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小课堂”传承传统文化
2022-04-24 15:52:0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日,任城区济阳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非遗传承基地,开启“非遗小课堂”,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开展传统非遗文化传习体验活动。
非遗传习基地设置了展示区和授课区,展示区集中设置了绣球、葫芦烙画、剪纸、布老虎、传统服饰、面塑等几十种非遗展示品牌,总数近百件。授课区专门用于开展各种非遗项目的体验、教学,采取线上直播授课与线下面对面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寓教于乐。其中“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以及“非遗过大年•寻味老济宁”系列活动,深受居民的喜爱。“非遗小课堂”注重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授课内容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例如传统香囊,样式有限,经过非遗传承人的再加工,制作成动物、植物经典造型,里面塞入中草药,不仅美观,而且益于健康。
街道助推非遗项目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征求他们意见建议,开设培训班。非遗传习基地成立以来,街道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小课堂”近千场。随着“非遗小课堂”项目的启动,优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社区、小区、校园,受传播人数约两万余人次,推动非遗手工艺在基层的传承和保护。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传承人筹集项目资金,对传承人授课给予补贴,激励传承人更好的保护、传承非遗手工艺项目。
济阳街道依托非遗传习基地开展非遗体验传承活动,结合举办公益青少年传承班,开办老年非遗体验课堂,用微载体,举办传承人交流沙龙,搭建了传承人与居民相互交流促进的平台,促进非遗项目多元化蓬勃发展。
经过不断地探索发展,“非遗小课堂”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益动任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公益创投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被评为山东省社会工作服务典型案例、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称号,探索出了一条非遗技艺融入百姓生活的新路径。目前,非遗传习基地现有23项非遗手工艺、34位非遗传承人入驻,利用非遗文化阵地,让非遗更好地走近大众、融入百姓生活。(任向阳 孙辉)
责任编辑: 刘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