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悦读|大众日报海外版:南美侨报165期

大众日报记者 单体敏

2020-10-19 15:51:5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摘要:

“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东盟专场逾10亿美元项目集中签约

山东东盟深度携手共话合作之路

本报济南讯 9月22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主办,省商务厅承办,《财富》(中国版)作为合作伙伴的“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东盟专场活动在济南举行,涉及医养健康、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10个重点外商投资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10.1亿美元,合同外资1.15亿美元。

线上线下,老友新朋会聚,共绘发展新图景。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7个国家的11位重要嘉宾参会,嘉宾们围绕“深化沟通 合作共赢”的主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和对接,共同致力于推动双方合作不断深化。

山东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赢得了与会嘉宾的点赞。去年8月,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投资的益海嘉里(青岛)食品工业园项目开工建设遇到困难,一座小型水库的溢洪道从项目用地中间穿过,为食品卫生环境带来隐患。当地政府专门组织专家论证,自掏腰包900多万元帮助改道。政府的高效率和精准服务拴住了企业的心,益海嘉里决定追加5亿美元投资,将油脂生产中心、中央厨房等八大产业板块都搬到胶州来。

“目前益海嘉里集团在济宁、青岛、烟台、德州、泰安等市投资建设了粮油项目,各项目运营良好,取得了不错的效益。”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董事长郭孔丰透露,益海嘉里集团将依托山东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继续追加投资,深化合作。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合伙人周星表示,近几年山东的营商环境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和提升,特别是此次应对新冠疫情,山东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和齐全的产业门类率先复工复产,为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发展赢得了先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认为,山东地处中国—东盟合作与中日韩三国合作的交汇点,可以成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架构的北向枢纽,将两个区域的贸易合作汇聚起来。

“我们将在山东建设一个世界级的农贸批发市场。”世界500强企业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介绍,这次在活动中签约的正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规划区域面积约1.1万亩,主要建设优质粮源基地示范区、高端精品示范果园、农旅融合项目以及中央厨房项目,利用项目所在地潍坊优厚的农业基础,产品与服务将辐射东亚乃至全球。

泰国皓阳财产公司主要经营农产品加工和出口业务,这次活动带来了5050万美元投资。这笔资金主要用来在淄博建设线上东南亚农林产品网络销售综合交易区和线下东南亚农林产品、进口精品水果交易区。泰国皓阳财产公司总经理Sskaodeuan Saejang表示,希望通过这笔投资带动两地以及对日韩的农产品贸易,让消费者吃到最优质的农产品。

2008年,山东确立了“深化日韩、提升东盟、突破欧美、拓展欧洲”的全面开放战略,将东盟摆在了山东对外开放的重要位置。12年间,双方经贸往来有了质的提高。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国际贸易普遍受挫的背景下,东盟与山东经贸往来仍强势增长。今年1-8月,山东对东盟进出口246.2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出口146.2亿美元,增长20.5%;进口100亿美元,增长8.0%。目前,东盟已成为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

新加坡外交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新方联合主席徐芳达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双方在服贸领域的合作。“在当前背景下,要克服危机,一定要加强国际合作,增加投资和贸易特别是服务贸易,来促进经济增长,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分析,除传统外贸进出口领域外,山东还可以同东盟在电子商务、金融业、旅游业、文化产业、职业教育等多种服务贸易领域加大合作力度,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山东优势、释放合作动能。

主会场活动结束后,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等市还分别在分会场举办配套交流活动,组织企业与东盟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进行对接洽谈。

(孙源泽 赵小菊)

文旅融合赋能 产业升级加速

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闭幕,吸引两千五百余家展商

本报济南讯 9月21日下午,为期5天的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闭幕。总展览面积近10万平方米、设11大展区、2500余家参展商、37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团参展……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聚焦“文旅+”新业态,集中展示了山东文旅融合发展新成就,撬动产业升级。

突出融合特色

“好客山东”迈向升级版

在前八届山东文博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永久落户济南,主办单位由山东省变为国家级的协会;2020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与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合并举行,是今年以来山东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文旅主题活动。

博览会上特设“文旅+”等展区,对山东各地文旅产品、文旅活动和文旅线路进行重点推介,全方位展示“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崭新形象,让观众亲身感受文旅融合的魅力,体验文旅融合的丰富业态。

本届博览会设立分会场14个,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39项。本届博览会充分发挥新媒体、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优势,建设文旅博览会网上宣传推广平台、交易交流平台、“双招双引”平台、展商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博览会”。

突出开放特色

增进海内外文旅交流合作

本届博览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历史节点,集中展示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就,打造山东文化旅游精品走廊,展望未来文化旅游发展新趋势。

本届博览会特设沿黄文旅展区,以精品旅游开发、文化创意和传统文化展示为载体,着重展示沿黄9省(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创新成果。促进沿黄河区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推进“沿黄文旅产业带”系列活动。

此外,本届博览会设立“一带一路”展区,德国、俄罗斯、法国、英国、日本等34个国家的驻国内代表企业参展,围绕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大海内外招商力度,集中展示一批有影响力的海内外知名企业和产品,增进海内外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文明互鉴。

本届博览会设立乡村文化旅游振兴展区,展现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及省市对口扶贫单位的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等。广泛开展博览会进高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

突出齐风鲁韵

创新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

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通过成果展示、产品交易、项目推介、主题论坛、文化展演等方式,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丰富“好客山东”品牌内涵。

齐鲁文化区域特色贯穿展会展示、论坛和文化活动各板块,既有儒家文化、黄河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泉水文化,也有民间艺术展示;既有传统工艺现场展演和制作,也有新兴业态、现代科技以及发展成果的呈现。

本届博览会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集中展示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体育、医养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VR/AR、量子通信等新科技、新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成果,拓展优化文化旅游产业链。

(赵琳)

中秋佳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进入农历八月,所有中国人仿佛都在盼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中秋节。

而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月饼,则有着更多的传说来源:有人说是源于唐朝军队祝捷的食品;也有人说,元末时,朱元璋密谋八月十五夜组织农民起义,用暗藏起义纸条的月饼传信。

千年演变,月饼诞生。早在公元1100年,在今潍坊诸城为官时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馅。”其中,“小饼如嚼月”的典故出自北宋流传的天禧年间,宰相丁谓与翰林学士杨亿所对的酒令。当时杨亿出“有酒如线,遇针则见”,丁谓巧对“有饼如月,遇食则缺”。

到南宋时,出现了蒸出来的月饼,与现代做法不同。这种蒸制的月饼,如今潍坊、烟台等地仍有传留,叫作“月”“月鼓”“月糕”。

山东各地中秋节前串亲习俗十分普遍,礼品主要是月饼,数量最少二斤,此外还有鸡、酒、水果等。鲁北地区则把这天吃的黍米叫“来丰糕”,庆云则叫“来风糕”。

泰安一带有中秋看闺女的风俗。这与泰安的民间传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地传说,泰山老奶奶是天老爷的闺女、玉皇大帝的妹妹。她下凡来到泰安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老爷知道后非常高兴,决定八月十五丰收时节来看闺女,天上的圆月便是他送给闺女的饼。

至清代,月饼已有酥皮。在乾隆年间吃货袁枚的《随园食单》里记录了“刘方伯月饼”的制作方法:用山东细面做酥皮,松仁、核桃仁、瓜子和冰糖、猪油为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旧时拜月、赏月的习俗十分流行。据1692年撰修的《济南府志》载,中秋节设牲醴,陈瓜果,做月饼,在中庭摆筵祭月、赏月,并且相互馈送月饼、西瓜。清代潍县文人梁文灿,将团圆夜热闹幸福的场面,写进了《蝶恋花•中秋》:“八月中秋分一半,枣饼层层,面镂千花瓣。枣上插香香不断,小儿对月声声念。亭亭火树蒿打转,灯烬归来,忙底分神馔。雪藕冰梨堆满案,一家男女团圆宴。”

山东多地在中秋这天早餐、午餐也有改善。鲁西多炖鸡改善生活。诸城这一天则吃芋头、花生、萝卜和雏鸡,称作“尝鲜”。即墨在这一天吃一种叫“麦箭”的食品,系用白面摊成煎饼,卷上肉馅或素馅,用秫秸裹而蒸熟,吃时加调料,味道极鲜美。沂蒙山区有吃“大锅全羊”的习俗,临近乡民合买一肥羊,放大锅煮而共食,热闹非凡。(卢昱)

全球首款热效率超50%商业化柴油机,山东造

本报济南讯“50.26%,国际柴油机行业最高水平!”近日,济南东荷体育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德国TüV南德意志集团两家权威内燃机检测机构官员宣读这一数字时,潍柴50%热效率柴油机项目经理王宝军有些泪目。

随后,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通过媒体镜头,向世界宣布: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并实现商业化应用的柴油机,在中国山东诞生!

“这是潍柴9万名员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心无旁骛攻主业’重要指示,交出的又一份答卷。”谭旭光说。

这条爆炸性新闻,就像人类史上首次百米跑进10秒,在全球内燃机行业引发了“地震”。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沃尔克马尔•邓纳尔评价:“世界内燃机发展迎来历史性突破,潍柴成为了世界一流柴油机制造商。”

热效率是衡量内燃机燃油利用效率的标准。自1897年问世以来,柴油机热效率从26%提升到46%。但随着排放标准日益严苛,热效率提升难度越来越大,突破50%成为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欧美个别商业化项目最高只到48%,突破50%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潍柴发布的这款‘WP13H’发动机,不仅本体热效率超过50%,且能轻松满足国六/欧Ⅵ排放要求,并率先具备了量产和商业化条件。”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万华说。

热效率跨过50%大关对节能减排有重大意义。王宝军介绍,以目前46%的行业水平估算,热效率提升至50%,柴油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均可降低8%。目前,中国重型柴油机市场保有量700万台,如全部升级,每年可节省燃油33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495万吨。

谭旭光说,掌握这一核心技术,不仅让潍柴拥有了10年的产品议价权,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全方位提高技术标准和制造水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 赵洪杰 张国栋 李振 )

责任编辑: 单体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