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蹲点故事|东营:“泥”手艺闯出新天地

大众日报记者 卢昱 李广寅

2020-09-18 06:22:4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秋到黄河口。在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佛头寺村的黑陶研究所里,枣树、山楂树上挂满了微微泛红的果实。早已听人介绍,这个带有浓郁黄河文化气息的研究所也是硕果累累。

“黄河流到东营,沉积下来的泥是最细腻、最优质的。只要有水、有土,手艺人就能活。”在制陶作坊中,研究所的创始人、佛头黑陶传承人李建兴说。

一粒粒来自黄河中上游的黄土,在河床中奔腾千里后,沉淀在入海的三角洲畔,在制陶匠人的手中起舞后,涅槃重生。“做陶器跟写字、画画一样,都得用心才行。”李建兴说。

李建兴(左)接受记者采访。

佛头寺村的制陶业,是黄河流域中流动着的文化传承。明初,佛头寺村李氏先民从山西迁徙至山东,将世代相传的制陶技艺带到此地,并扎根发芽。数百年来,黄河三角洲一带七八个县都可见佛头寺陶器的足迹。

一代代匠人守护着陶艺,对技艺的创新也从未止步。上个世纪80年代,匠人们采用“停火闷窑”的特殊工艺,所烧黑陶“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李建兴也锐意开拓,佛头黑陶制品由原来简单的瓶瓶罐罐,发展到镂空雕刻黑陶、仿古罐、古鼎等,目前已有150余个品种。

然而,佛头黑陶在经历数十年辉煌后,又遇到瓶颈期。“原本只注重高品质、高价位艺术品的研发创作,忽视了最大的消费群体。”礼品市场遇冷后,李建兴逐渐意识到,陶艺的生命在于使用和传承。

“让产品更趋向于日用品与艺术品相结合,这样我们佛头黑陶才有出路。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发展制陶旅游,开发体验式制陶。我还看好多肉植物盆栽用的陶盆,制作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器物,比如黑陶茶杯、烟缸、笔筒等。”李建兴说。

眼下,李建兴研发出新品种——黄河泥壶、陶盏,正在热卖。“南方用紫砂泥做壶,我们有黄胶泥,怎么就不能做壶呢?从2015年开始试制。黄胶泥的密度和紫砂不一样,它非常细,超过1000℃容易变形,烧坏了好多件才成功。”说罢,李建兴拿起一把泥壶,用壶盖敲击壶身,发出清脆的铜声。

“李建兴老师有自己的艺术追求。研发新作品的时候,他会全身心投入,把自己锁在研究所里,沉浸在对黄河文化的追求中。”胜坨镇文化和旅游办公室主任隋清说。

“现在民间工艺普遍都面临一个问题:后继乏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研究所里开设了研学游,去年有800多个中小学生来近距离接触陶艺,其中有不少感兴趣的孩子常回来学习。我的孩子也从东营的一家企业辞职回来,跟我学习这门手艺。我给孙子、孙女起名‘陶陶’‘艺艺’,他们平时来这里,跟我小时候一样‘玩泥巴’,希望他们也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李建兴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昱 李广寅 报道)

责任编辑: 单青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