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新区:探索产才融合模式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大众日报记者 张蓓

2023-01-26 15:04:0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2年,潍坊高新区积极探索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加速构建以人才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汇聚一流人才的工作机制,努力使更多有真才实学的创新力量“英雄有用武之地”。目前,已引育省级以上重点人才129人,连续8次获评“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创新能力跃居全国高新区第20位。

前不久,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双极膜电渗析器产品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在电渗析膜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项目研发进展顺利,牵头人傅荣强喜上眉梢。正是看中了高新区的产业环境,10年前,他从新加坡回国加入天维膜,组建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相继完成了均相电渗析膜、双极膜和电渗析器的研发。

“我们做产品开发应该靠近市场,因此我在国内寻求发展机会。天维膜刚好从事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和我的研究方向非常契合。” 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傅荣强说,来到这里之后,高新区帮助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能够专注于产品开发。傅荣强深切感受到了高新区对于新材料产业和人才的重视。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高新区紧扣产业发展需求靶向引才,出台“管行业就要管人才、抓产业首先抓人才”任务清单,推出“潍柴9条”“歌尔8条”“磁悬浮16条”等14项定制化政策,给予龙头企业引进人才一事一议“特权”,引导优势产业头部企业牵头建圈强链,让人才集聚与重点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高成长性企业、高能级研发平台矩阵加速形成,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各类创新人才不断集聚,为“走在前、开新局”注入源头活水。

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连文玉说,天维膜公司作为一家科技型民营企业,一直以来特别重视产品的技术创新,这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增长的关键。“高新区与我们先后多次到国内著名高校加强深度合作,帮助我们引进国内著名高校人才,让人才政策应享尽享,对我们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去年,山东科技大学教授石侃作为科技人才副总进驻华滋自动化,进行圆刀磨切机模块化结构升级的研发。

“作为企业来说,突破科技瓶颈就需要人才,招引人才靠企业自身有局限,通过科技副总或者校企合作,进行产教研的融合,把高校的资源,尤其是能够落地的技术和成果带到企业来,助力企业发展。”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总监郭学宝说。

破解人才短缺难题,高新区开辟“以才引才”新路,统筹本土育、全职引、柔性聘三条渠道,实施单位(园区)科技人才副职、企业科技人才副总“双顾问”工程,充分发挥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聚焦全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我们每年初到区直单位、园区和企业调研‘问才’,征集梳理人才、技术‘紧缺急需’清单;到高校院所走访‘寻才’,初筛建立目标专家库。”高新区党群部人才办工作人员秦伟龙说,通过个人自述、双向问答、专家评议等,将条件最好、素质最硬的人才选出来。

截至目前,高新区先后向区直单位和园区选派34名科技人才副职,向企业选派13名科技人才副总。近两年来,帮助解决技术创新难题110余项,牵线校企共建科研平台14个,引荐“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50余名,推动产学研项目合作金额超过4500万元。

“科技人才顾问本身就是一种人才智力资源,他们在推动校地企人才联合培养、企业技术难题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秦伟龙说。

为服务人才、成就人才,高新区着眼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树立“人人都是店小二”理念,成立685名干部组成的人才专员队伍,建立“人才吹哨、专员报到”工作机制,对人才服务事项全面落实。完善项目落地、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事项跨部门协调机制,帮助解决“税”“学”“房”“医”等后顾之忧,让人才居有所享、业有所成,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蓓 通讯员 尹婷婷 王洪磊 崔雪英 报道)

责任编辑: 王菁华 李忠运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