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波:老兵的脚步从未停歇

2020-09-26 23:48:5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40年前,泰山脚下走出了一个兵,怀揣忠诚与使命,在军营发光发热。1982年,他退役安排到地方工作继续为退役军人服务。2015年,这个老兵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带着责任和重托,将红旗插上荒滩,将公园建在村头,将企业引入村庄,让村民第一次有了居住在城市的感觉......他凭着坚韧不拨、担当奉献的军人气质,在东平县乡村开辟了“第二战场”,带领乡亲们打赢了脱贫致富的攻坚战。

这个兵,是泰安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市派第一书记朱晓波,一名退伍不褪色的老兵。朱晓波三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不论是在工作岗位还是在驻村书记岗位上,都把工作做到极致,先后荣获“全市最美退役军人”“全市信访先进个人”、东平县“十佳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2020年8月,泰安市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对朱晓波通报表扬。

组织需要我,我就上

2019年6月,市委组织部下发选派第一书记包村通知。当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刚刚组建,面临时人手少,任务重的压力,但是,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承担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的重任,没有“两把刷子”完成不成这项光荣艰巨的任务。必须选一名吃苦耐劳、作风过硬的优秀党员干部挑起这付重担,选谁呢?局党组正在考虑人选的时候,朱晓波听说了,毅然敲开了局党组书记、局长魏勃的办公室门,“局长,我是党员,也是一名老兵,我有包村经验,我愿去”。他说,我接受党组织教育多年,在部队经历过艰苦的磨练,无论在部队还是地方工作,上级对我信任和培养,我始终对党组织怀着感恩的心,如果组织需要,我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接受考验。他主动请缨。

朱晓波同志于1982年从部队退役到地方,先后在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始终保持军人雷厉风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他认真履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特别是在优待抚恤岗位上,认真落实退役军人政策,为优抚对象按时足额发放优待金,确保优抚路上不落一个人。他以朴实无华的言行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服务对象的称赞。2019年6月,经局党组研究同意,他带着组织的重托,在连续两次包村后,再次走进东平县,来到接山镇后口头村担任包村第一书记。

爱心午餐,播下脱贫攻坚希望

朱晓波第一次担任包村第一书记是2015年,他第一站到达的是东平县斑鸠店镇郑沃村。郑沃村是省级贫困村,初到村内,迎接他的是各种困难和挑战。至今他还对初到村庄的情景记忆犹新:村内道路坑坑洼洼,街上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村委五间房塌了三间……。面对困境,军人出身的朱晓波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向困难亮剑。他主动与村委沟通,到群众家里走访,熟悉情况,了解群众需求。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帮助村委修缮房屋,改善办公条件;利用扶贫资金给村内硬化道路,在道路两边按上栅栏,使村貌焕然一新。

最让村民竖大拇指的,是他为小学生引进了“免费午餐”,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郑沃村隶属于东平县斑鸠店镇,郑沃村与镇驻地周围的几个村庄的小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去几公里之外的镇中心小学,家长要一天三次接送孩子,每天来回六趟。如此一来,每家都要有一个大人整天围着孩子转,其他什么也干不了。朱晓波了解情况后,就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上。2015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报纸上看到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发放“免费午餐”的报道,使他眼前一亮。他想,如果把“免费午餐”引进到村里来,孩子上学中午吃饭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家长也可以解放出来,增加了村里的劳动力。部队养成的雷厉风行的作风,说干就干。第二天,他就想方设法与杭州“免费午餐”公益组织负责人取得联系,希望其能够提供帮助。但对方答复,山东省不是贫困地区,东平县斑鸠店镇不在公益组织的帮扶范围。面对困难,他并没有灰心。2016年大年初三,年还没过完,他独自到杭州找到该公益组织负责人,讲述了基层群众的困难,再三诚恳邀请其到东平县斑鸠店镇考察。公益组织负责人被朱晓波锲而不舍的追踪和邀请感动了,当年4月份到斑鸠店镇中心小学进行了考察,最后决定在此设立“免费午餐”。从此,镇中心小学学生每天都享受到“免费午餐”。至今,“免费午餐”惠及5个学校2700多名学生。

面对困难逆行而上,朱晓波同志的务实作风,不仅帮助村里实现了脱贫,也影响了青少年一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脱贫攻坚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路灯,照亮的不仅是村庄更是人心

“能不能让朱书记再干两年?”王管村的老书记王恒民向镇上领导提出了这样的不情之请。这不仅是老书记的心声,也是新湖镇王管村全体村民的心声。

新湖镇王管村,是朱晓波开启第二段驻村第一书记的地方。刚到村时,村民对这位新来的第一书记充满疑惑,怀疑他是来镀金的,走走过场就会回去。朱晓波清楚的认识到,要开展好工作,就要融入村组,融入百姓,了解乡亲们的需求和愿望。为此,他坚持到田间地头,走到村民家里,同村民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困难,听取群众的心声。他口袋里常常装有一个小本子,经常一个人骑着电瓶车,一家家的拜访,一户户的串门,小本子上记得满满的,都是群众的建议和需求。从入户走访中,朱晓波了解到,村里道路没有路灯,每到夜晚漆黑一片,群众夜间出行极为不便。他决定从安装路灯入手,先解决村里亮化问题。经积极协调,他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到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里亮化工程。经村委向周边几个路灯厂询价,每盏路灯价格都在1000元左右,全部安装完成约需12万元。钱不够,怎么办?为了节省资金,他从网上了解到扬州一家路灯厂的产品质优价廉,他决定先去考察。于是,他自掏腰包,乘高铁、转汽车、倒公交,一路辗转来到厂家,现场比对后,以每盏700元的价格和厂家达成购买协议。为了节省住宿费,他当天接着返回了东平,回到村里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他不顾长途劳累,进村后直接敲开村支书家的门,连夜召集村干部开会,确定从扬州购买路灯。干部群众被朱晓波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而折服,由开始的怀疑转变为信任。路灯终于亮了,照亮了村庄道路,村民的心与朱晓波贴的更近了。

有了村民的信任,朱晓波的干劲更足了。他把购买路灯节省下的3万元,帮村里建设了老年活动中心;帮助硬化村里道路,粉刷沿街墙面,提升村内“颜值”;为村里争取各种花木600余棵,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引进柳编制作工艺,让村民坐在家中就能挣钱,2018年村里实现收入15万元。2018年1月5日,东平县美丽乡村考核结果公布,新湖镇王管村以满分成绩勇夺桂冠。两年来,朱晓波共为王管村争取上级和社会资金120余万,现在村集体经济人均分红600多元,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抓党建,挖掘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朱晓波深知这个道理。

2019年6月,朱晓波再次来到东平,担任接山镇后口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后口头村曾经是县里的先进村,但近年来,村支部一班人员年龄偏大,虽然有干劲,但方法不当,缺乏创新力,发展“没门子、少路子”,“先进村”多年停滞不前。针对这一情况,朱晓波先从抓党建入手,加强村级班子党的建设,增加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建立学习制度,提高村支部理论武装水平。规定每月15日为主题党日,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及时学习新思想新理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生活会上,每名党员对照《党章》找差距,从思想认识、工作作风、为民服务等方面深入剖析,结合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朱晓波还带领村委班子成员先后到浙江安集县和泰安部分军创企业参观学习,邀请企业家村考察,研究发展路子;建起党员活动室、党建广场,建设党建实践活动基地。通过加强党的建设、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等方式,村委一班人思想观念更新,发展思路开阔,激发出强烈的发展愿望。同时,他积极帮助村委培养选拔年轻后备干部,一方面深入群众中广泛与村干部群众开展谈心谈话,倾听群众意愿,发现优秀人选;另一方面,积极与镇组织办沟通交流,推荐优秀人选,进行重点培养,为村“两委”换届储备人才。

绘蓝图,助力乡村振兴

夏日的后口头村,到处洋溢着一片生机怏然的景象。一到晚上,村委文化广场上响起优美的歌声,村民们不约而同来到广场,跳起欢快的舞蹈;每到周末,周围十里八乡的游人,挤满后口头村的每条街道……。后口头村每天都在发生崭新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朱晓波的付出。驻村一年多来,他与村“两委”成员同甘共苦,一心一意谋发展,共同绘制出后口头村幸福蓝图。

该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但是多年来仅依靠传统的种植方式和单一的蔬菜品种,收益甚微,群众生产积极性不高。为促进农业增收,朱晓波多次跑到市、县农业部门找专家请教,引导群众发展种植菊芋、牛蒡等新品种,建立了40亩地蔬菜大棚,建起时令蔬菜采摘实践基地,实现了四季有蔬菜、四季有收入。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下,朱晓波积极与泰安军创企业联系,在村里建起泰山女儿茶种植基地,购置炒茶设备,利用现有的菊芋、构树成功炒制了菊芋茶,构树茶,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近20万元。建设乡村公园,大力发展乡村文化。经泰安市委农工办批准,建立后口头农村公园,在大汶河沙滩上建设了大汶河文化奇石园;在村内建设了民俗一条街,实现了采摘、赏石、乡村游一条龙乡村文化旅游。

村里有了钱,注重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朱晓波带领下,村里扩建3000平方米的村委文化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在大街小巷栽种绿化苗,安装绿化护栏,在村头栽下3000株梧桐树,军创企业为村里捐赠直饮水设备,村民全部免费用上干净健康的纯净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后口头村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朱晓波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用双脚丈量民情,用诚心打动民心,用真心换得真情,他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第一书记”的使命和担当。老兵的脚步不会停歇,他以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在他挚爱的这片热土上谱写了一曲华丽的篇章,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责任编辑: 齐静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