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从脱贫“带头人”到致富“定心丸”

2021-01-25 10:26:4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青岛西海岸报

青岛西海岸报/西海岸新闻网记者 王雪

“甜水养、沙土长、鸡蛋大、入口化”,介绍起“大场草莓”的特点,这短短的几个字既贴切又接地气。

徐勇正在采摘今年草莓公社的头茬草莓。

“大场草莓”最早源于大场镇南辛庄村。2008年,南辛庄村一位19岁的小伙子扎进草莓棚,一步一个脚印带领村民做大做强草莓产业,将红红的草莓变成红红的票子,“鼓”起了村民的腰包。先后荣获全国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的称号,如今,南辛庄村产业兴、农民富,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变了模样。

这位名叫徐勇的小伙子,如今已过而立之年,是南辛庄村网格书记。皮肤黝黑的他操着一口地道方言,在草莓棚里干起农活的娴熟模样,一点不比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把式差。而他眼镜后的目光里,透着深耕农村的坚定。

敏锐洞察>>

率先开辟线上销路

南辛庄村一直有种植草莓的传统,但由于多为散户种植,且因传统草莓大棚抗风险能力较差,久久不成规模。为改变原有贫困落后的现状,徐勇发动全村村民,进行土地流转,集中建设草莓产业园,并建设成立西海岸草莓公社。随着草莓产业越做越大,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因西海岸脱贫攻坚的多年采访经历,记者早已与徐勇相熟。1月21日,记者再一次来到草莓公社,见到的依然是徐勇轻轻俯身钻出大棚后笑眯眯的那张脸。

徐勇正在采摘今年草莓公社的头茬草莓。

“寒潮可算过去了,今年盛果期来的比往年晚了足足20天。现在好了,草莓果子一天一个样,产量也慢慢上来了。”翻开徐勇的朋友圈,他正发出“头茬草莓有量”的信号,吸引采摘及网上订货的顾客。“目前的头茬草莓,整个园区每天的产量在千斤左右,马上就能大量上市。到时候可有得忙了,光是订单配送就得从早忙活到晚。”徐勇笑呵呵地说。

早在四五年前,徐勇就开始试水订单配送,而那时采摘游正红火。“采摘游为我们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让我们树立了口碑、打响了品牌。”然而,要想实现收益最大化,过分依赖采摘是行不通的,徐勇开始琢磨新的销售模式。“吸引顾客上门的同时,更要主动走出去。”于是,徐勇从线上找销路,率先走上订单配送的路子,一点点积累客户群,同时向村里的种植户们渗透这一新销售模式。

通时达变>>

疫情之下收入反增

几年的订单配送探索,不仅让南辛庄村的草莓种植户们拥有了自己固定的客户群,还让他们克服了疫情影响,顺利渡过了难关。

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采摘生意几乎断档,种植户们一时间慌了神。“只要做好防控、保证产品质量,把精力从招呼游客转为草莓的精细化管理和维护经营订单配送,一样能把咱的草莓卖出去。”受到徐勇的鼓励,越来越多种植户转头扎进管理与配送工作中。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整个生产季算下来,草莓产量和收入远超往年。“平均每户增收3000-5000元。”徐勇高兴地告诉记者,尤其是张诗清,可以说是2020年的“草莓王”。

“草莓王”的称号缘于张诗清高达6万元的增收额。“3亩半草莓棚,比之前多赚了6万块,这多亏了书记蹚出的好路子。”聊起疫情期间的增收,张诗清不忘对徐勇的赞许。“书记说,做订单一定要保证品质,那俺就勤打理,把果子养得又大又甜。”张诗清说。

增收过后,徐勇又开始了另一场谋划:“要多发动村里在外工作的人们,成为园区二级代理商,让每一位村民都是‘大场草莓’的代言人。”在徐勇看来,农业需要不断革新,才能保持长远发展的生命力。

走在前列>>

从“带头人”变“定心丸”

要说发展代言人是“将来时”,那么徐勇正在进行的种植试验则是“进行时”。走进徐勇的另一座大棚,记者发现里面全然换了一副模样:过去整齐的草莓垄换种了蓝莓苗,还有少量草莓苗分布在蓝莓苗两侧。“想试试草莓和蓝莓套种行不行得通。”徐勇对记者说。

徐勇正在自己新尝试的蓝莓、草莓套种采摘棚观察植株长势。

驱使徐勇作出这个决定源于园区规模减小。“少了3个棚,原因就一个:缺劳动力。”徐勇告诉记者,种草莓需精细化管理,人力跟不上就只能减规模。“与种植草莓相比,蓝莓不需要过于精细的管理,省人力,而且蓝莓种植成本低。套种在省人工的同时,还是有得赚。”看着大棚里的蓝莓长势不错,徐勇满心期待。

如果说,过去的徐勇是南辛庄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那现在的他则更像是村子里走向更加富裕的“定心丸”。

对市场信息的敏锐把控和灵活有效的应对策略,让徐勇总能走在市场前面。时间久了,大伙儿对他越来越信任。“有徐书记在,俺们啥都不怕,没有什么坎是跨不过去的。”村民赵绪华笑着说。

在草莓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徐勇带领村民积极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村庄环境面貌,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我们还将加大‘三村两园一品牌’建设投入,努力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草莓产业链,实现一颗草莓富全村,完成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跨越。”徐勇表示。

■记者手记

农村致富

离不开领头雁

在脱贫攻坚战中,有这样一批有理想、有担当的带头人,他们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振兴乡村的“领头雁”,而徐勇就是其中一员。

扎根农村十余年,徐勇潜心研究草莓种植技术、积极探索新销售方式、时刻关注最新政策,带领全村百姓将草莓产业做大做强,走出了一条属于南辛庄村的致富路,让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变了模样。村里的草莓产业越来越红火,徐勇也从过去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变成了带领村民走向更加富裕的“定心丸”,他深感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试验草莓和蓝莓套种、发展乡村代言人……在带领村民致富的道路上,徐勇从来没停下探索的脚步。“致富的道路还很长,得踏踏实实干下去。”加大“三村两园一品牌”建设投入,努力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草莓产业链,实现一颗草莓富全村……徐勇已经为完成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跨越谋划好了新路子。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长期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者们,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徐勇一样的带头人,才激发出了百姓的内生动力,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

责任编辑: 祁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