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巾帼力量|葡萄扶贫云知道

大众日报记者 卢鹏

2020-10-15 06:07:5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采访过程中,贺可云和记者“急”过一次,因为记者无意间说她农场出产的葡萄有一种不怎么好吃。“你说的是哪一种,怎么不好吃,甜度不够,香味不够,还是有什么异味?”平时说话柔声细气,自带三分笑的她,语气突然急切起来。

因为葡萄是她的命根子,是当地几十个贫困户的命根子。

“要想葡萄长得旺,要进行叶面喷肥,还要尽早追肥……”8月11日,沂南县铜井镇两泉坡村博云农场,见到贺可云时,她正在办公室给农场工人及周边村十几名村民上课,进行葡萄种植技术培训。她的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面积100多平米的大课堂,主要作为一个培训点来用。

截至目前,博云农场先后承担了省市县农广校系统共5000多人次的现场培训。人们亲切的称她为“葡萄妈妈”。

△贺可云让员工开车载着她,在葡萄架下缓行拍摄视频,用作推广博云农场的素材。

“葡萄妈妈”贺可云今年31岁,她不久前获得首届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荣誉称号,是临沂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返乡创业青年。按常情常理,创业做生意,应该往城里去、往富人多的地方去。可2014年以后的贺可云,完全是“逆向而行”。

“这是个好机会,我们可以把它承包下来,去做一些事。”2014年,当贺可云对丈夫说这话时,丈夫愣了,当时丈夫无意间告诉她,老家两泉坡村实施旧村改造,复耕了一部分土地,正在寻找承包人。

此时的贺可云在沂水县城创业多年,收获颇丰,她做的酒水代理生意,年收入可过百万元。母亲和舅舅等亲人听说她要承包村里的土地种地,也都极力反对,说她在城里赚了钱“烧包”,回乡种地赔本不赚钱。

但是,奔波商海多年,见多识广的贺可云,已隐约感觉到了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前景。而且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贺可云,对村民的贫困有着深刻印象,富起来的她总想为乡亲父老做点什么。她顶着全家人的反对,先进承包两泉坡村里198亩土地,按“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的路子,建设博云家庭农场。

△博云农场培训课堂,贺可云给农场工人及村民上葡萄种植技术培训课。

“中间遇到过很多困难,我偷偷哭过好几次,也想过打退堂鼓,这个时候家人反倒是支持我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博云是在做一件对的事。”贺可云说,对农旅企业来说,扶贫不能单单看作一种“负担”,它与企业发展是相得益彰的。

博云农场常期使用的工人,多数来自村里的贫困户。年龄最大的邹西良已过70岁,老伴身体不好,还有90多岁的老母亲要照顾。贺可云从来不给她定工作时间和任务,但只要农场有活,邹西良都是第一批到位,干活时抢着干。邹西良的工钱是一个月500元钱,贺可云好几次提出给他加工钱他都不要,他说,自己就是忙完家里的活过来帮个忙,500元钱已经不少了。

贺可云积极联络有长期业务的银行,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争取了10帮扶名额,每户每年发放3609元补助;现在,博云农场还与当地2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平均每户每年现金帮扶3000多元。据统计,博云农场成立6年来,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

△贺可云与博云农场工人一起搬运定制包装的精品葡萄,准备发货。

博云农场作为“扶贫农场”的名声,在不经意间传开,有许多网友主动@博云订购葡萄、并故意多加单,还有的经销商主动为博云介绍销售渠道和其他客户。因为品种多样,技术过硬,博云农场的葡萄达到四季都能采摘,鲜果采摘外还开发出烘焙葡萄干、酿造葡萄酒,优质品种的葡萄售价卖到每斤38元,成功申报国家“绿色认证”。先后承担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和临沂市农业科院葡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鹏 通讯员 杜昱葆 尹君 报道)

责任编辑: 高翔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