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齐鲁党员星力量丨刘清华:逆转思路 靠牛致富

大众日报记者 吴永功 蔡继钗

2022-09-16 14:07:0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年,大众日报·山东党建云平台全新启动“红星耀齐鲁”大型融媒报道活动,推出齐鲁党员星力量、基层党建亮点汇、第一书记风采录、高校党建品牌展四个单元板块。其中,“齐鲁党员星力量”面向各行各业优秀共产党员,征集先锋模范的人物事迹,重点体现优秀党员在各领域的模范带头示范作用(征稿邮箱dzrb1939@qq.com)。本期“齐鲁党员星力量”上榜者是惠民县何坊街道大李村支部书记刘清华。

刘清华,1965年出生,参过军,当过工人,经营过企业。现任惠民县何坊街道大李村支部书记、福财肉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他于2013年开始单独经营肉牛养殖场,2015年在街道办事处和主管部门的帮助支持下,迅速调整经营模式,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他又引进有机肥生产线,对牛粪进一步加工。最终形成肉牛养殖为引领,牛粪有机加工为纽带的循环产业模式,带动惠民县何坊街道及周边更多群众发家致富。

刘清华在经营肉牛养殖场之初,雇佣了七八个人,既有专门防疫的兽医,也有专门的养殖管理员和仓库保管员,自己一家人也吃住盯在养殖场。可是两年下来,存栏量300多头肉牛的养殖场就死了100多头,直接损失100多万元,养殖场损失巨大,濒临倒闭。静下来细琢磨,主要是精力有限、管理不到位,养殖管理人员照顾不上。一头牛感冒,两三天如果发现不了就会迅速发展成肺炎,再治就来不及了。

2015年,刘清华在惠民县何坊街道办事处和主管部门的帮助支持下,迅速调整经营模式,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动员所在村大李村和周边村的肉牛养殖专业户来养殖场进行养殖,大家抱团发挥各自优势来进行养殖。

“当养牛场规模达到1500头时,年出栏3000多头,光牛粪一年就有60多万吨,随着牛粪的堆积越来越多,粪污气味成了大问题,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到既能满足环境要求,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在一番合计后,便从一堆堆牛粪做起了文章。”刘清华谈到转变思路对牛粪进行深加工时这样说。

在经过一番考察后,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刘清华的合作社引进了肉牛养殖生物发酵技术。现在的养殖场内,每隔几个小时,机械设备都会对牛尿、牛粪进行集中清扫,通过机器干湿分离后,干物质部分进行堆放,添加有益菌种,充分混匀后进入有机肥生产车间,进行高温耗氧发酵,经过连续不断的升温降温与反复翻抛,将其中的病虫卵、有害菌杀死,数天后,牛粪就变成颗粒状的有机肥。

“我们这些高温大棚一年四季都用这些有机肥,这种有机肥料不烧苗、保险系数大并且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对于蔬菜种植来说有很大的好处。”惠民县何坊街道鑫浩家庭农场李大友说。

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3吨牛粪可以加工成1.2吨有机肥,有机肥的批发价每吨可以卖到800-900元。一年至少可以生产30-60多万吨有机肥颗粒,该项目使得牛粪得到了有效利用,牛场达到了高标准的粪污处理要求。

目前,该村合作社在“合作社+基地+养殖户”模式的基础上,还带动了6家种养合作社。此外,在夯实养牛产业前提下,不断提高粪污处理的利用率,增加养牛产业附加值,实现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养殖的双赢。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记者:蔡继钗

通讯员:张荣祥

(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

相关链接:

红星耀齐鲁丨全省征集!山东党建云平台四大板块等你参与

责任编辑: 蔡继钗     签审: 吴永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