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山东丨山东这首“老”情歌,怎么唱也唱不够

大众日报记者 吴永功

2023-11-12 18:33:0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为期三天的“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3北京推介活动,吸引了很多人对山东老字号的关注。山东老字号是独属于齐鲁大地的“老情歌”,一首老情歌或许代表着一项技艺、或许是一杯酒、又或许是一个名吃。截至目前,山东拥有省级以上老字号企业共计352家,其中,中华老字号66家,山东老字号286家,“山东老字号”队伍还将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老字号情歌被唱响,你又知道几首山东“老情歌”呢?

东阿阿胶:一方水土铸就一方经典

3000年前,阿胶在东阿镇诞生,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东阿阿胶从汉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贡品,被誉为“补血圣药”、“滋补国宝”。我国首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阿胶为“上品,久服轻身益气”。经过整理,关于东阿阿胶的古代经典名方更是多达3200余首。

为什么东阿镇的阿胶如此珍贵难得,能够在行业中屹立千年而不倒?

一是因为制作原料的“道地性”。东阿镇阿胶的原材料用的是“阿井水”。我们知道炼制阿胶的原材料是驴皮,在炼胶过程中,我们需要提取驴皮中的胶原蛋白,而胶原蛋白与角质层连在一起,利用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还很难将其提取出来。而阿井水是泰山、太行山地下潜流在东阿地下汇集而成,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炼制阿胶的天然电解质。不仅能有效提取胶原蛋白而且对杂质分离、人体吸收都有着非常好的作用。二是东阿镇流传千年的古法技艺。传统的阿胶制作技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要经过洗皮、泡皮、凉皮、刮毛、化皮、炼胶等99道工序,历经百余天方可出胶,而这套炼胶技艺被称为九九炼胶法,其中融合了大量和九有关的元素,如初九点火,炼胶九天九夜,九次添加阿井水,阴凉九九八十一天,共有九十九道工序等。历经数千年历史,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东阿阿胶在守正创新中发展自身,让东阿镇阿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周村烧饼:圆转如意,生生不息

周村烧饼最早追溯到1800年的汉代,由西域“胡饼”演变而来。《资治通鉴》记载中,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贩卖胡饼者流落到北海(今山东境内),后明朝中叶,在商贾云集的周村,当地饮食店户的师傅结合焦饼薄、香、脆的特点,加以改进,创造出脍炙人口的大酥烧饼,此即的周村烧饼的雏形。清光绪年间,经过山东人郭云龙和其子的不断深耕细作,形成了用料考究、工艺独特、酥香薄脆的周村烧饼,文人雅士们则称其“形如满月,薄如秋叶;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许多人也为其起名为“呱啦叶子”——周村烧饼闻名世界,享誉至今。

即墨老酒:千年佳酿,入骨入魂

拥有4000年历史的即墨老酒在黄酒行业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即墨老酒源于商代,盛于春秋战国,在清代道光年间达到极盛时期,可谓是中国名酿、营养酒王。据《即墨县志》和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公元前722年,即墨地区(包括崂山)已是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黍米高产,米粒大,光圆,是酿造黄酒的上乘原料,在此基础上在实践中总结出严苛工艺的酿酒大师们经“守六法、把五关”酿造出的即墨老酒色彩艳丽、气味馥郁芬芳、性质温馨,其风味之雅,营养之高令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据传说,战国时齐国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当地土民就是以黄酒犒劳将士,鼓舞其杀敌取胜的斗志。发展至今的即墨老酒不仅是名酿,更是融入人们的骨血之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地域标志。

乡韵鲁锦:以心为轴,流转变幻

“纹彩绚丽,灿烂似锦”谓之“鲁锦”,其织造历史可追溯至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在鲁西南地区广为流传,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文化特色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天到午时忙,三更去机房,足踏脚镫子,双手穿梭忙。两边织的十样景,当中织的金凤凰,四角织的灵芝草……”,鲁锦的织造技艺是山东女子独自发明的指尖上的魔术,聪慧的鲁西南女子手工操作——纺线、练染、布浆、挽经、做综、闯杼、掏综、织布等72道工序,不断反复循环地改变色线的经纬结构,在错综交叉中以22中基本色线变幻出上千种绚丽多彩的图案,方才能制成一件鲁锦成品。“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为了守住这项技艺,2008年,鲁锦织造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勤劳的山东人民手中守正创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织就锦绣未来。

马坡金谷米:名米之首

在山东省金乡县,孕育着中国名米之首的金谷米。马坡地块是金谷米的发源地,据《金乡县志》记载:金谷又名齐头占金谷,仅产于金乡县马庙镇的马坡。马庙金谷米色泽金黄、质粘味香、悬而不浮、汕而不腻、入口爽滑,能多次凝结米油层的特点,其米油营养极为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俗称“能挑七层皮”,历史上被称为“十三怪”之一。马庙镇凭借其优良的土壤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孕育的马坡金谷米粒浑圆,色泽金黄,质粘味香,营养丰富,储存数年米质不变。据传说,康熙和礼部尚书庶子张玉书南巡私访,路过马庙马坡一带,已是半夜三更,村民几乎都关门睡觉了,只有庄东头的一户农家还亮着灯,骑着白马的康熙帝就命随从叫开了那户人家的门,热情好客的农家就让康熙皇帝入住在家里,女主人为他熬了一碗小米粥,康熙帝吃后称是人间美味大加赞赏,称为“奇米”,从此金谷成为“贡品御米”, 每年秋后都要挑选上等当地米送往京城.为皇家享用。金谷米的产地也因康熙皇帝当时骑着一匹白马而被命名为白马坡。1959年,建国十年大庆之际,周总理还曾用此米招待中外宾客。

崔字牌小磨香油:古法技艺,正宗芳味

“十里郊野满城香,举目远眺圩水长。神工鬼磨五百载,正宗芳味崔家庄。” 明朝初年,崔氏家族由山西洪洞迁潍县大圩河崔字庄后,自此有了小磨香油的生产。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香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小磨香油。另一类是机制香油。小磨香油不同于采用机榨技术高压出的香油,其制造工艺更加复杂精细,主要是以小石磨为主要工具,将炒熟的芝麻进行研磨形成酱胚,在酱胚中导入一定比例的优质饮用水,利用油水比重的不同,将油从酱胚中代换出来,这种以水换油的方法又被称为水代法,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着自然风味和独有的营养价值。虽然制作过程复杂,但是其仍然凭借着无污染、纯天然、高营养价值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历史悠久为“老”,文脉传承成“字”,经久不衰称“号”,山东老字号与这片土地的血脉紧紧相连,承载着山东的历史故事、人文风俗,展现着城市的风貌和山东人的风骨,拨动了历史的弦,唱响了齐鲁大地的千年韵律。随着越来越多的山东老字号不断被发掘,被重视,山东的“老情歌”更是说也说不完,唱也唱不尽,不仅是山东本地人的“心头好”,更是渐渐成为年轻人观光游玩时寻找的“宝藏”。除上述流传千年的老字号之外,还有哪些您记忆中的“乡韵满满”的老字号,欢迎分享!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吴永功 实习生 薛舒晓 报道)

责任编辑: 韩雨婷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