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辞典】生活需要“仪式感”

2021-02-21 11:56:4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许民彤

近年来,从“户外野餐”到“冬日滑雪”,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初雪的第一顿火锅”……随着社交网络文化兴起,“仪式感”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消费文化观,而由此带来的“仪式感经济”也在假日与休闲中不断升温。
“你愿意在西餐厅红酒牛排配蜡烛,而我只喜欢蹲路边吃一碗油泼面。”“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这是一些年轻人常常讨论的生活和文化话题。

有的露营爱好者的户外之行准备充分,相机、帐篷、咖啡壶、卡式炉及若干荤素食材,“相比在家下厨房,我更爱野炊。‘仪式感’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品,也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户外野餐的兴起,也带火了野餐篮、野餐布、野餐炉具等周边用品市场。
我们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户外用品店中看到,一款野餐垫的销量超过1.4万件,商家喊出“过年不打烊、领券立减、春日仪式感”等口号来吸引消费者。
有一位“90后”最近开始晨跑锻炼,而为了给枯燥的跑步注入一些仪式感,他报名参加了一场线上迷你马拉松挑战,“只要完赛就能获得一枚实体奖牌,虽然奖牌是‘自费’下单购买,不过由此获得的成就感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牛年春节期间,酷爱传统书法的一位网友,写了一副春联“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并拍照发了朋友圈,引发好友们纷纷点赞与评论,“毛笔、墨汁再加上几张红纸,这个‘仪式感’的性价比很高”,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传统文化里的仪式感从古至今一直流传。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及物质生活的丰富,对很多年轻人而言,仪式感已成为追求精致生活的标配,他们也更乐于为“仪式感”和“悦己”而消费。
有社会文化心理专家分析,“仪式感”成为当下的生活趋势和文化时尚,“年轻人追求的仪式感,很像是中国礼文化的一种回归”,我们要把生活的“仪式感”看作是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而不是借由一个商业炒作去进行物质上的炫耀……应该看到,今人与古人相比,生活方式确实是少了一些情趣,古人的沐浴焚香,煮茶吟诗,春风浩荡去郊游,是生活的“仪式感”,也是传统的“生活的艺术”……

说到底,生活的“仪式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精致专注的生活方式。其实,如今,我们现在的都市人并不缺乏生活态度、生活追求以及生活愿景,但取向上往往是功利主义的,生活的价值追求是单一的,生活的方向也是盲目的,生活的格调和情调缺乏个性化和艺术化。我们的生活需要“仪式感”,“让生活更艺术”,培养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
有网友说,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灵就不能得以安宁。生活就像一个长长的句子,需要逗号稍作停顿,略作喘息,而这些个逗号就好比生活中的“小确幸”,也许是特殊节日里的小礼物,也许是绵绵阴雨天的一杯热咖啡……这种“小确幸”就是生活的“仪式感”,要我们以认真而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小事,体悟到生活本质中小小的不易被发掘的乐趣。

“小确幸”,据说是村上春树创造的这个词,指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持续时间3秒钟到一整天不等。村上列举过好多他的“小确幸”:一边听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一边凝视秋日午后的阳光在白色的纸糊拉窗上描绘树叶的影子;在鳗鱼餐馆等鳗鱼端来时间里独自喝着啤酒看杂志;闻刚买回来的“布鲁斯兄弟”棉质衬衫的气味和体味它的手感……
生活的“仪式感”,这不仅表明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蕴含了处理生活和艺术关系的智慧和经验,更给我们带来非常有益的启迪。我们必须具有能够发现生活美的眼光,成为一个把生活当作艺术的人。这样的人,懂得欣赏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才会发现更多的“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 刘君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