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去年跨境收付合计19.67万亿元

2020-08-16 15:54: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8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报告指出,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投融资货

币功能持续深化,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计价货币功能进一步实现突破,人民币继续保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2019年,人民币跨境使用逆势快速增长,全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跨境收支总体平衡,净流入3606亿元。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市场份额为4.3%,较2016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据最新统计数据,人民币在主要国际支付货币中排第5位,市场份额为1.76%。

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持有储备资产的币种中,人民币储备规模达2 176.7亿美元,占标明币种构成外汇储备总额的1.95%,排名超过加拿大元的1.88%,居第5位,这是IMF自2016年开始公布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山东人民币跨境收付2795.2亿元

上海、北京、深圳人民币跨境收付量位列全国前三。2019年,三地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全国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金额的比重分别为50.1%、14.3%、8.6%。

2019年,全国共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2000亿元。8个边境省/自治区的收付金额合计约4833亿元,同比增长2.5%。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理人民币跨境收付超过2.73万亿元

2019年,与香港地区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比为44.9%,之后分别是新加坡占比10.3%,德国占比3.4%,中国台湾占比3.3%。其中,中国香港、新加坡、澳门、英国、荷兰、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的收付金额占比较2018年均有所上升。

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理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2.73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13.9%,其中货物贸易收付金额7325亿元,直接投资收付金额2524亿元,跨境融资收付金额2135亿元。截至2019年末,中国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在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机制安排。

全球交易最活跃货币排名第八位

2019年,全球人民币外汇交易稳步增加。根据 BIS发布的2019年4月最新数据(三年一次),全球交易最活跃货币中人民币排名第八位,在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中排名第一。全球人民币日均交易量从2016年的2020亿美元增至2840亿美元,交易量占全球外汇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4%上升至4.3%。人民币交易增长主要来自人民币对美元交易增长,95%的人民币对外币交易由人民币对美元构成,对美元交易量位居全球第六位,与2016年持平,日均交易量从2016年的1920亿美元增至2690亿美元。

根据SWIFT数据,人民币是全球外汇市场最活跃的货币之一。目前英国、香港地区、美国和新加坡人民币外汇交易金额分别排在离岸市场前四位,合计占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金额超过八成。

82%受访境外工商企业表示考虑使用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

2019年,中国银行对境内外工商企业及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的情况进行了市场调查,调查样本超3300家。调查结果显示,境外被调研对象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明显提升。约有69% 的受访境外工商企业打算使用人民币或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使用比例,这一占比为2016年来最高,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调查显示,约有82%的受访境外工商企业表示,当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流动性较为紧张时,将考虑使用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这一比例创下2016年以来的新高,表明人民币作为国际融资货币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显现。75%的受访境外工商企业愿意考虑在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融资货币。这表明人民币的国际融资货币职能,正在有力促进贸易便利化,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受访境内外工商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预期较去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未来十年,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弱于日元和英镑的境内外工商企业合计占受访境内外工商企业的80%,这一比例较2018年的调查结果提升了三个百分点,是2016年以来的四连升,并创下2013年首次市场调查以来的新高。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2019 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贸易和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逆势增长;

二是证券投资业务大幅增长,成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是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不断优化,先后推出一系列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

四是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清算行体系持续拓展,CIPS 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主渠道;

五是双边货币合作持续深化,不断消除境外人民币使用障碍。

趋势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驱动下水到渠成的过程。近年来,人民币跨境使用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贸易、金融及经济的背景下,人民币跨境使用仍保持韧性并呈现增长。未来,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坚持市场化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是坚持市场驱动。探索推进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消除境内外限制人民币使用的障碍,为人民币与其他主要可兑换货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继续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债券和股票。三是引导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提升人民币可自由使用水平,促进离岸与在岸市场良性互动、深度整合。四是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做好逆周期调节,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一、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将不断增强

在当前国内企业向周边国家转移产能的背景下,随着跨境人民币政策进一步优化,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将有更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主体,接受以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新的增长点。

二、人民币投融资货币功能将持续深化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不同开放渠道进一步整合,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对外联通持续完善,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将进一步便利,参与境内金融市场交易有望继续快速增长。

三、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将进一步显现

人民币加入 SDR 后,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对外货币合作持续加深,境外央行类机构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渠道继续拓宽,投资代理服务不断优化,入市流程和周期大幅缩减,各国央行和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储备资产的意愿有望进一步上升。

四、人民币计价货币功能将有更多发展

人民币在政府涉外统计、核算、管理中的计价职能进一步增强,发展成熟的期货市场陆续引入境外交易者,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贸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种类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五、双边货币合作将稳步推进

人民银行将继续稳步推进与全球其他央行或货币当局的货币合作,优化货币合作框架,进一步发挥双边货币合作在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杨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