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悦读|大众日报海外版:澳洲华厦商报57期共话共谋绿色发展与低碳生活 2023世界友城论坛暨友好省州领导人大会举行

大众日报记者 单体敏

2023-09-29 10:42:2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共话共谋绿色发展与低碳生活

2023世界友城论坛暨友好省州领导人大会举行

本报济南讯 9月25日上午,2023世界友城论坛暨友好省州领导人大会在山东会堂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嘉宾共聚齐鲁,共叙友谊、共话合作,携手谱写友城合作发展新篇章。

9月25日上午,2023世界友城论坛暨友好省州领导人大会在山东会堂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嘉宾共聚齐鲁,共叙友谊、共话合作,携手谱写友城合作发展新篇章。                                                                   (房贤刚 摄)

省委书记林武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省政协主席葛慧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出席。

林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林武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人民友好,要求大力开展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促进中外地方政府交流。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要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理念,推动友城合作结出累累硕果。面向未来,山东愿与各友城一道,共同打造产业协作“共同体”,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构筑经贸往来“大通道”,加强口岸、通关、港口、物流等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拓展绿色低碳“新空间”,开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合作,让人民在绿水青山中享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共同扩大区域合作“朋友圈”,充分用好地方政府交流机制,持续扩大友城合作规模;共同架起人文交流“连心桥”,携手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友城人民心更近、情更深。同住一个地球村,各友城应是“一家人”。真诚希望各友城朋友常来山东走一走、看一看,与我们一道,共享时代机遇,共谱合作新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友城力量。

巴哈马驻华大使波莱特·贝瑟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鄢东,南非西开普省省长艾伦·温迪,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李杰,韩国济州市市长姜秉杉,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陈育明致辞。

周乃翔与艾伦·温迪共同签署山东2023世界友城论坛暨友好省州领导人大会省与南非西开普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谅解备忘录。山东省与尼日利亚包奇州、济南市与俄罗斯顿河畔罗斯托夫市、枣庄市与吉尔吉斯斯坦卡拉科尔市等10对省州、城市代表,进行结好签约。

肯尼亚巴林戈郡、尼日利亚包奇州、越南岘港市、奥地利上奥州、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科斯雷州、罗马尼亚克卢日省代表,围绕地方发展、友城合作作了推介发言。

开幕式上,发布了8项大会成果,分别是: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科创联盟倡议,建设温室气体探测小卫星计划倡议,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倡议,绿色交通合作发展济南倡议,儿童友好济南倡议,绿色发展行动派倡议,绿色建筑灯塔行动计划,《携手同行 共创未来——山东省与“友好省州领导人峰会”20年历程》图书。

本次大会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以“绿色发展与低碳生活”为主题,包括开幕式及全体大会、友好省州集体会议、国际友城圆桌对话、双多边会谈、教育经贸等领域交流对接会、国际友城看济南、非遗展示、文艺演出等20余场活动。

会前,林武、周乃翔在山东大厦会见了出席大会的外方嘉宾代表。

省及济南市领导刘强、张海波、邓云锋、于海田;多国驻华使节,国际友城领导人,国际友好人士,外国企业、高校负责人,专家学者,外国驻华媒体记者;省直有关部门(单位)、高校、企业负责人等参加开幕式。

(李子路 刘兵)

山东建成中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公路

济青中线济潍段正式通车,实现全线贯通

本报济南讯 9月24日12时,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济青中线济南至潍坊段正式通车,这是我国建成的首条零碳智慧高速公路——即通过减排、清除等措施,运营期内直接、间接碳排放可达到“净零”标准。同时,这也标志着济青中线实现全线贯通。

航拍镜头下的济青中线,“绿电”随处可见:边坡、隧道中分带、收费站屋顶、服务区车棚、隔音屏障均布设了光伏板,“碳替代”悄然上演;服务区内的污废可通过装置就地处理,管控平台可实现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有机固废资源化的智能远程监控,让“碳减排”数字化、可视化;互通匝道、管养厂区内竹林郁郁葱葱,智能浇灌养护设置让养护效率大幅提高,每年可固碳800吨,“碳汇”效果明显。

“零碳高速核算范围包括服务区、收费站、隧道、机电设施、管理车辆等直接和间接碳排放量,不包含高速公路通行的社会车辆产生的排放。”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四级技术专家包西勇介绍,通过搭建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智慧能源网运行系统、近零能耗建筑节能系统、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林业碳汇提升系统、碳排放综合管控系统,济青中线济南至潍坊段可实现全路段“零碳”以及能源精细化管控、绿色能源供给监测与智能调节、直流能源网高效换能优化与控制。

经权威认证机构评估,济青中线济潍段运营期内年均碳排放量约3.1万吨,年均碳减排量约6.1万吨,每年均可实现零碳运营;预计运营期25年内总碳排放量约78万吨,总碳减排量约152万吨,实现总体可持续零碳运营。

2022年,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服务区,同步发布首份零碳服务区白皮书。目前,济南东服务区年均碳减排约3400吨,远超建成前年均碳排放约2300吨。此次建成零碳高速是山东基于多年技术积淀,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成功探索。

乘车上路,十座隧道入口因为加装了减光棚洞,“黑白洞”效应得到明显改善。进入隧道后,行车道左右两侧各拓宽了25厘米,边墙压迫感明显减弱。综合施策下,济青中线济潍段在全国率先实现隧道不降速通行,预计可使通行效率提高20%。

胡山隧道内,雷达+视频的融合感知设备可以对交通状态与异常事件精准监测。若出现火情,自动灭火消防炮可自动定位着火点,对准着火物体及区域喷射灭火剂灭火。临近收费站,安装了ETC的车辆刚刚驶入匝道,便已经完成了预扣费。特殊出行条件下,智慧道钉、智慧补光系统,自动融冰除雪系统等,可保障车辆全天候出行。

“建设的几年里,全国新建了100多条智慧高速,我们的先进性、引领性体现在哪?”对此,山东高速集团济潍项目办成员董士山表示:“利用技术手段创造智能场景,让行路人感受到智慧出行体验,是我们的初心和目标。”

“强化科技支撑引领,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建设运营、加快运输装备低碳替代和能效升级,健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保障体系,是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路径,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来逢波说。

(常青 范薇)

外国友人点赞山东海洋生态保护、海洋产业发展成效

“在发展与保护间寻求平衡,中国做到了”

“环境、发展与人权:现代化进程中的海洋生态保护”国际研讨会于9月26日在北京举行。9月22日—25日,来自10余个国家的与会外宾代表走进青岛,通过实地走访、研讨交流的方式,了解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经验。

海藻提取物能用来做什么?走进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外宾代表们被这个神秘的“海藻部落”深深吸引。把海藻“吃干榨尽”,明月海藻集团围绕海藻活性物质的深度开发和应用,拓展出拥有海藻功能原料产业、海洋医药产业等七大业务板块的百亿级蓝色经济强企。

“来到青岛,不仅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美,还在‘海藻基地’看到了中国工业发展的细节,非常了不起。”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外籍教授罗伯特·沃克说。

同样引起外宾代表们关注的逢时(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也烙有鲜明的高科技标签。这家创新型海洋科技企业,致力于南极磷虾油系列海洋活性脂类生物制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在这些企业,我们看到了新技术在提升人类生活水平方面的巨大作用。”西班牙埃菲社前社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哈维尔说。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去年,山东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3.3%,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持续向好。实地走访中,青岛美丽的海滨风光深深吸引了外宾代表们。

围绕唐岛湾而建的唐岛湾滨海公园,将现代滨海公园与自然海岸风光完美融合。再次看到这片海滩,来自菲律宾的“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兼对外事务副总裁安娜·马林博格·乌伊感受颇多:“这是我第二次来青岛,能明显看到青岛海洋环境的改善。在发展与保护间寻求平衡很难,我认为中国做到了。”

鲁海丰国家级海洋牧场是青岛最大的海洋牧场。在这里,外宾代表们来到控制中心,借助海底摄像头,看到了海面下鱼类游弋的身影。鲁海丰海洋牧场负责人汪显刚介绍:“海洋牧场的建设,为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殖营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养护了渔业资源。我们海洋牧场海域,现有浮游植物57种、浮游动物44种,共有十多种鱼类及海参鲍鱼等。”

面对青岛海洋产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斯里兰卡前驻联合国大使兼常驻代表、联合国发展权政府间小组前主席塔玛拉·库纳纳雅卡姆表示:“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可持续的原则,中国对海洋的利用卓有成效,发展同时做到了妥善保护。”

海洋生态保护如何取得更好的效果?安娜·马林博格·乌伊认为,国际合作非常重要,“海洋和海洋是相连相通的,当我们谈及海洋生态保护或更大范围的生态保护时,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在推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走在了前列。”

(陈晓婉 张忠德)

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9月26日至28日在曲阜举办

本报曲阜讯  9月26日至28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举办。

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此次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除主论坛外,还举行“N场分论坛+系列文化体验”,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风采以及文化“两创”新成果。

聚焦学术研讨交流,本届论坛策划1场高端访谈、2场主旨演讲、3场高端对话、10场分组对话等主论坛活动,创新举办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东西问·中外对话”论坛、儒学高峰论坛等13个平行分论坛,邀请学界业界顶级专家学者担任学术主持人,精心设计29场学术交流活动,从单一儒学研讨拓展至历史(考古)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化学等更广领域,凸显论坛的学术性。

聚焦文化展示展演,推出“天涯若比邻”大型沉浸式主题光影秀、国际青年文化交流演出、原创交响乐《尼山雅乐》等特色文化展演,创新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共建人类美好未来——美术作品邀请展”等系列展示展览,精心策划“山东手造”“黄河大集”展示展销等系列活动。

聚焦融入日常生活,依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以及曲阜尼山文化片区21个村落,精心打造文化“两创”融入日常生活的展示场景,常态化开展传统文化技艺大赛、非遗传承等文化活动,策划组织尼山片区中华美德生活体验、外国青年研学体验、中医药文化体验等系列特色活动,组织参观乡村书房、艺术馆、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等文化“两创”示范点,进一步增强论坛的参与感、体验感和丰富度。

聚焦“引进来”“走出去”,贯穿全年举办联合研究生院专项研究生研修、青年汉学家培养计划等研修交流活动,走出国门举办泰国中华儒学研究分论坛、意大利东方美学分论坛和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走进联合国专场活动等海外交流研讨,构建了常态化文明交流互鉴机制。

据介绍,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创办于2010年,是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以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专有主题的人文综合论坛。

(赵琳)

蒙古国记协参访团到访烟台青岛

“为高质量发展的山东点赞”

本报讯  9月19日—22日,蒙古国记协参访团山东行活动举行,参访团一行60余人先后到访烟台、青岛,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促进中蒙两国交流与合作。

在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研究部,参访团详细了解了新药的研发过程。荣昌生物两款获批在国内上市销售并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就是在这里经过层层实验分析直至上市。目前,公司处于研发和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物达几十种,另有7款新药的20多个临床试验正在开展。“这家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水平都走在世界前列,真了不起。”参观中,蒙古国记者协会理事会成员阿荣其伦称赞道。

参访团还前往烟台山、朝阳街、所城里、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养马岛等地,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科技创新等角度了解烟台。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繁忙场景,被参访团成员捕捉进手机镜头。

“这个港口码头的无人操作,让我感觉到特别新奇。”当了解到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后,蒙古国记者协会副主席阿茹娜对山东智慧港口建设赞不绝口。

智能内筒线,光纤激光焊接、智能壳体冲压……步入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尔滚筒互联工厂,参访团看到了这样的智能化、自动化场景。

“海尔在蒙古国家喻户晓,很多家庭选择海尔的家电产品,我自己也用过海尔的微波炉。”蒙古国记者协会副主席德·巴图其木格说,“今天来到海尔滚筒互联工厂,亲眼看到其整个生产过程,以后选择海尔生产的家电产品,更放心了。”

此外,参访团还来到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城市展览馆等地,近距离了解青岛在工业旅游、城市发展、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独到之处和精彩之笔。

“这几天的参观途中,我们为高质量发展的山东点赞,这对我们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等回到我的国家后,我要把亲眼所见,通过我们的媒体平台介绍给蒙古国民众。”阿茹娜说。

(薄克国)

865.47公斤!山东花生单产破世界纪录

本报莒南讯  “经过实打验收,亩产花生865.47公斤,打破了尘封8年之久的世界花生单产最高纪录!”9月23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位于莒南县板泉镇的“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打验收,专家测产验收组组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汤丰收在测产现场宣布了这一喜讯。这一纪录较上一次在平度市创造的亩产782.6公斤的世界花生单产纪录高出82.87公斤,标志着山东花生单产提升取得了新突破。

该高产攻关田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创建,总面积10亩,种植花生品种为“花育9511”。专家组实收1亩,收获鲜果重1437.66公斤,按照花生高产田实打验收办法,经计算确认高产攻关田亩产为865.47公斤。

“目前,全国花生平均亩产252公斤,总产1800万吨。今天山东花生创下的高产纪录,是全国平均亩产的3.4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作物技术处处长汤松说,花生是中国重要的油料来源,花生创造高产纪录,为其他粮油作物单产提升作出很好的示范。

( 毛鑫鑫 王思晴)

责任编辑: 单体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