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三五”故事|“一技之长”让农民揽上“瓷器活”

大众日报记者 王浩奇

2020-11-02 06:08:2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站在“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开局的节点上,回望过去这五年,山东发生了喜人变化,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众日报开设“我的‘十三五’故事”栏目,结合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成就,深入基层,采访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群体,听他们讲经历、说变化、话发展。本期刊发汶上县郭仓镇黄庄村农民王秀霞的“十三五”故事。

受益于免费职业技能培训,50多岁的王秀霞成了“上班族”——

“一技之长”让农民揽上“瓷器活”

这几年,汶上县郭仓镇黄庄村51岁的农民王秀霞在城里上了班,况且一个月能挣6000元,这让左邻右舍的姐妹都很羡慕。10月30日临近中午,记者在汶上县金星花园小区一个新生儿家庭见到了王秀霞,她刚带着宝宝洗澡回来,哄睡以后又接着钻进厨房准备月子餐。

“生娃前听说月子餐难以下咽,王阿姨做的饭却非常美味。”宝妈王丹一个劲儿地夸。“宝宝刚出生11天,我最近一直庆幸请到了这么专业的月嫂,我没带过孩子,要不是她,家里早就乱套了。”王丹说,他们开始定的是只干白天,可出院当晚就出了状况——任凭他们怎么哄,宝宝都不肯吃奶,大哭大闹。小两口着了急,连夜把王秀霞接回来,并当即将半天改为全天。

“我原来就是农村种地的,哪想过能干得了这精细活。”王秀霞接过话茬说,从村里到城里,50多岁了又成了“上班族”。原来,自从她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后,老伴外出务工,自己就成了“无业游民”。她四处找活干,先是在县里的服装厂剪线头,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2012年,她远赴青岛一家服装厂干产品检验员,可要经常白天夜里连轴转,不到3年就回来了。

王秀霞一直有个干月嫂的愿望。“可人家那都是技术活,咱哪有那机会。”她回来后,在别人的介绍下,干了一段时间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育儿嫂,一个月只有2000元的收入。

“有了‘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掌握了一技之长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汶上县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高明说,省里早在2010年就实施了《山东省就业促进条例》,并于2016年又进一步完善、修订。在一系列就业促进政策的实施下,汶上县确认汶上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汶上县安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济宁现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3家备案培训机构承担就业培训任务。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每人每年8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对创业培训进行每人每年16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

2017年,亲戚为王秀霞在汶上县安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报了月嫂培训班。“我们不仅设有理论、实践课,还为每个学员安排对口实习,政府补贴及时拨付,全程1个多月的培训不用学员拿一分钱。”校长王敬华说。王秀霞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一结业就在家政公司上了班,中途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能免费“回炉”复训。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王秀霞一样的就业困难人员因技能培训受益。高明介绍,2019年,全县共有4717人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今年截至9月底,共有4149人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学员满意度达到90%以上。

责任编辑: 刘春德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