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悦读|大众日报海外版:国际日报230期

大众日报记者 单体敏

2020-11-28 12:28:1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前10个月山东外贸进出口增长5.8%

◆10月份创历史次高值◆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总值68.8%

本报济南讯   记者近日从海关获悉,今年前10个月,山东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7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5.8%,排名全国第六。

10月当月,山东进出口达2068.2亿元,同比增长19.2%,是继今年9月份后再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也创下历史次高值。其中,出口1284.1亿元,同比增长43.6%,创历史次高;进口784.1亿元,同比下降6.7%。

前10个月,青岛进出口在全省16市中继续保持龙头地位,进出口5120.8亿元,增长7.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9%,此外,烟台、潍坊、威海、济南、临沂、济宁、德州、枣庄和泰安进出口保持增长。

数据显示,前10个月民营企业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民营企业累计进出口达1.21万亿元,增长12.7%,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8.8%,占比提升4.2个百分点。

从主要市场看,前10个月,山东对第一大贸易市场东盟进出口2318.6亿元,增长23.8%;对欧盟(不含英国)进出口1877.9亿元,增长12.5%;对美国进出口1815.5亿元,增长13.9%;对韩国进出口1688.9亿元,增长5.3%;对日本进出口1279.9亿元,增长4.6%,同期,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288.6亿元,增长10.5%,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0%,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

从产品种类看,前10个月,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均保持增长。其中,出口机电产品4292亿元,增长13%,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235.2亿元,增长27.6%,出口农产品1020.9亿元,增长4%。

原油进口价格下跌明显压低进口,半导体制造设备和美容化妆品进口大幅增长。受国际油价上半年暴跌影响,前10个月山东省原油进口均价大幅下跌35.4%,使得在进口量增加23.8%的情况下,进口值仍大幅下降20.1%。此外,山东半导体产业发展加速,带动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值增长162.1%,达到21.9亿元,因国内消费需求强劲,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进口值增长132.5%,达到31亿元。

前10个月,外贸新兴业态也保持了快速增长。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达51.5亿元,增长145.2%。其中,网购保税进口16.4亿元,增长585.1%;跨境直购出口31.7亿元,增长75.9%,9月份开始启动的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和海外仓出口新模式,出口值分别达到2亿元和2971.6万元。同期,山东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268亿元,增长66.9%。

(孙源泽)

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中试船交付

近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中间试验船——“国信101”号中试船交船仪式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三门枫叶船厂举行。

青岛国信集团联合中国船舶集团、海洋国家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台州大陈岛养殖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蓝色粮仓公司共同打造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全封闭可游弋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        ( 薄克国)

山东综合百强企业名单发布,营收入围门槛升至一百七十九亿余元

十七家鲁企资产过千亿元

本报济南讯   2019年度山东省综合百强和工业百强企业名单近日发布,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入围门槛升至179.14亿元,较上年170.92亿元上升4.81%;资产规模超千亿元企业进一步扩容,达到17家。

2019年度,山东省综合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61133.09亿元,较2018年度百强企业营收总额57242.47亿元增长6.8%。百强企业利润总额总计2789.37亿元,较上年下降5.19%;归母净利润总额为1458.67亿元,较上年上升7.17%。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持续增长,百强企业资产总额为66796.61亿元,较上年增长15.58%。百强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3256.2亿元,较上年增长12.85%。

从行业看,百强企业仍以制造业为主,共有71家企业上榜;服务业次之,共有16家企业上榜;建筑业、采掘业、电力分别有7家、5家和1家企业上榜。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制造业在营业收入方面同样独占鳌头。从地域看,2019年度山东省综合百强企业中,济南以20家企业在数量上“称雄”,东营居其次为15家,青岛14家。济南上榜企业行业分布较广泛,6家来自制造业,7家来自服务业,4家来自建筑业,2家来自采掘业,1家来自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东营上榜企业全部为制造业;青岛上榜企业8家来自制造业,5家来自服务业,1家来自建筑业。

工业百强营业收入总额为55707.44亿元,营业收入入围门槛为106亿元,资产总额为48870.47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7817.47亿元,所有者权益过1000亿元的企业3家。分地域看,前三位分别是东营(16家)、青岛(14家)、潍坊(12家)。

(付玉婷)

■编者按:

更开放的中国为世界带来更大机遇。如今的山东,有着一批来自五湖四海友鲁、爱鲁的“铁杆粉丝”。这些扎根山东的外国友人,见证着近年来山东的高速发展。近日,大众日报推出“外国友人讲山东故事”系列报道,把镜头对准长期在山东省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省市荣誉公民、友好使者、留学生等,从他们的视角体现山东之变。

罗欣和他的“正能量”工厂

11月12日,是一个让格林堡绿色建设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罗欣难忘的日子,这天,他主持施工的世界上第一个正能工厂正式投产。

正能工厂就是在厂房本身具备超低能耗的条件下,利用光伏发电进行生产,不需要使用其他任何化石能源,多余的电能还可以卖给电网企业。一位美籍德裔,为什么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选择山东进行“正能量”工厂的建设?

在2011年被授予“山东省荣誉公民”称号的罗欣,虽然已经来到中国16年,中文却不是很好。喜欢自驾出行的他,每过6个月就要更新自己大脑中的“地标”,否则就会迷路。

“中国的变化太快了,山东的变化太快了。”回想这十几年的经历,已经65岁的罗欣一直在努力接受“中国速度”和“山东速度”。他觉得,除非亲自参与其中,否则,无论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都很难理解中国的高速发展。而这样的高速发展,对于热爱建筑的罗欣来说,是转化他脑中蓝图最好的土壤。

然而,这个“全球首个”的项目,前期工作却不太顺利。“格林堡公司之前把这套绿色建筑体系带到了很多城市,但是没有得到太多重视。”罗欣十分感谢济南市能给他这个机会。

这位外籍工程师坚持绿色建筑理念的原因与他自身也有关。对空气质量非常敏感的罗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被“灰天病”困扰,天天咳嗽个不停。

“现在能看到的蓝天,比过去要多得多。”罗欣非常认可山东近年来发展理念的转变。他还记得十几年前刚来到中国推广绿色建筑理念时的场景。因为当时整体造价偏高,罗欣屡屡吃到闭门羹,“太贵了”也成了他学会的为数不多的中文之一。

“我喜欢济南的山,我喜欢青岛的海,我喜欢潍坊的奇石……”谈及山东的美景,这位热爱旅行的工程师滔滔不绝。“这些美景都少不了蓝天的映衬。”中国能够在高速发展中及时转向让罗欣十分开心,现在这种尊重自然的,更加高效和集约的发展模式在他的观念里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路径。

工厂刚刚投产,罗欣主动“营业”,当起了外籍讲解员,给前来观摩学习的队伍不耐其烦地“划重点”,详细演示各种材料的安装过程。“我喜欢建筑,希望我的建筑能让人们生活更便利,更加宜居。”罗欣想让自己的这套建筑体系被更多人认可,在山东得到示范推广。 (张楠)

(扫码可以看视频)

约翰·文:省文明家庭的洋女婿

“在中国,一定要学会三句中文。”近日,在威海南海新区汇银新能源有限公司,刚刚见到董事长约翰·费阿德里安·文,他就秀起了中文,“第一句是'来一瓶冰啤酒',第二句是'再来一瓶冰啤酒',第三句是'买单'。”说完,约翰·文哈哈大笑。幽默、健谈,是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2009年在威海南海新区建立工厂,娶了一位中国太太,儿子在威海南海新区出生,这位来自比利时的洋女婿,已打上深深的山东“烙印”,连饮食习惯都被同化了:喜欢吃威海当地的特色美食,最喜欢喝威海当地一个牌子的白酒,还知道吃火锅喝什么酒最“配”。

约翰·文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获工程设计硕士学位,毕业后他的家族企业在以色列收购了一家太阳能发电公司,他在该公司工作了多年。这段工作经历,为他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2009年,约翰·文将在北京的创业公司搬到了威海南海新区。他说,在威海南海新区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看到了湛蓝的天空,而且这里办事效率非常高,信守承诺。

约翰·文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技术研发上。“我们主要研究选择性吸收涂层和集热管真空度这两项技术,我们将涂层的耐高温性提高到了800度,热能损耗还减少了一半。”约翰·文说,“如今,中国越来越重视清洁能源的发展,中国也将成为太阳能发电行业的最大市场,公司将为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多作贡献。”

疫情期间,约翰·文的企业经营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公司同事和政府部门伸出了援手。“口罩最紧缺的时候,花钱也买不到,我的一位同事送来一箱口罩,我很感动。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地帮助我们,中国迅速控制了疫情,企业很快回到正轨,我们的出口业务甚至比疫情之前还要好。”

凭借在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领域的突出成绩,约翰·文在2013年12月获得省政府颁发的“齐鲁友谊奖”;2014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接见了包括他在内的一批外国专家;2014年9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15年被授予“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称号;2015年作为威海市唯一一位(全省4位)受邀的外国专家参加“9·3”阅兵观礼;2017年,获山东省荣誉公民称号;2017年,约翰·文、康雪慧家庭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家庭。

(彭辉 王世翔)

(扫码可以看视频)

山东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制度

各市至少建一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

本报济南讯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推进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建设深化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为进一步完善进口冷链食品第一道关口彻检彻控机制,山东决定在全省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制度,在进口冷链食品第一入境点,即山东口岸、目的地市或县(区、市),设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集中开展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

按照《方案》,各市利用已有的大型冷藏冷冻设施,结合实际需要,至少建立1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经市指挥部同意,进口冷链食品数量较大的县(区、市)也可以建立集中监管专仓。各地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应于12月1日前建成并运行,最迟不得晚于12月10日。

通过山东口岸或外省口岸(包含外省企业)进入山东且未在口岸环节进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进入目的地市设立的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集中进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

各市将组织市场监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组建驻仓监管组,确定专职人员,实行24小时驻仓监管,具体承担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日常监管工作。

《方案》在口岸防控机制、专仓运行机制、出仓流通措施、专仓保障措施、全程防控防护、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等方面都制定了具体措施,要求加强集中监管专仓全流程运行管理,周密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入库组织、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货物出仓等工作,规范使用“冷链三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货物清单》《口岸进口冷链食品消毒记录证明》或《××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出仓证明》)和“山东冷链”电子销售凭证,严格驻仓监管人员和作业人员疫情防控。       (赵小菊)

黄河流域省会城市成立审批服务联盟

商事登记实现“跨省通办”

本报济南讯   黄河流域省会城市商事登记“跨省通办”签约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审批服务联盟启动仪式近日在济南举行。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与太原、呼和浩特、郑州、西安、兰州、银川等沿黄6个省会城市的审批服务管理机构正式签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审批服务联盟合作协议》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审批服务联盟宣言》,标志着黄河流域省会城市企业登记等审批服务事项正式进入“跨省通办”新模式。

据介绍,“跨省通办”服务模式,通过全程网办为主、专窗代办为辅、多地联办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对企业设立登记等10项商事登记高频业务事项互通互办,将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立体式的登记服务。

“跨省通办”的实施,不仅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还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对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各省市经济协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促进黄河流域省会城市带经济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先行探索提供了有益经验。    (晁明春)

责任编辑: 单体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