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五位一体”全面提升中文类研究生社会担当

大众日报记者 董卿

2021-11-26 22:30:5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鲁东大学文学院以“增强创新能力,强化责任担当”为指导,以“需求导向,完善环节构建创新人才体系;使命指引,学研用融通提升培养质量”为理念,充分发挥学院多学科交叉渗透、优势学科平台突出、区域合作交流活跃的综合优势,培养具有较强担当意识、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通过调整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培养环节,建设教研平台,组建实践团队,开展创新实践等举措,不断取得突破,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构建“五位一体”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

围绕责任担当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构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环节”“四个方向”“五个团队”的“五位一体”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价值引领,确立“一个核心”,挖掘所有专业课程思政要素,并组织课程思政授课观摩与比赛,从“四个自信”、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同时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积极探索。统筹兼顾,关注“两个重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课内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理论素质和担当意识,课外实践提升创新实践和服务能力。无缝衔接,理顺“三个环节”,培育创新能力。课程学习培植科研创新素质,平台锤炼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产业锻炼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学研用无缝衔接才能发挥最大成效。突出特色,凝练“四个方向”:语言应用、辞书编纂、古代文学与文化、文艺批评,整合优势学术资源,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以优势特色服务社会。组建“兰桂枝语言康复”“辞书编纂”等五个团队,学用融通提高创新实践水平。

搭建平台,开展综合研究,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大力开展学研融合教学,让所有同学参与科研平台和导师项目,凝练问题意识,提升科研水平。学院先后获批国家语委(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院、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0项,为学研融合培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与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多家企业和地方机构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有序开展学用融通人才培养。依托科研平台和学科组群,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毕业学生100%都有论文发表,其中刊发CSSCI核心期刊5篇,7名考取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3人获评省级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4名同学获评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推进创新实践,服务社会发展

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广与实施过程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回报社会意识增强。学院五个特色鲜明的工作团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成果显著。

“兰桂枝”语康服务帮助众多儿童回到美妙的语言世界。该5年来赴山东淄博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地义务诊疗5000余人次,帮助孩子回到久违的语言世界。团队被团中央授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团队”称号,并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10余奖项。

辞书团队协同出版社形成辞书系列品牌。签署横向协议为出版社定点编纂精品辞书,从多个视角调查当今汉语辞书之现状,为国家语委撰写咨政报告,为辞书事业发展建言献策。2019年团队以“语言系国运,辞书筑国基,共圆强国梦”为主题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共展出辞书20余种,词典学等著作30余部。

语言文字团队发挥优势促进贫困地区推普脱贫。开展语言调查与研究工作,承接中国语保工程项目8项,为推普做实践探索。开展推普脱贫工作,对口国家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的四川省凉山彝族州布拖县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展了普通话和教师口语培训工作,并结合当地风土民情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带动了当地特色语言文化的传播。

文化传播团队不负省委宣传部重托面向“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中日韩合作办学,培养儒学研究人才,设立首个中日韩硕博联合培养基地;依托省重大委托项目,撰写出版“一带一路话中国”之“中华传统智慧丛书”;举办“东北亚学术合作国际研讨会”,与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30余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送出4名学生赴韩学习,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文化传播,文明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院一馆”携学科底蕴为胶东地区打造文化育人平台。鲁东大学文脉绵延90年,在先师吴伯萧、何其芳带领下,文学基因和红色基因相融合,形成了近百位作家构成的享誉文坛的鲁东大学作家群。学科充分利用上述资源,主动构建“三院一馆”,与烟台市政府携手打造文化育人新平台。举办“贝壳儿童文学周”,邀请曹文轩等知名儿童作家讲学,活动吸引了五千余名胶东市民参加。

创新实践,责任担当。鲁东大学文学院将继续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不断完善 “五位一体”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突显学生服务社会应有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董卿 通讯员 张成良 报道)

责任编辑: 刘蓬基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