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煤炉子“下岗了”

大众日报记者 贾瑞君

2020-08-06 16:46:5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李同华家,厨房墙壁上挂着一台崭新的燃气炉,格外显眼。

离开脏兮兮的煤堆,告别用了几十年的煤炉,2020年,李同华一家4口人在亮堂堂的房间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现在非常方便,24小时保持恒温,家里也干净了。”谈及今年冬天的变化,他开心地说:“过去厨房的角落堆满煤,不光把墙壁熏得黑乎乎的,满屋子都是粉尘,煤炉子供热还不均匀,每天早晨冷得像个冰窖。”

李同华所在的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柳堡镇李柳村,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人均年收入不到7000元,是滨州市三个省级贫困村之一,村里家家户户依靠燃煤炉取暖做饭。

近年来,滨州市政府重视环保工作,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在尤为突出的位置。李柳村“第一书记”去年4月来到村里后,就盯上了这些煤炉子。

他带着村干部走访考察,寻找能够替代煤炉的新办法。在村子不远处有座西气东输的气站。经过镇上协调,他们同意把气管线铺到村口。

早已习惯了与煤打交道的村民,在面对燃气炉这个新鲜事物时竟然产生了顾虑。第一次征求意见时,全村儿304户只有50户同意。

“第一书记”和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讲解“气代煤”的好处,还给村民打包票:“比燃煤多出的费用,我来想办法。”

他在气管网和用气计量上降成本,对管线铺设进行优化,节省安装费用,还跟柳堡镇政府沟通协调,为每户村民申请安装补贴。在“第一书记”和镇政府的推动和帮助下,这个村有一半多人口摘掉“煤帽子”。

李同华告别了煤炉子,邢书东也实现了脱贫。

去年年底,他拿着镇上补贴的两万元钱,又凑了点儿钱,买了两头母牛,春节后下了两头小牛。看到希望的他,又买了一头母牛。

从六万元变八万,从八万元变十万。不到一年时间,养牛不仅帮助邢书东实现脱贫,还成为了带动全村人脱贫致富的榜样。

邢书东所在的邢家村,在柳堡镇当地也是挂得上号的穷。在“第一书记”的指导下,村民在玉米身上看到“商机”——养牛。这个村以玉米种植为主,以往玉米收割后,大量秸秆被焚烧。“如果用来喂牛,4亩地秸秆够一头牛一年的口粮。”邢家村支部书记邢承銮说。

作为山东省派第四轮“第一书记”,2019年4月,王秀峰和车宜恒从中石化胜利油田东胜公司来到这里,分别担任邢家村和李柳村的“第一书记”。自2012年以来,胜利油田已先后6批选派第一书记23人次,对口帮扶19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贾瑞君 通讯员 于佳 张康 李翔煦 报道)

责任编辑: 李广寅     签审: 王菁华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