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关键在哪里?

2020-09-29 10:10:00 发布来源:新华社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部署,确立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宏伟目标。

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下,落实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规划部署,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统筹全局,扭住关键,精准发力。

洞察全局把控社会矛盾风险

防范化解风险是一门科学,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精准研判、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增强全局意识、系统思维,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和防控风险。

当前,受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影响,我国社会矛盾风险发生新变化:矛盾风险总体平稳可控,但多个领域矛盾风险稳中有升,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

比如,内部环境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现代化转型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影响社会。

再如,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利因素: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冲击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美战略博弈加剧,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在社会安全领域,我们既要高度警惕“蝴蝶效应”、“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总体看,我国社会矛盾风险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基础上,矛盾风险多源多样、点多面广;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结构性矛盾风险,特别是就业、收入分配等涉及民生和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矛盾问题,将在较长时期存在并产生重要影响;

三是,与信息、人员、资本、技术、商品、服务等要素高速流动相应,矛盾风险流动性加快,经济金融、生态环境、公共卫生、意识形态、科技等领域及自然界的风险与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之间关联性增强,易于跨域传导、叠加共振,形成复合风险;

四是,国外风险向国内输入传导势能增大,衍生、催化多方面风险因素。复杂国际斗争和世界经济下行对我国社会矛盾风险的直接间接影响将是长期的。

因此,必须从全局和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度,敏锐洞察和整体把握我国社会矛盾风险走势特点,系统推进风险治理现代化,及时防范化解矛盾,有效稳控局势,防止小风险积聚酿成重大风险、复合风险、系统性风险,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延误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掌握主动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从国际上来看,经济危机、民众失业、收入下降特别是贫富严重分化,是酿成部分国家严重社会冲突危机的最大风险源。同时,政府公共政策决策不当,往往成为社会骚乱的导火索,甚至演变为严重暴力事件。因此,从世界范围看,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统筹协调,已成为调控一国社会矛盾风险的“总开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冲突事件持续下降、社会稳定指标持续向好,根本原因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脱贫攻坚、教育、就业、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利益关系协调度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自2012年起,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国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严格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了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实现了具体领域或方面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调整,从源头上防范化解了包括征地拆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大量社会矛盾风险,拓展了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被广大群众称为“民心工程”。

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衰退影响,许多国家民生问题突出、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冲突风险普遍上升。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最为根本的是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这一主要矛盾,就能避免全局性社会风险,防范化解其他领域风险就有了硬底气。

风险越是上升,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社会敏感度就越强,决策风险就越大。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部署和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规定,对于防范化解重大社会矛盾风险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要继续推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扩面、提质、增效,同时大力推进社会风险评估科学化、专业化、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扩大公众参与、协商民主范围和渠道,在发展规划、改革措施、社会政策、项目建设等方面决策中,依法科学合理调整所涉社会利益关系。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为牵引,实现决策事项所涉群体性、行业性、区域性社会矛盾风险评估、预警、化解、防控、处置一体化。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提高决策统筹能力,加强战略谋划,重视各项政策制度的系统合成,去存量、控增量、防变量就抓住了“牛鼻子”。同时,健全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体制机制体系,采取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多元化解、防控协同及大接访等综合治理措施,就能掌握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战略主动。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当前,有些“大块头”的社会矛盾风险,源于国家和地方制度、政策、规划等宏观方面,主要靠政府顶层设计和调控解决;大量林林总总的中观、微观社会矛盾风险,则源于市域特别是基层,主要靠市域和基层解决。

在矛盾风险上升的大气候下,我国市域和基层面临风险跨区域输入、跨层级传导性的严峻考验。如果防范化解不力,矛盾风险就会上行、聚合、激化,甚至形成局部或区域性社会风险。抓好基层社会矛盾风险的防范化解,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

防范化解基层社会矛盾风险,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运用制度威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增强治理的向心力,提升治理效能。

同时,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完善党委和政府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指挥体系;二是向乡镇(街道)赋权赋能,使其财权事权匹配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职责任务,改变乡镇一级社会矛盾多、责任重、资源少、能力弱的状况;三是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健全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规则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此外,解放思想,积极培育社会组织,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

作为我国防范化解基层社会矛盾风险的现代治理模式,新时代“枫桥经验”具有重要政治内涵和科学方法论意义。其核心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依靠群众等力量就地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浙江省创新基层社会矛盾风险治理方式,充分发挥五个作用,即政治引领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德治教化作用、自治基础作用、智能化建设支撑作用,开创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局面,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借鉴浙江的经验,对照一些地方的短板弱项,在防范化解基层社会矛盾风险方面,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和时代特色,推进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防止单纯依靠公安和司法机关、采取简单办法解决社会矛盾风险的错误思维。

同时,要把握风险社会属性,由单纯解决矛盾思路转为治理风险思路。发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城乡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企事业单位、社交媒体群组等作用,提高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形成快速有效处置危机事件合力。通过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国家层面强大制度优势有机结合,将风险、危机及时消解在发源地和基层。

守土尽责铸牢风险防控责任链

从矛盾到风险到危机,有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自然逻辑。必须坚持防范为先为重,将防范、化解、管控、处置有机结合成一个严密链条。哪个环节掉了链子,都可能酿成悲剧。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极端案事件,起初多是个体性矛盾纠纷。但是,由于地方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服务管理、矛盾调解、当事人心理疏导、安全隐患排查预警、风险监测防控、危机应对处置等环节出现疏忽、失职、渎职等问题,导致矛盾逐步激化、风险失控、报复社会的个人极端犯罪行为得逞,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如果矛盾风险防控责任链断裂,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后果。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要坚持党政负责、部门担责,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或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

一要完善责任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密切责任衔接,打造贯穿矛盾—风险—危机全过程的防范、化解、处置责任链;二要推进现代科技与社会矛盾风险治理深度融合,开发利用跨部门大数据平台和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平台,实现信息互通、措施联动、智能监测预警、精细化管理服务、全程电子留痕、责任即时可查;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社会监督,对懈怠麻痹、不作为、乱作为、走过场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形成积极主动、层层负责、人人担当的常态;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检验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成效。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我们既要有视外部风险“黑云压城”、对内部风险“如履薄冰”的紧迫感,也要有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勇气。对出现的社会矛盾风险,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努力化解在源头、控制在初始。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巩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局面,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孔祥涛 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 张浩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