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微历史|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大唐帝国的“狂欢节”

大众日报记者 武宗义

2023-06-02 09:43:4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是一首描写1000多年前大唐上元节,也就是后来的元宵节热闹场景的诗歌。

随着诗人移步换景,我们也仿佛置身火树银花、车水马龙的大唐帝都,在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中流连忘返。

据唐人刘肃的笔记小说集《大唐新语》记载,武则天神龙(公元705年正月—707年九月)年间,正月十五日夜京城洛阳大放花灯,负责京城戒备防护的执金吾也取消夜禁,不再禁止行人通行。于是乎万人空巷,出门观灯者人山人海。面对此情此景,情绪激动的文人墨客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据说当年有文士数百人赋诗记录当时的盛况,其中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的诗作最为精彩,为一时绝唱。

苏味道(公元648年—705年),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他聪慧过人,文思敏捷,与同乡人李峤都以文辞知名,当时人们称之为苏李。20岁时,苏味道就进士及第,调任咸阳县尉。会给人相面的吏部侍郎(副部长)裴行俭认定苏味道前途无量,因此非常礼遇。在征伐突厥阿史那都支时,引荐他担任管记(书记、记室参军等文翰职官的通称)。孝敬皇帝李弘的一个妃子的父亲裴居道在第二次担任左金吾将军时,想找人为他写一份谢表,有人推荐了苏味道。苏味道提笔成文,辞理精密,“传唱”一时。

从此,苏味道的官宦生涯一路开挂。公元694年一年内,历任凤阁舍人、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代理宰相)。不料乐极生悲,公元695年,苏味道因工作失误被外调任集州刺史,但不久就又升任天官侍郎。公元698年,迁任凤阁侍郎,代理宰相。

苏味道在官场浸淫日久,很了解台阁内情和典章制度,却是个有名的大滑头。史书说他先后担任宰相达七年之久,但对内阁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只是谄媚其中,见风转舵。他曾对人说:“处事不要决断得太明白,如果有错误,必然要承担责任遭谴责,只要模棱持两端就可以了。”当时的人给了他个外号“苏模棱”,并创造了一个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模棱两可”。

苏味道想左右逢源,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因为像苏味道这种有才名又位高权重的人,必然会被不同势力看重并拉拢,与此同时,为了明哲保身,苏味道也不得不找靠山,这最终给自己的命运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公元705年,赏识他的武则天退位后,中宗李显复位,苏味道以依附张易之、张昌宗的罪名,被贬谪任郿州刺史。不久,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但未上任就病死,年五十八岁。从时间上推算,苏味道在写出《正月十五夜》的当年就撒手人寰了。

文章最后,再说说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的艺术特色:

《正月十五夜》是描写唐代上元夜神都观灯诗的代表作,展现了京城的繁荣和民众的欢乐。首联“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大合大开,起笔处火树银花、流光溢彩之感扑面而来。辉煌灯火映照在护城河中,星星点点如人间银河。颔联和颈联“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写节日盛况,极目处达官贵人们坐着马车穿过街衢,所过之处,尘土飞扬。此时,明月高悬,普照人间,人们在月光的笼罩之下畅游徘徊。人群中最惹眼瞩目的当属那些歌女们,她们穿得花枝招展,唱着当时的流行歌曲《梅花落》。此情此景,也勾起了诗人的游兴,只希望这良辰美景之夜不要匆匆过去。于是尾联随着感情油然而生,诗人遂脱口而出说“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清代屈复评价说:“此诗人传诵已久,他作莫及者。元夜情景,包括已尽,笔致流动。天下游人,今古同情,结句遂成绝调。”

还有,《正月十五夜》一诗以灯火为主线,从宫廷到民间,从天空到地面,从远处到眼前,层层推进,描绘了一幅灯火万千、璀璨夺目的夜景图,达到了“一诗尽长安”的效果。全诗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结构紧凑,语言精炼,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拟人、比喻等,使诗歌富有韵律和画面感。

最后一提的是,苏味道于神龙元年病逝于眉州刺史任上后,次子苏份留居眉州(今眉山),眉山始有苏氏。有现代学者考证说,大名鼎鼎的苏轼就是苏味道的后代。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武宗义 音频主播 暖夏)

责任编辑: 武宗义     签审: 王建国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