地见效,整合设立100亿元旅游发展基金,实施“文旅强县”评价激励,给予每个县5000万元奖励。

“《意见》赋予我省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愿景、新使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介绍,聚焦进一步彰显齐鲁特色、塑强山东优势,《意见》提出聚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示范地、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地、国际著名休闲度假黄金海岸、全国工业旅游首选地、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沿着黄河遇见海”文化旅游新高地等6张综合性、标志性亮丽名片,相应明确了支撑性工程项目和载体举措。

为推动文旅消费全面升级,《意见》配套印发了促消费十大举措,包括强化客源引流,制定实施《山东省入境旅游奖励暂行办法》,打造“自驾友好省份”;统筹文旅活动,分类推出活动详情、举办地图和时间明细表,推出一批网红打卡地;激发夜游潜力,打造具有时尚风、烟火气、点亮星空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出“一区一品”特色文旅消费项目;创新宣传推广,深化“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融合推介,并对改进地接服务、开发必购商品、提升食宿质量、丰富产品业态、提升“好客”服务及发展保障等进行部署安排。

项目既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文旅提质赋能计划”的重要抓手。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炳春介绍,《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文化“两创”、红色文旅、数字文旅、海洋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黄河文旅、生态旅游、文旅康养、基础设施十大类工程。到2027年,实施300个以上重大文旅项目,累计投资超过5000亿元。同时,《意见》还制定印发重点项目清单、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和项目推进机制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发展乡村旅游,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和激发城乡消费潜力的重要举措。《意见》提出建设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精品工程,并配套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实施乡村“新空间、新场景、新活动”培育计划,建设一批乡村书房、文化驿站、创客空间、乡村讲堂、民俗博物馆等,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夜间消费新场景,每年推出100个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支持乡村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每年推出10家乡村旅游创新企业,到2025年培育800个乡村旅游运营主体。

据介绍,近年来,山东省旅游住宿业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目前,全省共有星级旅游饭店482家,总数居全国第三;评定星级旅游民宿500余家。基本形成了高、中、低档配套,布局结构较为合理的旅游住宿服务体系。《意见》提出开展“乐宿山东”提升行动,到2027年,山东星级饭店超过700家,达到五星级标准的饭店100家以上。

(刘英 唐晓宁)

黄河文化论坛将于4月18日至19日在东营举办

本报济南讯  记者近日获悉,4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黄河文化论坛将在东营市举办。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嘉宾代表将围绕“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主论题和“开启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新篇章”“弘扬黄河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分论题,碰撞思想、深入对话,共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路径,更好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论坛设置主旨演讲、研讨交流、《黄河文化通览》首发及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精选版赠书等环节,并将举行沿黄九省(区)“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系列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和沿黄九省(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协作体成立仪式等。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弘扬黄河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两个分论坛,将研讨内容聚焦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效果提升及黄河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作用等方面。

山东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遗产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18项,省级非遗名录619项。论坛期间,为全面展示黄河流域文化传承及文创产品成果,“春季黄河大集”暨“沿着黄河遇见海”沿黄九省(区)手造民俗展将相继启幕。

深入挖掘黄河这座“文化富矿”,一场汇聚黄河沿线艺术精粹和文化“两创”最新艺术成果的作品“‘大河之韵’——黄河文化‘两创’文艺成果展演”将在东营雪莲大剧院精彩上演。

(齐静)

第十七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在山东济南举办

本报济南讯 近日,第十七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数字变革创新峰会在济南举办。

论坛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旨在深化部省合作、省级区域合作和政企合作,以数字政府建设驱动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发展,全面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2022年,山东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 45%,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山东发挥基础优势,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据悉,依托产业门类齐全、市场主体庞大的实体经济优势,山东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2年山东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6万亿元,软件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大数据产业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达到1/8。

(赵瑞雪)

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举行

本报青岛讯 近日,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幕。开幕活动现场,《山东省文化数字化行动计划》《青岛影视基地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等正式发布。

据了解,《山东省文化数字化行动计划》分为推进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效能、实施重大数字文化产业工程、保障措施四部分。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贯通各类文化机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双效统一”的文化数字化供需新格局。

为支持影视产业发展,山东出台《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对获得国家大奖、群众高度认可、国际传播效果好的优秀作品进行重奖特奖。青岛市政府印发了《推动影视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印发了《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与省级政策形成省市区三级叠加优势,门槛低、奖补高,对影视全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扶持。大会围绕支持“青岛摄制”、奖励“青岛出品”、做强做优影视产业链条等方面,发布了《青岛影视基地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

在会上,山东省数字文化产业联盟宣布成立。联盟由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协会推动,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出版集团、浪潮软件科技等14家企业发起,目前已有76家企业加盟。借助大会平台,青岛在“双招双引”上再发力,26个数字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在现场签约。

 (孙军)

山东推出“高铁环游齐鲁”套票

本报济南讯 近日,2023“畅游齐鲁 乐享生活”主题旅游年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本次主题旅游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贯穿全年,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推出“乐享四季”“乐享假期”“乐享周末”三大系列产品,开展“乐享春游”“趣玩消夏”等八大主题活动,做到月月有策划、周周有活动、天天有精彩。

活动现场发布了“畅游齐鲁 乐享生活”主题旅游年春季产品、济南春季自驾游精品线路,以及“高铁环游齐鲁”套票产品。据了解,为组织好旅游年活动,提升广大游客获得感和满意度,“畅游齐鲁 乐享生活”活动将持续推进让利于民,支持各市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鼓励景区开展门票打折、精准促销等优惠活动,进一步聚人气、促消费;持续优化产品供给,实施千家景区焕新、休闲度假提质、乡村旅游升级工程,推出一批网红打卡地,形成更多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更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文旅消费需求。        

 (刘英 唐晓宁)

责任编辑: 单体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