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屏答记者问!首场“委员通道”聚焦中国抗疫力量、疫情下就业、脱贫攻坚等热点

大众日报记者 赵琳 魏然

2020-05-21 19:16:1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解读中国抗疫力量、北斗系统最新进展、疫情下大学生就业、脱贫攻坚……5月21日下午2:20,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前,2020年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开启。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今年的“委员通道”采访活动的开展形式较往年有所不同——首次开辟分会场,首次采取网络视频的方式举行,六位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现场“隔屏”回答在梅地亚中心分会场记者的提问。

“抗疫”院士王辰首个登场:

抗疫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国力、体制优势

在今年2月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赴武汉一线参加抗疫。身在“前线”,他真切体会到:中国抗击疫情能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文化的力量、国力的优势、体制的优势。

第一,尊重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是深深刻在中国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抗疫行动中,无论是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克时艰,还是领导人的果断决策,医务工作者专业的行动,都体现了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第二,中国的体制优势决定了在面对严峻挑战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协调资源、调动力量,做到万众一心。第三,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抗击疫情中,中国完备的制造业生产链,对各方资源的调度能力,都体现了大国的国力。

王辰建议,疫情后要加强医学教育,对医学人才要灿烂其职业前景,严格其培养过程;要设立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国家级医学健康科学基金,引领国家医学研究大格局;要注重医防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国家公共卫生体制,应对重大挑战。

王阶: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医治疗的积极作用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都没有特效药,但过去几个月,所有人都看到了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委员说,疫情暴发初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疗队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医区。到3月30日,收治的158例患者里,140例痊愈出院,其中88例纯中医治疗。一位83岁的老人治愈出院后,家属从最开始质疑中医药到最终被折服,还专门发来感谢信。

过去中医诊疗、医生开处方和熬药需要漫长的过程,疫情中,配方颗粒的“智慧药方车”开进金银潭医院和方舱医院,病人在诊疗后一分钟就能拿到药,开水冲服,简单方便。

“中国的抗疫历史源远流长,从西汉至今,中国至少发生过350次以上的瘟疫流行,每次瘟疫中华民族都挺过来了,并不断增强了免疫。我们相信,中医药只要能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一定可以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作用,发扬光大。”

杨长风:“北斗”服务中国七成智能手机用户

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而且性能要求最高的最复杂的巨型航天系统。经过几代北斗人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对世界卫星导航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我们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卫星导航四十多年的发展路程,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定位的奇迹。目前,北斗系统在减灾救灾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在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委员说,北斗已经深入到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国超过70%的入网智能手机使用了北斗服务,让生活变得更加智能便捷。

目前,全球半数以上国家使用了北斗系统。今年是北斗全球系统的收官之年,最后一颗(第55颗)北斗组网卫星已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于6月择机发射。届时,北斗系统部署将圆满完成,在世界上任何的角落,都可以使用中国的北斗。“中国的北斗会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刘伟:7万人的超大型社区用上人工智能防控

“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中国基层社区的科技抗疫小故事。”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委员说,今年2月,广东一个7万人的超大型社区建立了智慧社区防护平台,前端应用智能摄像机、智能通道等,通过远距离测温、人脸识别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后台通过AI大数据管理小区人员,将管理人力减少了一半,至今没有一例确诊病例,人工智能使得社区防控更加精准智慧。

其实不仅是疫情防控,人工智能重新定义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我生活的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一小时生活圈已经通过智能化轨道交通成为现实。全球首个智能车站已经在广州正式应用,而且90%都是国产化。我们仅用了20年就走过了欧美国家100年的技术实践。”刘伟说,信息时代,以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新基建能力,会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新基建、新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会更加增强。

杨振斌:疫情中,一大批“90后”冲向防控一线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委员说,今年由于疫情,高校就业工作压力非常大。“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让我看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努力。现在像大学生参军入伍、公务员招聘、研究生招生等都有了比较大幅度的扩张,这些都给我们提振了信心。”

他寄语学生,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人才,最终要看对社会的贡献,越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岗位,越是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疫情期间,一大批“90后”冲向防控一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点赞,他们代表了为国家做贡献的社会价值,也代表了未来和希望。“没有哪一代青年人能够像当代的中国青年这样,离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此之近,希望同学们把青春的激情燃烧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此外,杨振斌也向用人单位呼吁要利用这个时间点,逆周期而行,提前进行人才的储备,有针对性地投放一些招聘计划,提前做一些储备,让企业以后的发展能够有更好的人才基础。

达久木甲:凉山州一步跨千年,跑步奔小康,奋斗追幸福

凉山州如期脱贫的信心和力量来自于哪里?全国政协常委、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达久木甲用三句话回答。

第一句:脱贫攻坚有多难,扶贫干部有多拼。凉山的脱贫干部天天走村入户,其中151名干部负伤,23名干部献出生命。第二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电灯的普及给贫困山村带来了希望。第三句: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64年前凉山州实行民主改革,从奴隶社会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如今凉山选派优秀干部到农村基层一线,今年将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步入小康社会。

达久木甲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打赢脱贫攻坚战,说到底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巧干、齐心干。“我们彝族说‘好’是‘瓦吉瓦’,‘谢谢’是‘卡沙沙’。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精准扶贫‘瓦吉瓦’,党和政府‘卡沙沙’。”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赵琳 魏然 报道)

责任编辑: 禹亚宁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