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循环,农村大有可为

2020-09-17 08:08:00 发布来源:新华社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实现了农业“十六连丰”、农民收入“十六连增”,而且实现了农村消费需求“十六连扩”,乡村振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世界经济衰退,国内经济亦面临新挑战新任务,到了把农村消费需求在“十六连扩”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释放的时候了。

“农村消费需求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认为,比起以往,现阶段农村消费需求更显现出鲜明特征,更加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以更宽阔的视野,重新审视和对待农村消费需求。

比如,当前我国农村消费需求已发生量和质两方面的深刻变化。农村释放出经济转型升级的消费需求,恰恰是我国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和市场。抓住农村消费需求的变化,就可以创造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机遇。巨大的农村消费需求是我国特有的、别国无法比拟的经济优势。

近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尹成杰认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将扩大和培育农村消费需求。同时,扩大和培育农村消费需求,既是应对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对冲疫情影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

农村消费需求是重要的潜在经济资源

《瞭望》:我国农村消费需求发展现状如何?

尹成杰:我国不仅具有政治制度优势,同时又具有大体量、大市场、大需求优势,特别是具有巨大的农村市场和需求。

我国农村需求基础坚实、领域广泛、种类繁多、规模巨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消费需求的量与质都发生重大变化,多元化、高档次的新兴消费需求加快积累和形成。

当前,我国农村消费需求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达到一个新水平,比以往更具有鲜明特性。

一是需求规模明显扩大,二是需求种类明显多元化,三是新兴消费需求明显增加,四是对经济增长拉动力明显增大,五是需求可持续力明显增强。

在现代农业消费方面,农业“互联网+”、乡村“互联网+”、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不断加强,传统的技术装备应用正在向现代的物质技术装备转变,农业技术由单项应用向组装集成转变;在农民生活消费方面,由一般性的生活保障向营养健康等较高层次转变;在居民住房消费方面,由土木结构向砖瓦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转变,由分散零散居住向集中农村社区转变;在村庄设施建设消费方面,由常规性的乡村路建设向社会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转变,向治理污染、美化绿化环境转变。

农村需求质和量发生深刻变化,需求总量不断扩张,对经济的拉动力逐步增强。

《瞭望》:该如何认识农村消费需求的作用?

尹成杰:农村消费需求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潜在经济资源,具有阶段性、潜在性、持续性和多元性。

无论是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居民住房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都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

对农村消费需求这种宝贵资源,我们要在培育中开发,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扩大,发挥其“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的基础性推动作用。

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农村消费需求

《瞭望》:如何看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和培育农村消费需求的关系?

尹成杰:乡村振兴是培育扩大和释放乡村消费需求的总开关。

农村需求孕育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中。要把乡村振兴同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统筹起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的重大举措。实施双循环,发挥双循环作用,形成双循环新动能,必然对顶层设计、结构调整、工作方式和政策取向等提出新要求。

扩大农村需求,是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力度的必然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乡村振兴既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又是扩大和释放农村需求的总开关,是应对世界经济衰退、中美经贸摩擦、疫情影响的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为培育扩大创新农村消费需求提供了难得机遇。要把乡村振兴的过程转化成培育扩大和释放农村消费需求的过程,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新动能;把乡村振兴同扩大农村需求形成双循环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应对挑战,拉动经济。

一是以“五个振兴”“四个优先”为指导,搞好扩大农村需求的顶层设计。二是明确重点,强化引导,促进农村需求的积累和释放。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形成双循环的需要,培育和创新农村消费需求的种类和规模。四是健全政策,加大扶持,有效有力释放需求。

城乡融合发展是扩大和培育内需的重大举措。

农村需求还孕育在城乡融合发展之中。无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还是城乡融合发展,其重点都在农在乡。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不仅桎梏了城乡关系,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和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和释放。可以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制约农村消费需求,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与活力。

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促进形成双循环的源泉和动力。城乡融合产生需求,需求形成发展动力。要大力推进城乡规划融合、城乡体制融合、城乡产业融合、城乡人才融合、城乡市场融合等。加快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工就地进城务工落户创造条件。

特色小镇是城乡融合的载体,是聚集内需的平台。特别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小镇、农字号小镇、商贸型小镇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发展产业,以产兴镇、以产扩需、以产富民。新型城乡关系是活化内需、扩大内需的重要条件。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为培育需求,扩大需求,释放需求提供重要保证。

改革是扩大内需、形成双循环的动力。

扩大农村需求应进一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供给侧的供给能力和效率、供给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农村需求的适配度,直接关系到农村需求的培育扩大和释放。

农村供给侧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正确把握农业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生产提供适销对路、质优价廉的各类产品和服务,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满足农业农村新需求,助力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搞好扩大培育农村消费需求顶层设计

《瞭望》:如何科学设置培育创新农村消费需求的政策?

尹成杰:政策引导扶持是扩大培育创新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保证。

应把扩大培育创新农村消费需求政策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双循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双循环的需要,科学设计扩大培育创新农村消费需求的政策取向、力度和节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消费需求正在从多领城、多种类不断扩大和释放。

一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乡村振兴有机街接,脱贫人口走向富裕的需求。

二是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造提升,提高农村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

三是促进城乡产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康养休闲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特色小镇建设的需求。

五是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发展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加强农业农村新基建,发展农业“互联网+”、农村电商、农户“互联网+”、社区管理“互联网+”等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需求。

六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和装备智能化水平的需求。

七是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高效优质服务功能的需求。

八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搞好治污项目建设,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需求。

九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需求。

十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及联社、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需求。

十一是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农业农村综合性服务,提高农业农村服务社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需求。

十二是建立健全农业农村风险防范体系,强化风险应急管理,提高预警、防范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需求。

疫情警示我们,我国农业农村始终面临着多类风险和挑战,不仅面临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还面临着重大动植物疫病风险和突发社会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目前,我国农业农村抵御多类风险能力还很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支撑能力不强,因此,我国农业农村抗风险能力建设需求较大。应进一步加强抗御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防御重大动植物疫病风险技术装备,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设施和技术体系,这将既有利于培育和释放新型消费需求,又有利于提高农业农村抗风险能力。

这些农业农村需求,既有传统需求的提升,又有新兴需求的创新。应实施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加大扶持,发挥其在扩大内需、形成双循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和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作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亚飞)

责任编辑: 杨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