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百廿山大同行,担强校兴国使命!山东大学第六届齐鲁青年论坛举行

大众日报记者 王 原

2021-10-01 21:05:1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9月28日,山东大学第六届齐鲁青年论坛在济南开幕。作为山东大学120周年校庆献礼重要活动,本届论坛采取现场参会和海内外网络直播、主论坛和分论坛相结合的方式,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青年学者受邀参加。

开幕式上,校长樊丽明以“我心目中的山东大学”为题,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山东大学的有关情况。第一,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从1901年成立至今,学校经历“图强而生、立为国育贤初心”“汇揽英才、开文理合办先河”“鼎新革故、扬优势学科美育”“砥砺前行、守坚韧崇实品格”“改革创新、拓开放发展格局”“强强联合、谱世纪跨越华章”“追求卓越、建世界一流大学”等阶段,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民族共进步,培养输送了60多万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良多。第二,山东大学是一所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多项指标排名国内高校前列,学科优势特色不断彰显,实施“瘦身、长高、变强”策略,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融合创新计划前景广阔;科学研究进展迅速,学术基本面跻身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学术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平台建设实现突破,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服务国家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等方面贡献卓著;学校师资力量强大,历史上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当前也拥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在“未来科学大奖”等方面表现突出;近年来,人才队伍建设成绩喜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大幅提升,青年学者队伍充满活力,学校服务人才水平不断提升,住房条件、子女教育、基本医疗等服务保障有力。第三,山东大学是一所传统优良的大学。一代代扎实、朴实、诚实的山大人,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牢记“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遵循“正心术、敦品行、明伦理、知大体”的教育品格,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主动要求参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纷纷请战逆行,践行着对天下、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担当。第四,山东大学是一所追求卓越的大学。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了未来发展的蓝图,规划“三步走”的路径,全体山大人正在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践行“七大战略”,推进“十大任务”,朝着“全面建成综合性、创新性、国际性、引领性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不断迈进。樊丽明希望各位青年才俊通过论坛进一步加深对山东、对山大的了解,也热切期盼青年学者们加盟山大,与百廿名校携手同行,共担强校兴国使命。

论坛第二阶段采用专题访谈形式展开,旨在向参会学者宣传山东省和济南、青岛、威海三地的人才支持政策。山东省委组织部三级调研员吕婷婷,青岛高级专家协会秘书长、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殷连刚,济南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王福岭,威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力重点围绕城市人才吸引力特质、城市优势产业、人才引进配套保障进行了介绍。在山东省人才兴鲁行动和人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政策框架下,济、青、威三地结合城市发展定位和优势特色,推介了最新、最优、最暖的人才发展支持政策和人才生态环境,满怀诚意地向与会学者抛出橄榄枝,期待青年才俊们选择山东,选择山大,共谱新篇。

围绕学校的人才支持保障政策,山东大学人事部部长、人才办主任刘健,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周传健,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黄凯南,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部长刘丕平从引进人才方式、培养发展路径及相关学科配套支持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山东大学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表达了引才育才爱才的诚意。

为表彰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有效激励各学科引才主体的积极性,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创新发展,本届论坛对2020年度山东大学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与会人员观看了山东大学《齐鲁青未了 未来犹可期》人才招聘宣传片及青年人才政策动画短片,全方位了解了学校青年人才支持政策及近年来在人才引育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本届论坛创2016年举办以来参会学者和分论坛规模新高,线上观看逾万人次。除主论坛外,会期三天内设有38个分论坛,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及医学等相关领域,由相关学院及科研机构承办,将通过学科推介、学术报告会、学术沙龙、合作洽谈、持续跟进的方式确保活动实效。另外,本届论坛新设立海外人才工作主题论坛,就如何在疫情和安全形势下优化海外引才方式、做好海外引才工作进行了研讨。

齐鲁青年论坛作为山东大学引才聚才的重要品牌活动,自2016年至2020年共举办五届,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位高水平专家来校交流,为广大青年学者搭建起学术交流合作的平台,成为学校人才引进的重要渠道,向海内外传递山东大学打造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更加开放包容胸怀接纳全球英才的决心,为山大“双一流”建设聚智汇力、聚势赋能。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原 通讯员 车慧卿 殷乐 王莎莎 王莉莉 秦深 报道)

责任编辑: 王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