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小镇的“海漂”

大众日报记者 石如宽

2021-09-23 12:37:3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寿光市化龙镇是有名的“中国胡萝卜第一镇”,随着胡萝卜品牌不断打响,已形成了胡萝卜种植、加工、销售、出口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眼下,胡萝卜收获已进入尾声,但是,在胡萝卜出口企业的一条条流水作业线上,工作人员正忙着装箱、运输,忙得不亦乐乎……几个小时后,这个小镇的胡萝卜就能发往世界各地。

近年来,胡萝卜小镇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他们到其他镇街、其他县市甚至外省市规模性包地种植胡萝卜,收获后运回化龙镇,加工后再销往世界各地,当地人称他们为“海漂”。

“我们企业是产供销一条龙,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加工车间,产品可出口十几个国家,以日韩、中东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为主,年出口接近5万吨,创汇在1500万美元左右。”在潍坊欣欣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多名工人正在清洗、挑选胡萝卜,公司负责人李兴华告诉记者,包装封箱后,这批胡萝卜将发往韩国。

“一个月前是拱棚胡萝卜大量收获的季节,拔萝卜、装萝卜的场景随处可见。”作为种植大村,务本村党支部书记孙永志说,作为最早发展拱棚胡萝卜种植的村庄之一,目前村里三分之二的拱棚种的是胡萝卜,种植面积超过50亩地的村民不在少数。“每亩地可以产12000斤左右,产量高的能达到14000斤左右,按照一般行情价一元一斤,整体收益不错,老百姓确实得到实惠了。”孙永志说。

孙永志告诉记者,在1997年之前,化龙镇没有拱棚的“身影”,更别说用拱棚种植胡萝卜。自1998年开始,村里有种植户开始尝试把大田里种植的胡萝卜“搬进”拱棚,没想到,这样的试种方式很快就“火”了。“我记得当时第一茬拱棚胡萝卜上市时,以每公斤2元的高价被抢购,而露天胡萝卜价格为每公斤四毛钱,收入对比一下子就有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化龙胡萝卜的种植面积约5万亩,其中拱棚面积在1万亩左右。“去年冬天气温偏低,加上春天数次寒流侵袭,春茬露天胡萝卜的上市时间要比往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这样一来,胡萝卜的价格也比往年涨了些。”孙永志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种植户都有一种科学种植胡萝卜的意识,无论是管理还是选种,大家都很有针对性地择优选取,“今年春季有一个新品种,是一种青色的胡萝卜,3月份收获上市,价格卖到了每公斤3.6元,有户村民种了两个拱棚,一下子就收入20多万元,所以,我们现在也提倡这类新品种种植模式。”

近年来,随着化龙镇胡萝卜品牌的不断打响,村民们种植胡萝卜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受土地规模、墒情等限制,不少村民开始到外地包地种植胡萝卜,向规模要效益。

“我在东营大王镇包了150亩左右的地,按照往年行情的话,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说话的是务本村村民张连军,而像他一样在外包地种植胡萝卜的同村村民就有30多个。张连军告诉记者,凭借“中国胡萝卜第一镇”的名气,很多村民在青州、淄博、滨州等周边地区包地种植胡萝卜。此外,也有不少人南下福建、海南,北上河北、内蒙古等地种植胡萝卜。“收获后运回化龙镇加工,再销往世界各地,我们称这部分人为‘海漂’,这样的人多了,便真正实现了‘种全国、卖世界’的格局。”张连军表示,随着家乡胡萝卜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像他一样的普通种植户也有更高追求,那就是继续包地种胡萝卜,不断向种植规模要效益。

据悉,自2000年化龙镇被授予“中国胡萝卜第一镇”称号后,化龙胡萝卜无论在种植规模还是产品品质上,开始加速发展,各类胡萝卜加工及出口企业应运而生,各类从业人员5000多人,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和出口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化龙镇每年销往世界各地的胡萝卜达15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70%。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王静 报道)

责任编辑: 王菁华 李忠运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