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非遗文章 拓宽脱贫渠道——枣庄市市中区积极探索非遗助力脱贫新模式

大众日报记者 于新悦

2020-10-15 11:24:1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鲜香麻辣的枣庄辣子鸡令人口齿留香,而辣子鸡的魅力不只在于美味,更是作为枣庄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助力脱贫出了一份力。枣庄市市中区通过辣子鸡产业,打造了从肉鸡养殖、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条,举办了三届辣子鸡美食文化节,辣子鸡不再只是桌上的美食,更是作为非遗美食传递了枣庄味道,使枣庄人“富起来”。据统计,市中、薛城两个区仅辣子鸡特色店就达4038家。全市袋装网售成品辣子鸡每天在15000份左右,节日可达5万份。

辣子鸡仅仅是枣庄市非遗助力脱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大力挖掘、保护、传承非遗项目,每年开展非遗项目申报、非遗调研,整合资源力量,全区现有非遗项目135项,其中省级项目4项、市级31项,区级100项,确立省级非遗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9人,区级传承人29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发展、提升和创新的基础上,推进“非遗+扶贫”,依托各类非遗项目,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促进就业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

要使非遗焕发新的生机,首先要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围绕“传承”和“保护”,枣庄市市中区组织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修、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非遗不“变味”的前提下,优化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融入现代设计,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培育知名非遗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同时,开展一系列民俗民间文化活动,将传统技艺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通过慕课、短视频、公众号线上传递非遗手艺和非遗活动,将非遗资源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供公众欣赏、学习、实践。今年6月,枣庄市举办“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系列活动,展示展演龙氏制衣传统服饰、百变奇声等非遗项目,通过线下展演、线上公众号展示两种形式,将枣庄非遗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此外,枣庄市连续多次组织齐村砂陶、葫芦烙画、大郡泥塑等非遗项目参加非遗博览会、民俗展演等活动,组织非遗进学校、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等系列活动,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扩展非遗产品销路,提高贫困人口收入。

与此同时,枣庄市市中区创新销售模式,打通线上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非遗活态传承,让老手艺转化为脱贫新动力。组织非遗购物节并广泛发动非遗老字号、传承人等参加,组织了多家非遗项目商家入驻淘宝、飞羊网等电商平台,包含陶器、工艺品、食品等品类。扩大产品宣传,积极借助新媒体等资源,创新传播渠道,加大线上宣传力度,提升非遗扶贫产品的知名度。开展“非遗推介”直播活动,集中推介齐村砂陶、尚岩土陶、奇味辣猪蹄、黄花牛肉面多种特色非遗的产品,吸引了十几万人关注。组织非遗产品参加旅游商品大赛、各类展会,进入东湖、仙坛山温泉小镇、台儿庄古城等旅游景区,进入夜市、文化大集等进行展示展销。

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的炻陶产业是省级非遗项目,齐村镇先后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扩大产业规模,改造完善制作室、展览室、设计室、普及室,研发陶土成分5种,搜集整理枣庄本地传统轴料配方300多种。镇政府依托炻陶产业,建设了齐村镇乡村振兴产业示范服务中心,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增收模式,趟出了一条“炻陶+扶贫”的脱贫新路子。目前,齐村镇现有陶窑14座,年产沙窑产品10万余件,年销售额500万元,带动乔屯、杨岭、李岭等村共30户贫困户就业。除炻陶外,齐村镇还立足峡谷会盟文化、木器、笤帚等产业项目、舞龙舞狮等传统技艺探索“旅游+扶贫”“工艺+扶贫”“游艺+扶贫”的非遗助力脱贫新道路。2020年,齐村镇被评为山东第三批“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系枣庄市唯一。

依托丰厚的非遗资源,枣庄市市中区将传统技艺与创新工艺结合起来,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基础上,探索非遗助力脱贫的新道路,使非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新悦 实习生 王月华 报道)

责任编辑: 李文     签审: 周京臣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