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五位一体”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大众日报记者 王桂利
2021-04-24 12:10:5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按照党中央、省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和学校党委安排部署,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学校“777互联互通工程”和“七个一行动计划”,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立足思政课堂主阵地,创造性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自3月份以来,通过建设党史书坊、开办党史研读班打造全新的线上线下党史学习平台,开展党史征文(短视频)大赛、讲述家乡红色故事、我来讲党课、为全体专业老师上党史课等系列活动,“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打造马院教师全体动员、全员参与,使党史教育融入课堂、走进生活、镶入头脑、见诸行动的育人模式。
推动党史教育进课堂,筑牢育人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守育人初心,通过精心打造党史学习教育“金课”,在思政课中融入党史教育内容,强化思政课育人主阵地、主渠道、主引擎功能。3月份,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拟定教学方案,在授课环节有效融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4月初,相关教研室又分别召开集体备课会,就进一步细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教学方法等展开热烈讨论,形成共识,即在理论讲授过程中适当增加党史教育内容,突出党史案例教学阐释功能和作用的发挥,重视在大学生中传承红色基因和爱党爱国情怀,赓续精神血脉;动员学生讲党史故事、心得或进行艺术创作展演,深化党史知识学习,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实现党史学习与思政课的有效衔接。
建设“党史书坊”,打造实践育人新平台。为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通过向全校师生征募、图书馆调拨等多种形式,征募党史专题藏书1000余册(后续仍在增加中),涵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选集(文选)、中国共产党历史(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党的历史人物传记(日记、书信、回忆录等)、党史研究学术系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献、地方党史及其他等8个系列,初步搭建起集党史文献收藏、展览展示、党史研读、红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学习教育创新平台和聚集地,可为全校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集中、系统的专门资源库,汲取营养和智慧的“储备库”和锤炼党性的“加油站”。
开办党史研读班,锻塑思政育人金品牌。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全校学生举办党史学习专题研读班,第一期共有10个班566人参加。研读班依托党史书坊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听(讲)一次党史讲座、读一本党史书、参观一次红色基地、看一部红色电影、讲一个党史故事等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使青年学生深度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通过研读学习,在青年学生中间形成学习党史的示范引领效应,切实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落到实处。
举办征文、讲故事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教育氛围。为利用课外时间,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校党委宣传部和学校团委开展“学党史、跟党走”主题征文(短视频)和讲述家乡红色故事比赛,发动全校师生基于课外走访调查,撰写文章、制作短视频并现场讲述红色故事,形成争先恐后的学习局面。通过讲好身边的党史故事,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发掘家乡故土及工作生活地方的历史印迹和激动人心的感人故事,用讲好身边党史故事的切身体验,增进对党和人民的感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实施党史授课计划,强化协同育人效果。深入落实“777互联互通育人工程”和“七个一行动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19位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为21个二级学院专业课任课教师上党史课,提高教师党史素养,强化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效果,不断丰富学校“大思政”格局内涵建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桂利 报道)
责任编辑: 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